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68 KB
  • 2021-04-26 发布

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心得体会5篇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心得体会5篇 篇一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纪念日,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重大节日。‎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是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战,也是为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而战。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 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一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前进道路上,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敢于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铭记历史、警示未来,让我们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在这一壮阔进程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铭记历史、警示未来,让我们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我们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深刻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14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将始终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75年前的伟大胜利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既定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篇二 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依然震撼人心——‎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奋起抗争14载,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这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更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 听,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激荡时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一段历史永志不忘——‎ 团结御侮、浴血奋战,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 ‎“日本投降矣!”‎ ‎75年前的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向全国人民宣告这一重大消息。‎ 短短五个字,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近代中国,战争的烽烟似乎从未消散。从1840年英国殖民者凭 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始,泱泱中华陷入了一个个割地赔款的屈辱噩梦。‎ 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一座布满累累弹痕的“残历碑”,将历史永远定格——1931年9月18日。‎ 在这一天的晚上,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几个月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从那时起,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救国烽火迅速燃遍全国,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持久抗战。”“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 展馆内,游客刘思阳女士和她6岁的女儿,在白色的“国歌墙”前久久驻足。‎ ‎“我女儿还小,展览中的不少内容她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我在‘国歌墙’这儿给她讲了很久,这是她最熟悉的歌。我想让她了解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是当年的先辈用血肉筑起了新的希望。”刘思阳说。‎ 九一八事变、炮制伪满洲国、华北事变……日本侵吞整个中国的野心一日更甚一日。‎ 卢沟桥畔,碧波荡漾。89岁高龄的郑福来老人臂戴“宛平志愿 者”红袖标,思绪却回到83年前的那个夜晚:“我家住在卢沟桥西,到卢沟桥不足50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弹声差不多响了一宿……”‎ 那个晚上,密集的枪炮声把年仅6岁的郑福来从睡梦中惊醒。他明白,日本人进城了。头一天还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四春子,被落到自家门前的炮弹炸死。‎ ‎“死一个中国人,就像死一只蚂蚁。”80多年过去了,郑福来老人依然万分愤慨。‎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就通过电波,激荡着亿万国人的心。‎ ‎“誓死不做亡国奴!”‎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尽管当时的力量还很弱小,但作为最早发表抗战宣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起了抗日救亡先锋的历史责任,发挥了中流砥柱 的关键作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新生说。‎ 江苏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庄严肃穆。今年8月15日上午8时整,各界人士在此举行和平集会。‎ 第一次来纪念馆参观的“95后”凌博建,在一面巨大的档案墙前停下脚步。蓝色是幸存者的档案,灰色是第三方证人、日本老兵的档案,黑色是死难者的档案,一共一万多份。‎ ‎“每个档案背后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是鲜活的历史。”凌博建感慨地说:“6周时间里,30多万同胞被屠杀。身处和平年代,很多时候会忘记和平是多么可贵,只有回顾历史,才知道侵略者是多么残忍。”‎ 漫步展厅,1213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在墙上密密麻麻地陈列着。那一张张定格的面庞,仿佛仍在凝望着这段苦难的历史。‎ 整个14年抗战期间,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一半国土被日寇践踏,930余座城市被侵占,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最早的抗争,最后的胜利。‎ 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如镜,昭示未来。‎ 纪念馆广场上,人们撞响和平大钟。钟声悠扬,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无限哀思,对人类命运与共、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期盼……‎ 一种精神穿越时空——‎ 血战到底、抗战到底,中华儿女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曾在抗战期间鼓舞了万千军民。抚今追昔,歌词中“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又何尝不是当年艰苦条件之所迫?‎ ‎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落后的农业国同强大的工业国之间的较量。新四军老战士江斌回忆道:“日本鬼子拿的是新式机枪、山炮,子弹也足。我们用的枪是老旧的‘湖北条子’‘老套筒’。子弹袋子看起来直挺挺的,实际上没几颗。”‎ 敌强我弱,装备落后,缺衣少粮……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英雄先烈穿越枪林弹雨?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中华民族历经血与火的考验?‎ 江西南昌友竹路上,一栋二层小楼静静矗立。这里是南昌新四 军军部旧址陈列馆。82年前,新四军在这里完成组建。‎ 馆内,一幅名为《八千人歌咏大游行》的油画令参观者纷纷驻足。画中,音乐家何士德站在卡车上指挥8000人进行歌咏大游行,马路上人山人海、群情激愤,“保我中华”横幅迎风高扬。‎ ‎“当时大批热血青年、爱国人士汇集南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加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江西青年服务团等组织,抗日救亡热情空前高涨。”馆长刘松涛说,“众志成城、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的精神,早已融入国人的血液。”‎ 正如当年的一份报纸社评所说:“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毛泽东同志一语中的。‎ 上海苏州河畔,一面布满了8个炮弹孔和400余个大小枪弹孔的高墙,记录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激战正酣。面对数倍于己的强大敌人,中国守军第88师第524团谢晋元、杨瑞符带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血战到底……‎ ‎“前后方都明白淞沪会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如果退缩,‎ 国将不国,我们唯有顽强抵抗。”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程兆奇说。‎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内,《歌八百壮士》旋律反复奏响,把人们的思绪再度拉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誓死报国的佟麟阁,面对日寇进犯慷慨陈词“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官兵“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 受尽折磨的赵一曼,临刑前高唱“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 以枯草、树皮和棉絮果腹的杨靖宇,只身与敌人周旋5昼夜,顽强斗争,直至弹尽;‎ 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这些挺身而出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筑起牢不可破的血肉长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 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淬炼出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人民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永不屈服、一往无前!