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1 KB
  • 2021-04-26 发布

新时代精选范文之文艺时代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时代精选范文之文艺时代 ‎ ‎  诗歌要有开新时代风气之先的气魄 ‎  伟大的诗歌皆产生于伟大的社会实践,古今中外皆然。盛唐诗歌就最具代表性,其中又以唐代边塞诗最为典型。《全唐诗》有五万首,边塞诗只有两千余首,但被认为是唐诗中思想性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性饱满的组成部分。所谓诗歌的“盛唐气象”,主要是由边塞诗表现出来的。盛唐的美学形象也主要是由边塞诗建构起来的。边塞诗充分展现了一种自由的、积极的、开放的精神,以及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色彩。到西域去,到边疆去,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可以说是当时读书人和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也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边塞诗因为反映普遍社会情绪和理想生活样貌,所以脍炙人口,让人震撼,比如充满英雄气概和豪放精神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比如充满开放、浪漫气息,描写异域风情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马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  当代社会正在进行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这里说的雄心既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思想准备。‎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无论是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思潮激荡之中,还是在探索奋斗的艰难征程之中,乃至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变化与审美变革之中,诗歌界都有所反映、有所描述、有所指向、有所创造。在新时代,诗歌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新时代诗歌,要解决好个人性与人民性的问题,传承、开放与创新的问题,还有如何书写时代与现实的问题,以及如何创造出现代诗歌美学和生活意义的问题。‎ ‎  新时代诗歌应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新时期文学就是从确立主体意识开始的,但那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曾对人性的解放、人道的弘扬起过积极作用,但过于强调自我,导致后来解构主义思潮泛滥,否定传统、贬低英雄、反对崇高,直至解构一切宏大叙事,最终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诗歌,应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本身就包含了个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是建立在个体和民族基础之上又超越具体的个人和民族的。我们要走向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发现和自我创造的建构主义,不断走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历史性转折,正是时代最具诗意之处,提供了发挥自由创造的无限空间。兼具思想能力和感受能力的优秀诗人,最终会将人民的主体性、民族的主体性、国家的主体性和个人的主体性融为一体,加以不断肯定、不断强化和不断超越,提炼出新时代的核心价值,建构出强大的主体性精神力量,打动人心、感染世界、改变风气、影响社会。‎ ‎  新时代诗歌还应该创造新意象、新形象。诗歌是一种塑造形象的艺术,艺术以形象感人,只有典型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永久流传。我们这个时代恰恰是一个新意象、新形象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时代。经验、感受与视野,都和以往大不相同,并以一种加速度的形式产生着。山河之美与自然之魅,日常生活之美与人文网络、社会和谐,都将给诗人带来新的灵感和冲击力,激起诗性的书写愿望。而复兴征程、模范英雄、高速高铁、智能机器、青山绿水、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精准扶贫、安居乐业……都可以成为抒写对象,成为诗歌典型,都可以既有时代典范性,又具有艺术价值。此外,全球化、网络化、“一带一路”‎ ‎、海洋世纪、共享经济、航天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将加快人类前进的步伐,放大人们的想象力,激发新的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和创造力,进而催生出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价值,带来新的美学观念和美学形式。这将是一个新的美学开疆拓土的时代,既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根底,又具有全球的开阔视野和胸怀。这是一个将创造出全新美学方式与生活意义的新时代。‎ ‎  诗歌一直肩负着倡扬新的美学原则和生活方式的重任。在新时代,诗歌也应该充当文学变革的先锋,开拓新的感受方式和美学追求,创造新的价值,站到时代的前列。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对春天应该有所表示》,其中写道,“应该向大地发射一只只燕子的令箭/应该向天空吹奏起高亢嘹亮的笛音”。我相信很多诗人和我一样,每当春天到来,就按捺不住,跃跃欲试,激情澎湃,灵感爆发。那么,新时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诗人们准备好了吗?‎ ‎  (作者:李少君,系诗刊社副主编)‎ ‎  潮起潮涌抒写新时代盛世欢歌 ‎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华北大地的生动实践。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北京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深刻提出并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明确要求和根本遵循。‎ ‎  摄图网_500749092‎ ‎  潮起潮涌,风雷迅变,转眼五年时间过去了。五年来,首都北京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五个发展”思路清晰、成效明显;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有了新局面;五年来,三地人民群众有了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的高瞻远瞩、重大战略的精准科学,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在京津冀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深思熟虑、视野宏阔,讲话开创了新时代北京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新格局。‎ ‎  习近平总书记“2·26”‎ 重要讲话,最大的理论成果,是从理论和实践、时间和空间的多重维度上,阐明了北京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廓清了人们的认识,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进一步做好北京发展管理工作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两个方面紧密关联;北京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对接北京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根本的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只从北京的角度考虑是很有局限的,需要同天津、河北的发展联系起来考虑。