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 5页

  • 22.00 KB
  • 2021-04-26 发布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 1 我正式接触佛教是从听陈大惠老师的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开始的,陈老师的第一讲便是趋吉避 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他让我从新认识到了道德,认识了人生规律,陈老师讲到道是什 么?其实很简单,道就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这个叫道,比如说早 上太阳在东边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苹果一定要秋天结果。这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这个 就叫道。什么是德呢?按照自然规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这 就叫德。现在有人说传统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这是一种误会。还有人说这个太高深了, 我跟各位讲,一点不高深。秋天结苹果,您觉得这个苹果高深吗,一点不高深。苹果树结果、 老母鸡生蛋,这有什么高深的。自然大道,这个道,最朴实,最生活。您手摸到、眼看到、 耳听到的一切都是道,都是传统文化。它一点都不神奇,一点都不奥妙,非常通俗易懂,问 题是现在没有人讲。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所作所为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他就叫有德。 这个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不要破坏自然规律。 今天我们的人变得很浮躁,变得很功利,我们已经失去了人的纯朴的本质。这是个快节奏的 社会,这是个强者的社会,因为什么都需要竞争,社会需要强者。然而很多人活的不快乐, 不论是有钱的,没钱的,有名的,无名的,都活的痛苦。 后来我初读了了凡四训,看到了了凡先生的人生改造过程,了凡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光 是知命认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后来云谷禅师对了凡说人的命运是可以 被改变的,而在后期了凡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他教导子 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了凡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改变了原本被算定的命运,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怨天忧人不满 上天的不公平,却不知道有些东西是命中没有的是求也求不来的,有些东西是命中有的迟早 会得到的。了凡先生没有去怨天忧人,通过努力得到名利财富,那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没 有德行是不能获得相匹配的东西的,因为那是德不配位。 佛学其实是博大景深的一门学问,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佛学开导人对世界的认知,让 人知道富贵荣华只是过眼云烟,开心是暂时的,痛苦也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时时快乐开心, 我们不可能永远悲伤痛苦,一切都将过去。然后佛学教导人在思想上改变,教导人乐观,不 论是痛苦还是快乐,不论是富贵还是贫苦都是暂时的,世事无常,我们不可能知道明天将会 发生什么。佛学告诉我们不因为快乐而兴奋不已,也不要因为痛苦而悲伤,因为这是暂时的, 遇到困难时要想这是暂时的,富贵时也要想这也是暂时的。佛教导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过错, 不要迷恋一时的快乐,不要遇到挫折就沮丧,我们要知道我们从来到世间开始就注定一切都 是会离我们远去的。 我们只有舍得放下才会得到,舍得放下富贵德到智慧,舍得放下仇恨就会得到快乐,舍便是 得,不舍便不得。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 2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七夕节.… … 。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 初一,又叫阴历年,又称为“过年”和“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 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对联,可热闹了。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还 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个个喜气洋洋。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 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水果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 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 9 月 9 日,有一首重阳节的古诗是李白创作的。独在异乡为异 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又是中国的 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称为“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 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 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 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汤圆。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 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美好的节日,并永远继承 下去。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 3 中国传统文化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不少作文里,作者们为中华民族永不改变的传统文 化拼命呐喊,竭力控诉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 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我“遥望”古代诗句而感慨。传统文化在我的 脑海里似乎已转化成了一串串饮食文化的符码,为我品尝中华“小吃”划定了时间表,我津 津有味的咀嚼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察觉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 节,我知道吃汤圆的时候又到了。“汤圆呢?今天可是元宵节啊!”餐桌上的面包既让我惊讶 又让我纳闷。汤圆汤圆,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团团圆圆的意思。传统文化在不同的节日里,用 不同的东西告诉我们。它没有消失,就像大家春节一家要团聚在一起,吃着年饭。 不同的人用它们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传统文化不仅是流动时间的凝 固剂,更是民族个性的烙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个性情感,仿佛群体无意识般地 充实着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善良仁义,乐观信赖,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一路走来,不同时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不 同的形式,有的至今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已湮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而现在的我们,尽管 奋力追溯着一切传统文化的习俗,争相效仿,但同时并存的,却是日渐冷漠的人情,有的人 可以为了工作利益而挤压出更多的时间,却从不为自己的亲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灵留一 点空间。渐渐地,他们看不见世间的大象,听不到世间的大音,他们与传统文化分手,他们 与人间真情绝缘。我们回忆着传统文化,那我们何时能回味传统文化呢?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我们所谓的玫瑰,如果换一个名字,不也一样芳香吗?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但花谢了 无关紧要,我们所必须做的,是让那余香渐飘渐远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 4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你可有细细品味过?