‎ 一个信念引领未来——‎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行的新成就告慰历史、告慰先烈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被打断。然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气馁,而是一次次顽强站起,重整行装再出发。‎ 山东台儿庄古城,运河湿地公园荷花盛开,游人如织。‎ ‎1938年春天,为阻止日军南下,中国守军发起台儿庄战役。历经半个多月的激战,中国军队一举击溃日军两个精锐师团主力,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历史上作为转折点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当时一家国外媒体充满敬意地写道。‎ 然而,无情的战火,也让这座运河边的千年古城90%以上的建 筑被摧毁,“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在断壁残垣中站起,如今的台儿庄古城历经重建,小桥流水、青砖碧瓦,一片繁荣景象,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北水乡、旅游名城。‎ ‎“当年炮火纷飞处,今朝幸福祥和城。台儿庄的战争遗址时刻提醒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一名游客感慨地说。‎ 云南昆明,西南联大旧址。几间简陋平房铁皮做顶,黄土做墙,就是当年的教室。‎ 这所建立于抗战烽火中的大学,在艰苦的条件中坚持办学,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培养了8000多名学生,先后走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0多位院士……‎ ‎“西南联大既为中华民族传承了历史与文化,也为中华民族复兴储备了大量人才。其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教育精神和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说。‎ 在抗战这样艰难的环境里,我们都能够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今天,我们的条件、环境早已今非昔比,又有什么样的理由不继续迎难而上、艰苦奋斗?‎ 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院墙外,每隔几分钟,就有时速高达300公里的列车呼啸而过。‎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这条哈大高铁所处的位置,就是当年的南满铁路。‎ 从写满民族血泪的南满铁路,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高铁,中国人民走过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奋斗历程,一步步从磨难中奋起、在磨难中成长。‎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征服,没有什么挑战不可战胜!”“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志愿者朱诚儒说。‎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陕西延安瓦窑堡会议旧址展厅里,挂着一幅名为抗战之声的经典照片。英姿飒爽的年轻号手举起右臂,面对飘扬的抗日旗帜昂扬吹号,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抗战决心。‎ 战争年代抗战信念坚如磐石,和平时期带领老区群众脱贫攻坚的决心同样矢志不渝。‎ 就在去年,在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奋斗下,延安最后两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如今,延安正把脱贫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 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力奔跑。‎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 ‎75年前的伟大胜利,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与生命,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75年后的今天,我们将以怎样的信念与担当,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篇三 ‎14年抗战,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纪念抗战胜利、致敬革命先烈,就要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奋斗叠加为国家发展合力,在追梦圆梦的道路上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历史与现实的相遇,总能激发震撼人心的力量。特别节目《海报里的英雄》,以我国优秀抗战影片海报为切入点,带领观众从光影中走入英雄的精神世界;山东邹平市百余名中小学生走进抗战遗 址,聆听抗战老兵讲述可歌可泣的故事;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人潮涌动,游客在这里重温“八百壮士”的战斗经历……抗战胜利7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人们在跨越历史的回望中,收获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75年前,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画上了句号。这段历史之所以不容忘记,不仅在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更在于其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冰天雪地里吃着草根、树皮,杨靖宇“既有血,又有铁,只待去冲锋”;面对酷刑和屠刀,坚贞不屈的赵一曼告诫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14年抗战,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赓续他们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日战争所凝聚和升华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基因和制胜密码。从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两弹一星挺起民族复兴的脊梁,到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今天,传承抗战精神、弘扬家国情怀,依然是重大而现实的时代命题。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不论生死、不计得失,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不辞劳苦、日夜坚守在防控第一线。面对入汛以来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人民子弟兵闻讯而动、勇挑重担,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合力抗灾。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担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坚毅笃行,构筑了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国家繁荣富强的坚实堤坝。无论是战争年代抵抗外来侵略,还是和平年代战风斗雨,爱国始终是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以精神伟力提升行动自觉,这是我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力量源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救亡图存,是腥风血雨年代中国人的共同意志;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最大的使命担当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经历着深刻变化的国内发展环境,“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感受更为明显,“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 机”的要求也更为迫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纪念抗战胜利、致敬革命先烈,就要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奋斗叠加为国家发展合力,在追梦圆梦的道路上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民族危亡关头,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激励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奋发图强。以爱国情怀构筑精神长城,中华民族才能始终屹立不倒。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篇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多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 ‎75年来,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 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将面临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还要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夺取新的伟大斗争的胜利,必须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铭记历史,启示当下。‎ 伟大斗争的胜利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的软弱涣散。面对日本军国主义这一强大而凶狠的敌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完成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这一空前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不可能的。‎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虽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但是,中国已经具有了新的以往所不具备的进步因素。主要是,有了已经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了局部的人民政权,腐败的社会制度已经局部被废除。