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0 KB
- 2021-04-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是中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你有什么教学心得想要分享的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020”,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xx和七(10)班的xx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学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个学期的每次考试中,他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七(10)班有个叫xx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设计一些小东西,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xx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4.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所布置的作业也有所不同。让中等生和优生能有个质的提伸,我增加了课外提升的练习。让差生对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做巩固。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
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
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
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2.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我发现在自己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方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这里我将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新的要求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学习目标。
二、摒弃旧理念,树立新理念
新课标要求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摒弃旧理念,树立新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我将一周的课文学习由五节课压缩为三到四节,专门留出一到二节来阅读,每天下午时间也留给学生自主阅读,从而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课内阅读
新课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课文的学习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讲解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对课文的内容表达要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心得体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
四、摒弃“一言堂”和“满堂灌”
新课标提出要摒弃“一言堂”和“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有资料显示上课学生听课的效果只有5%,而学生学习最好的效果是学会马上应用,教别人。所以我尽量把课前复习回顾、课前小故事等一切交给学生完成。课堂也尽量将任务分给大家,让每个人都有事干。同时老师要讲得少,但也要讲得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知课标的要求,专讲考点,不考不讲。比如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只需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即可。对于不同体裁的现代文,新课标都有具体的要求,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会少讲,才会轻松。
新课标中还有很多内容,我仍在学习。一切革新也在实践中摸索,我会不断努力的。
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语文是极为重要的一到门槛,中国的文字连在一起时,常常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们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老师,在学生结束小学的学习后,更进一步的学习语文时,我们一定要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在这里我有一点小小的教学感悟分享给大家。
在教学中趣味和知识性同等重要。在学生发下课本之后,有的人对课本感兴趣,就会翻一翻书,看看有什么样的故事囊括在书本里面,有的人就直接将书本塞进书包里,看都不看,这就要看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都能爱上语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再不济也可以使那些不感兴趣的同学提高语文这一科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知识幽默的讲述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有趣,不会使人厌烦,就要看教师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以及在表达方面的能力能不能贴近学生一点。
干巴巴的讲述知识点,根据教学辅导书上面照本宣科的分析,学生的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会下降,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是管不到学生在脑海里想什么的,就像有一句俗语说的一样“强扭的瓜不甜。”强迫学生去学习只会弄出反效果。所以将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才能是教学趋向有益的一面。
学习要有深度,学生自己的想法比教师的想法更加的宝贵。在一些美文赏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同学们以后该如何如何做,这样反而是遏制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将一些能够在初中阶段被学生所欣赏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做一个推荐,布置写一篇文章,学生的所思所想就表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他们对于文章的鉴赏能力。这样的能力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去领悟,我们教师只能在旁边引导,提供一点思路,开阔他们的眼界。
阳春三月,在温润的春光中,我们语文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我们县城的xx学校,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三节公开课,其中有阅读课、古文复习课、作文课。同时也悉心听取了专家的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学习之后,获益匪浅,现将体会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
出彩”的“添头”。
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
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