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0 KB
  • 2021-04-26 发布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______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______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中收入了______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自己的心得认识,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做好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提升站位、强化认识,增强深入学习;全面贯彻、高质发展,持续推动建设;狠抓落实、凝心聚力,护航生态发展。要坚持在学中悟,把学习贯彻与学习__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结合国家生态保护发展战略需要,提升做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质量。‎ ‎  孟子认为人有“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是做人的四种德行,更是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保护环境的四个端点。 ‎ ‎  常怀“恻隐之心”,为垃圾找到回家的路,便是“仁之端”。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 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在新时代,人们更加渴望宜人的气候、干净的空气、安全的水源、优质的生态。这一切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更要起好带头作用。要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带垃圾回家。 ‎ ‎  抑制“羞恶之心”,将陋习扼杀在摇篮中,便是“义之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陋习,如:一些地方开发过度,一些文化遗址遭遇破坏,一些山林遭到毁灭等。在笔者看来,还得摒弃“无所不食”的陋习。善于吃并不违背常理,但吃也要讲究原则,不能仅顾自身利益而蔑视自然生灵。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改变饮食习惯,警惕“吃什么补什么”之类的“劝世醒语”,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深植于心。 ‎ ‎  多修“辞让之心”,让文明之风温暖大地,便是“礼之端”。“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礼让之道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包含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中。路太狭窄,让一让草地又何妨?树太挡道,绕一绕依旧能够通过。小动物过马路,踩一踩刹车也挺好。党员干部在环境保护的“必修课”中要深谙 ‎“礼之道”,懂得谦虚礼让,宽厚待物,明礼守法,要知进退、懂谦让、识大体、晓分寸、明是非。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扬,让优秀民族文化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亘古长存,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春风吹遍千秋大地。 ‎ ‎  思辨“是非之心”,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便是“智之端”。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所有力量。每一个公民,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享有者,也是保护者,唯有“共治”才能“共享”。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渠道,介绍环保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宣传环境政策法规。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真正形成全民环保的社会氛围。 ‎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景象深入人心,更来之不易。我们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环境保护的成果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