• 37.50 KB
  • 2021-04-26 发布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精粹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精粹【1】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 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 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 民生项目的投资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 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 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 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 态势。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 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 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知 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 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 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 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 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 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 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 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 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 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 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 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 数据表明,2012 年,全国 31 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 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 50%以上。以安 徽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2012 年,安徽省民生支出 3161.2 亿元,增加 553.8 亿元,增长 21.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 80%。”一系 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 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 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体制问题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 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 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决策权都在上级领导手上, 下级领导空有管理头衔,却无法实施正确的管理权限。这种不平衡的 决策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压力加大,导致很多民生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除外,由于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政管理人员配置不 合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财政局在进行财政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 财政管理监督与控制体系,甚至出现私自挪用单位内部资金、私设账 外账,避开财政监督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据为私有,进行公款玩乐等 情况,严重影响了财政局的经济利益,民生财政建设受到影响。 2.2、财政约束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决算预算看来,财政管理模式单一,无 法精确、完整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资金等情况。从财政局发布的财 政预算信息来看,财政报告不够全面,对资金使用细化不到位,存在 多方面不足,极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公 开透明度,这种模式下的财政报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这也在一定 程度上加大了民生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 2.3、资金管理问题 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相关的一些民生领域尚未完全向社会资 金开放,再加上社会公益、慈善等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社 会资金流入民生建设领域的渠道单一,民生建设支出仍然需要附属财 政投入。 其次是民生资金使用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民生建设项 目虽然遍布社会各大民生领域,然而发达地区却相比于经济欠发达或 者偏远地区更为深入。 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这种经济条件较好的大 环境背景下,出现“越位”的情况就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 受到经济限制,一些应用政府承担的民生领域得不到相应的建设,多 会出现“缺位或不到位”的状况。显而易见,民生建设现阶段还存在 明显的资金管理难题,出现地区建设不平衡现象。 3、完善民生建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民生建设工程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 当前民生建设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变,才能提高民生建 设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 应。 3.1、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严格控制行 政经费的过快增长。通过把财政支出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 育、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转型,凸显社会公共保障在国民 经济总值当中的比重,加大公共设备与产品的供给,努力做到经济性 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相互统一,让民生建设项目功能充分发挥 出来,得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3.2、要以财政改革为先导,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 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实践证明,行政改革与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有 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会引发行政 建设改革同步改革。因此,财政制度改革可以作为先导,现行一步进 行改革,引导政府行政改革。例如通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 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基层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确 保财政管理记录、财政报告信息和其他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 性、完整性。在企业岗位设置上,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 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比较合理的, 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方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制约为主体的 运作模式,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3.3、继续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 和基层政府。民生建设工作不仅联系着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处室, 与千家万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一些欠 发达地区及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财力不足。民生建设要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建设。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 好的地区应重点建设,而一些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应充分 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4、结语 民生财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单 是为了优化民生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使民生 财政建设发挥的功能效应,从而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 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 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精粹【2】 没有泪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因为一颗 心而活着,心因为有了方向而执着,而方向就是我们的梦想,梦想是 一个人财富,它就像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总是在漫漫的漆黑夜 晚为我们照亮前方。可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梦想,不管你是高高在上 的公主,还是不起眼的灰姑娘,我们都能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而 这件事会支撑我们很久很久,即使受到全世界的人的嘲笑,有那么一 个梦,你都能继续走下去。这就是梦的力量。我们有梦,当然我们的 国家也有梦。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华民族近代 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的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 主线,深刻的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断奋 斗的历史。 一、“中国梦”的涵义、提出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2012 年 11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 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 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 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 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真正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 和全面发展。归纳起来就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绝不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这就是让国家更 昌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国家不富强, 就会被人欺辱;民族不复兴,就无言担当龙的传人。强国才能富民, 强国也是为了富民。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 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三、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 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 征。 1、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 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 2、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 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3、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 界上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 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4、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 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 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 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 以来 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 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 泛的现实基础。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 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 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 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 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3.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实干兴邦,只有实干兴邦,才能避免空谈 误国。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一个长久的优良传 统。坚持实干兴邦,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目标奋勇前进。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 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 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全国 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 14 亿人的智 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其中,道路是决定因素,发展 是根本因素,实干是关键因素。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梦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有梦的国,才是 真正的国!中国的梦,祖国的梦,你我的梦。 让我们打开美好的心灵,让理想在他乡飞翔吧,不要让它随着时 光的流逝而消逝。要用青春去奏响生命的乐章,我相信每一个音符都 将是理想的归宿!让我们为了家国之梦和自己的梦想,携手同行吧!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精粹【3】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 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 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因此,我们作为国家建 设的未来接班人,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十分重要。无论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 用。 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把自己的 事情办好这是中国对自己、对世界承担的责任。邓小平指:“中国是个 大国,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中 国是人口大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由于有 13 亿人口,不 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 13 亿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种 既大又小、既强又弱的矛盾现状在相当长时期内都难以根本改变。对 于中国来说也只有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才可能在世界上承担更大责 任。而且,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国也 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突 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 一、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分析 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 7.25%接近美国的 1/30 但人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 GDP 只有美国的 1/16 仍然排在全球 100 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 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 0.3%,中国自己的世界屈指可数。中国 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复杂性、快 速多变的特性中国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的国家、从地区 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世界历史舞台上一支不可忽略的 力量,随着国家地位的提升,收获的越来越多,同时承担的责任也越 大,需要做出的贡献也越大。 20xx 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十分复杂与严竣的局面,其主要原因 是:由美国金融危机深化和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以 及由外部环境恶化引致的中国经济紧缩和产业结构失衡矛盾的凸显。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量外向型中小 企业,正面临着出口需求的快速下滑、生产难以为继的困难局面。 因此由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使中国 产品出口以及出口经济面临增幅放缓、利润下降的不利局面,正在影 响中国的经济均衡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展望 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当前中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 性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 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 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 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 仍然较多。这些内部问题是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总的看中国 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 因此,考虑了国内外许多的因素,使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 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做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 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连续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 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所以说,20xx 年我国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有信心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率先突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么做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 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环境、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 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 势与政策。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 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 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而且大 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 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 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更有的是,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正面临 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 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 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 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 史意义。 经过李江老师连续几节课的耐心教导,我真正感受到了解当前国 家的形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形势政策教育可以有效地使理论学 习和对实际情况的认识相结合,缓解认识上的反差,解疑释惑,起到 “桥梁”作用。用一句话来形象比喻,就像“登高望远”,形势政策教 育可以帮助人拓宽眼界、增长见识,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可 以帮助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国家把形势与政策课 专门设置为大学生一门必修课程,是有远见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