你可曾欣赏过那入木三分大气磅礴的书法,可曾 品味过那耐人寻味的诗词歌赋,可曾游览过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可曾听过那声情并茂的戏曲? 那传统而古老的节日你真的了解吗?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事实的确如此,但 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根源,我认为这“根源”有两个部分,其一是“形象”上的,是汉字;其 二是“抽象”上的,是信仰与追求。而文字正是用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它体现出来的, 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上古便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到了秦始皇统 一六国后,人们便开始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统一文字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交流,使不 同地域间的风俗文化有了交往,而中华文化也开始变得繁荣。到了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编写 的《史记》第一次将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的历史连接起来,而文化也在那一 片片刻了字的竹木片上保存了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为文化传播创 造了更好的条件,而汉字的字形也在悄然变化着。不算上秦朝前的甲骨文和金文,汉字大体 经历了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的变化过程,流传至今,而我大华夏的文明也乘着汉字这艘船 在历史的长河里乘风破浪,一直向前。 汉字强大的生命力也通过民俗文化表现出来。“猜灯谜”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文化。一些传统 节日像元宵节总少不了这一活动。所谓“灯谜”,就是写在灯上的字谜,因为想猜出谜底是 有一定的困难的仿佛林中射虎,于是又有着“灯虎”的别称。这种活动出现的原因与汉字独 特的构成是分不开的。像象形字、形声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汉字的构字法,根据这种特 点,人们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通过拆字等方式让答案藏于字里行间,可谓是妙不可言。 就算原来看不太懂,经由旁人稍稍点拨,细细一想便能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联也是汉字一大特色,和汉字中的多音字结合起来竟别有一般风味!昔日有人作了一副有 趣的对联:“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半支雅曲乐乐乐师之心”。你看这对联构思精妙,对仗工 整,是不是很有趣?这得益于汉字独特的发音与不同读音的表意,若将英文比作条形码,那 么中文就是二维码,它较之于英文显得更为复杂。 但我认为汉字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书写。少有的文字书写能成为一门艺术,而汉字却自 成一派。它的应用广泛,碑帖、篆刻、牌匾、尺幅、扇面……样样精妙绝伦!一笔一划,起 承转合,无不体现着先民的智慧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在汉字的构造中 时隐时现。从春联、倒“福”到招财进宝,甚至洞房里的“囍”字,灵堂前的“奠”字都反 映出我国古代的民俗文化,汉字就像中国古代文明的密码,是活“化石”,所以我认为了解 汉字的演变就像在了解中国的历史,古老的象形文字,被镌刻在一块块古朴的龟甲兽骨上, 一个字可以说就是一幅画,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汉字可以看作是“抽象的简笔画”,研究 汉字的演变不但有趣还能从中加深对它的理解。总之,书法将实用、艺术、哲学融为一体的 形式就是书法独特的魅力所在。 不管你信不信,但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的汉字来头可不简单。它诞生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的中国,是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到了今天也仍充满活力,历久弥新。汉字有很强的包容性。 任何外国的诗歌,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翻译成中文都不只一个版本,像什么“直译版”、 “意译版”、“文言版”比比皆是,而且译为中文后,既符合原意,又有着一丝韵味。与之不 同的是,中国的诗词歌赋很难准确译为英文或是其他语言,翻译后的往往过于直白,以至于 失了原有意境。中国古诗词讲究押韵,常用意象来对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渲染与烘托,有些 还讲究对仗,对结构和字数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所以人读起来会有独特的美的享受,像“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营造出一种“海阔凭鱼跃”的境界,水天一色间,有 落霞的余晖,也有孤雁遨游其间,显得如诗如画,这是何等的逍遥,又是何等的孤寂? 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也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从文字中,我们可以 窥见古人的世界,也不由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上古有神话,传说着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洞, 嫦娥奔广寒,后羿射九日,常羊山上有刑天执干戚而舞,也有巨人追逐那仅存的太阳直到生 命尽头……那时的人们有着这些奇异想象,是源于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想与之抗争的意志。 这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他们的精神也一直深深扎根在我们的血液中。尤记昔时的竹林里 有个怪异的青年,名为嵇康,他在临刑前,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他以雅的姿态平静的 面对死亡;也记得大唐的诗仙,仗剑天涯,明月相伴,与诗酒度过年华,唱着那“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们这种潇洒这种风骨正是我一直不懈追求的。不畏死亡,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不怕困境,因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老庄讲着道法自然,孔子说着有教无类,古人教予我人生的境界,从“上善若水”到“厚德 载物”,也告诉我们“大道至简”“大智若愚”的道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的为人处世 都是有启发的。古人还说过,君子应自强不息,天道酬勤,行成于思。从中我们也就不难发 现,古人所不懈追求的“大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了。 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是民族的瑰 宝,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认为,它无愧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根源!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 5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 工艺。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 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 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土家民族 的“走婚”、傣族的“泼水节”。 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最为隆 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端午节。春节,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 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 身边。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 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 年团团圆圆。 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 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 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 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