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7 KB
  • 2021-04-26 发布

“半条被子”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两篇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半条被子”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两篇 本文仅供参考 ‎“半条被子”感人故事学习心得【篇一】‎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82年前发生在湖南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曾借宿在该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要把仅有的一床被子留给老乡。但是徐家夫妇俩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女红军就用剪刀把这唯一的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 ‎“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深情又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一条棉被,剪成两半,永不放弃,永远相连,这记录着红军战士与老百姓之间的亲密感情,也象征着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 深入群众,体恤民情。女红军在急行军中丢弃了行装,只带了一条棉被。在徐家休整的几天里,她们和女主人合盖这一条被子,挤在一张床上,而男主人则睡在门口的草堆上守护着他们。同群众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成为长期执政党以后,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始终未变。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打饭,一起蹲在树下聊天。他还在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敞开县委、县政府机关大门,请背着粪筐的老农进来交谈;让县委干部走上街头搞随机问卷调查……走进新时代,我们党员干部更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深入基层一线,“一竿子插到底”,说百姓话、聊百姓事,“下深水”走进群众心里,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困,并敏锐洞见先机,找准问题症结,争取想在群众前边,干到群众心坎里。‎ 服务群众,以解民忧。几天的时间,3位女红军和徐解秀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帮着徐解秀烧水煮饭,闲时给徐解秀夫妇讲革命道理。离别时,女红军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以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女红军最后还是没能来,但是给老百姓送新被子的承诺,共产党人做到了。近百年来,我党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全党全国之力消除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兑现共同富裕之诺。共产党人不仅给老百姓送来了新的棉被、棉衣,更送来了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平等的教育机会、健康的生活状态、安定的社会环境……但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共产党人要与时俱进,主动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跟上时代节拍和群众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依靠群众,集聚民力。无论是将八个儿子全部送去参加红军的苏区老农,湍流中用生命摆渡红军的大渡河船工,还是扎起三道“天花”迎接红军的藏民,长征路上处处都有红军的亲人,这正是长征的胜利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共产党人更要时刻牢记,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靠山,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才能够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走向胜利的彼岸。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广泛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并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以不断改进工作,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只要共产党人坚持“只有一条棉被也要分半条给老百姓”的情怀不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改,就一定能汇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半条被子”感人故事学习心得【篇二】‎ 习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中,提到一段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结合实践进行思考,深刻感受到新思想的思想精髓和实践要求,倍感振奋:‎ 同人民风雨同舟,老百姓才会当咱是“自己人”。‎ 革命历史和实践无数次证明,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老百姓才会把党融入心底。近日,因开展主题教育工作需要,我来到陌生的环境开展工作,面对截然不同以往的客观环境,面对不同风格的基层组织,一时间,颇有点“手足受限,无法辗转腾挪”的感觉,“有力无处使”让人颇感觉几分气闷,想起一直以来对群众路线的坚持,念及对黄文秀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扎根白坭村的学习,顿觉,“关起门来搞教育”,只会越搞越困惑,越搞越迷茫,“敞开大门”走出去,天地顿时“豁然开朗”。这时候,回看习总书记的这句“风雨同舟”,感受格外刻骨铭心。是呀,蹲在屋子里,风吹不到日晒不到,也就将自己和基层隔绝开来,开展主题教育指导,就只会成为“文来文往”“会议贯彻会议”的牺牲品,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中去,深入了解基层关心什么关注什么?问题在哪目标在哪?才会有的放矢,路子越走越宽,工作越干越起劲。‎ 同人民血脉相通,老百姓才会把咱当“亲人”。‎ 三名女红军,同人民血脉相连,对老百姓的饥寒感同身受,“剪下半条”被收获一颗心,才有了老人一辈子的念念不忘。今天,我们从事党的工作,遇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不要紧,你在打量对方的同时,对方同样也在掂量你的斤两,怎么办?同样是学习黄文秀,拿过老百姓庭院里的扫帚扫起来,拉过老百姓家里的凳子坐过来,接过老百姓家的茶水喝一口,看到老百姓家的难题迎上去,唯有真正走入一线,深入群众中去,才会把清“着力点”,摸清“突破点”,形成“聚力点”。比如,对照方案,基层组织的计划“变”与“不变”在何处?和实践工作的“结合点”在何处?指导工作中,坚决放低姿态,不当只手叉腰的“钦差大臣”,积极换位思考,融入基层组织,帮着基层发现问题,完善问题解决方案,在“先行一步、多动一步、多思一步”中,实现融入基层、服务基层、引领基层主题教育工作的目的。‎ 同人民生死与共,老百姓才会把咱当“家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古时的统治者尚且知道和人民同甘共苦,人民才会生死与共。作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的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开展群众工作的不二法宝。如何在基层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和具体丰富的实践生活结合起来,考验着学习者的智慧,也考验着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在基层实践中,通过深入一线,参加支委会,开展“面对面”“背靠背”的座谈,通过一以贯之的接触、了解,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我似乎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在融入新生活的过程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争执和不开心,甚至有过放弃,折返的想法和念头,但更多的是新的收获,新的砥砺,新的成长,更有基层将咱当“自己人”“家里人”“亲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事非经过不知难”,今天再回看这段“剪下半条被”的故事,更加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感受到新思想的光辉。登临山之高,领略海之深,在经风沐雨的实践中长经验、增智慧,壮筋骨、练本领,越发感受到新思想的永恒魅力,我相信,初心不忘、使命永存,砥砺奋进的脚步必将在实践的发展中愈发坚定笃定,愈发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