中国已经“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处在这个历史上进步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成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这是抗日战争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崭新篇章的决定性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建设的领航先锋。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我们党不但善于打碎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坚持从历史和自身的经验教训中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坚持把崇高的理想追求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找到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大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有希望、有保证,这是历史写下的必然结论。‎ 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发展的坚强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谋新局、开新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习近平主席在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大战略思想,为实现强国强军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就能够不断战胜新的困难、夺取新的胜利。‎ 伟大斗争的胜利需要伟大精神的强大动力 追寻和回顾历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解说曾经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在于鉴往知今,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和力量,需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是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同仇敌忾,高举抗战旗帜,凝聚抗战意志,积极投身抗战事业,将抗战的精神力量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彻底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抗战胜利不仅是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精神上的胜利。‎ 抗战精神是传承初心使命的远大情怀。今天,我们拥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GDP总量也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些似可告慰昔日以血肉之躯抗击敌人炮火的先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我国的综合实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人均GDP水平仍需奋起直追……在抗日战争中拼洒热血的先烈所期望的定不止于此。中国共产党人救国为民的初心使命,在抗战中彰显,在新时代延续。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全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就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砥砺初心使命的情感追寻和情怀传承。‎ 抗战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新时代,我们所为之奋斗的事业,其艰巨复杂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历史上的任何一场伟大斗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越是接近实现目标的时期,往往也是困难和压力最大的时期,是最考验精神和意志的时 期。只有继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强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凝聚起全体人民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起承担民族复兴的神圣责任;才能弘扬中华民族不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在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时,能够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和高昂斗志;才能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激发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锐意改革、攻坚克难,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伟大斗争的胜利需要强国强军的力量保证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肆无忌惮地对我发动侵略战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旧中国国力衰弱,国防落后。国弱则军衰,军衰则挨打。‎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党的战略抉择。习近平主席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就深刻阐明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国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得出的坚定信念,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 强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经济基础。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 平安定的生活。我们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强军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安全保证。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和平弥足珍贵,但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往往会突然破碎,战争往往会突然降临。我们要高度警惕国家安全威胁,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外部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另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现在,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和考验就会越多,同各种敌对势力的斗争就越激烈。面对这些情况,如果缺乏清醒认识、不能有效应对,就无法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果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中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战争不相信眼泪,强军才能安邦。‎ 篇五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纪念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是纪念正义驱逐邪恶、光明驱散黑暗、进步驱赶反动,捍卫世界和平发展的光明未来。‎ ‎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样感天动地的伟大胜利,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值得世界人民永远铭记。‎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中国郑重举行纪念活动,彰显中国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薪火代代相 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近年来,中国通过立法确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充分展现了一个国家对牺牲者的怀念、对英雄人物的尊崇,进一步激发出全社会万众一心、风雨无阻,迈向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中国郑重举行纪念活动,彰显与国际社会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坚定决心。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和平的弥足珍贵。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不能忽视的是,日本右翼势力无视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造成的巨大灾难,仍在歪曲、否认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未消亡,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法治、公平正义受到威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当此之时,各国必须重温《联合国宪章》开篇表达的“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的决心,并为之而不懈努力。‎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数十年 来,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面对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国积极探索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时代之问。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不断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是深入准确把握历史规律而总结出的伟大真理。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人民始终不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愿始终秉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向着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目标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