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 KB
  • 2021-04-26 发布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编范文【三篇】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篇一 阳春三月,在温润的春光中,我们语文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我们县城的卧龙学校, 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三节公开课,其中有阅读课、古文复习课、作文课。同时也悉心 听取了专家的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学习之后,获益匪浅,现将体会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 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 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 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 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 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 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 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 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 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 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 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 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 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 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 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 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 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 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 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 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 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 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篇二 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素质教育不得不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平 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实际还要结合好课文,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初中语文 学习是小学与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学 习方法,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也许对初中的长篇课文没兴趣,教师可挑选一些有内 涵的文言文或者是有意义的童话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田忌*》这篇文言文介绍了一种 巧妙的思考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夫和鱼》这篇童话故事教育人们做人不要 贪心,否则会一无所有。这些文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学到一些做 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既教给学生课文知识,也能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给他们的成长道路 照亮了一盏明灯。 二、注重课堂效率 教师要注重课堂效率,合理分配时间。一节课 40 分钟,刚开始的 10 分钟是学生注意力 最为集中的时候。教师要抓好这个关键时刻,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到这 10 分钟来教学。重点就 是把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诠释清楚。在中间这一时间段,学生的兴奋点 会有下降的趋势。教师可以在中间 20 分钟内开展课堂互动,把课文与实际相结合,用生活来 诠释课文,这是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体现。最后 10 分钟,学生的兴奋点已经降低,此时再 讲课效果较低。在这一时间段应让学生做一个小复习,复习这一节课的内容以及课堂互动所 学习到的。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 三、合理布置作业 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从作业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知识的进度,也能促进教师反 思,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有三点布置作业的建议: 1.学生配套练习 这本作业是配套练习版的,专家已经为课文做好衔接,因此这本练习不可缺少,要重点 练习其中的拼音、词组以及课文的阅读。这三大块的练习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拼音,如果不 好好练习积累,将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词组练习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课文的阅读 不仅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而且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整篇文章。 2.写周记 写周记是让学生记录生活,在写周记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也能为学生保存 一个记忆。记住过去的东西更能体现出语文的作用即记录生活。 3.写作文 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长时间不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对文章的构 造生疏,缺乏语言组织能力。初中可以教学生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记叙文主要由时 间、地点、人物这三大要素组成,而散文则没有这三大点的要求。 四、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假如教师只在课堂上硬搬硬套,不了解学生的想法,是很难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教师要注意多和学生沟通。学习语文追求成绩 不是目的,要让语文走进生活,与生活融为一体。如果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高,却不会把 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那么这个学生并没有把语文学到家。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光是做好课件是不够的,要从课堂到作业再到课后这三 个环节,层层把握好语文教学。全面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展素质教育, 从课堂走进生活,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其实语文教学并不难,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 的想法,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制定出一套合格的教学方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 到知识,爱上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并终身受益。语文教师有这个责任与义务给学生传授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争取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片天地。 篇三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而在 我看来,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语文以其独特的魅力 深深地吸引着我。出于对语文的热爱,我选择了做一名语文教师。 在多年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我对于语文的教学有着些许的心得与感悟。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传统教学中,教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还记得担任语文老师的初期,由于没有经验,一直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成果的反 馈,发现这样教学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是老师与学生 的交集,因此,对于课堂的安排和掌控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位。这不只是教学地位的转换,而是对于学习的态度的转变。学生不再将自己置 身事外,而是以课堂为己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 习态度,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 几点: 1.抓住教材中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 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 受到自己现在学的是有用的,而不是浪费时间的随波逐流。 3.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对课堂的安排上,要给予学生 一定的时间。 4.做到老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 与课外相结合,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谈到创新能力,这其实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我们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中,以及国内 外的交流与合作中,都可以看出创新的重要性。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又一 重要任务。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创新的小能手,只是在年复一年的学习中,*了思维,同化 了想法。而老师要做的,不再是统一学生对事物,对课文的理解,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的想 象,跟着感觉去描绘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因为同学的不经意的一个想法, 而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体会出从前未曾体会到的涵义。这其实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开拓了老师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要做到以下 几点: 1.创设民主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 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老师应该 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 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创新基础。我们经常说兴趣是的老师。不仅如此,兴趣是人 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 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 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 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 力。 3.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创新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创新的关键。 以上是我通过教学实践的些许心得与感悟,觉得语文的教学,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心灵的 沟通,在教学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会通过不断摸索,和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来逐步 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因为热爱,所以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