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需要跳出北京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  这些重要论断,实际上廓清了北京发展和京津冀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由于自身地位高、体量大、实力强等明显优越的条件禀赋,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要发挥牵头作用。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首善之区要率先示范,立标杆、树旗帜。另一方面,要看到北京的发展,并不是北京一个点上的问题,而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区域性的问题又不能单靠一个区域来解决,而是要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上来思考、来谋划、来布局,所以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用顶层设计指导、引领、推动合作。五年来北京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科学性、前瞻性、深刻性,并且再次证明了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伟大力量。‎ ‎  疏解提升、协同发展,北京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取得新成绩。‎ ‎  关于新时代北京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直击关键,既剖析了面临的许多令人揪心的问题,又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明确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北京已经患上了相当程度的‘大城市病’。”同时,又谆谆告诫,如果仍是抱着老目标、守着老机制、继续走老路,不断招商引资、不断扩充城市功能,城市病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突出。这些重要论断,提出并回答了北京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深层次的发展问题,为北京实现转型发展,规划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路线图,体现了恢弘视野、远见卓识。‎ ‎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给快速发展中的北京提了醒,使北京的发展开始调整思路、走出一条新型路子来。明确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谋求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的发展思路。坚持一手抓“强化”、一手抓“弱化”,即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非首都功能,放弃“大而全”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形象的比喻,要剥掉“白菜帮”,做好“白菜心”。‎ ‎  几年来,北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发展之“纲”,推动深刻转型,开启了首都现代化建设新航程,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五个发展”总体思路。首都发展是根本,履行好“都”的职责,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减量发展是特征,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创新发展是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战略正在实施,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创新正在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提出不唯GDP,把更多精力集中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目的,围绕“七有”“五性”目标,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与“城”的关系,“舍”与“得”的关系,“疏解”与“提升”的关系,成为北京干部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日常辩证法。‎ ‎  团结奋进、担当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  预则事立,谋而势成。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北京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北京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担当作为,五年如一日“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发力。把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作为主抓手,制定行动计划,梳理了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继续推进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在抓“疏解”的同时,努力抓好“整治”和“提升”工作,拆除违法建设力度不减,“开墙打洞”整治转向区域整治,把“留白增绿”作为城市更新重要内容,注重街区生态重塑,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北京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态度坚决、举措实在、效果明显。‎ ‎  同时,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初步成效,进入了关键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已经出台并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经迎来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进驻,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先后建成,三地经济、法治、文化、环境保护等各领域工作都在积极寻求合作的新途径新方式,自觉融入协同发展战略中,协同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  当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决策,要久久为功、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要看到,北京的转型发展还在路上,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取得更多新的成就;要看到,相比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统一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要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互联互通的硬件软件都还有待提高。‎ ‎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精神和历次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推动北京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做好首都工作,推动协同发展;要求我们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 ‎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些重要时间节点,都是推动我们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的激励。青山绿水迎来盛世装裹,大江大河唱响奋进欢歌。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展现新时代应有的新气象、奉献新时代应有的新作为、取得新时代应有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