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8 KB
- 2021-04-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5 篇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1
文化是被广泛接受的艺术,艺术是情感的载体。传统文化,就是以往在中国这个范围内
被广泛接受的情感载体。如果想要了解以往那些人的情感,就要先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名为“传统”,除了表示它的历史以外,还说明它被传承了下来。现代人在有
意无意间仍然或多或少受其影响。有些人想要一探究竟,就会去了解。字体如何演变?方言
如何产生?成语有何典故?诗词有何背景?楹联有何内涵?窗花有何寓意?王羲之和颜真卿孰高
孰低?顾恺之和吴道子孰强孰弱?春江水暖鸭先知,琵琶声停欲语迟。会当凌绝顶,自挂东南
枝。
有没有意义呢?这种意义就像是我们受到宇宙规律的束缚而去了解宇宙学一样。探知原
本就是人生的意义之一。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2
首先,这个不用专门学习,或者说不感兴趣也不用强迫自己去学习。我们的身边各种事
物,接人待物的礼仪方式方法,书写的汉字,中餐,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就算古代,通读四
书五经的人也是极少数,中华传统文化不也传了这么多年吗?只是近些年有点不同,西方的
工业和科技让我们只有在西方的体制和框架内发展才能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生存,所以了
解西方变得更急迫,所以留学,英语就变得很重要。但学习绝不等于变成他们,实际上也很
难变成,因为中国传统多数存留在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这方面想改还远得很,东
方和西方的融合在自然而然的发生着,所以,学习传统文化与否,只是个人兴趣而已,无关
乎民族的未来。
接下来说说我为什么喜欢传统文化。
首先,是一种天然的亲近。小时候喜欢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哪怕不知道佛教
道教为何物,也知道有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不会去质疑这些
东西,就像西方人不去质疑上帝的存在一样。所以每次看外国的东西,就总觉得哪里不舒服,
语境不对,看外国电影不能理会很多微妙的设计。
其次,喜欢中国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被诟病最多的是不喜欢创新,没有科技,这也许
就是性格基因决定的吧。西方的所谓先进科技其实是笨办法,一个实验一个实验的做啊,就
连心理学,哲学也搞出一套实验方法来,而中国哲学一下子通天地宇宙真理极限,什么都是
道,中医也是有关人体平衡的哲学,而不是研究细胞和细菌,打仗是势的哲学,而不是研究
新武器,书法国画也是道,而不是追求画得更像。感觉东西方完全是在不同层面上研究问题,
他们暂时领先了,但暂时的领先不代表永远的领先,我总是很自豪的觉得中国思维的境界更
高一层,有种通观全局的视野。我在美国读博士时候的导师就感叹过,现代医学攻克癌症的
速度还赶不上癌症变异进化的速度,他很欣赏中医对待疾病的态度,以一个整体看待,头疼
不一定是头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一个不平衡。
再次,我喜欢读思想哲学类的书,没有一个国家有我们这么丰富的古代典籍,其他国家
的语言几百年都已经变化巨大无法读懂了,可供我们去研究我们的民族曾经经历了什么样的
过程以及思想的转变。我也选修过美国哲学系的课程,那上课的枯燥无味,完全是把哲学当
科学一样的死板教学。读古代书籍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因为中文语言文字的意境内涵是外
国语言不能比的,可能汉语表达没有英文法语精准,但汉语绝对是处在另一个维度的。儒释
道三家,加上法家,墨家,兵家等先秦哲学家们的思想二千多年依然熠熠生辉,与其说是哲
学,更不如说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所散发出来的精气神多半来自先秦诸子百家,其博大
精深我恐怕穷其一生也不能完全领会。《道德经》和《孙子兵法》是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书
籍之一,我看了一些英文的道德经,真的牛头不对马嘴,和我的理解大相径庭,很多都是字
面上的意思。我想,理解东方哲学,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人。
最后,我来试着说说学习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我学习只是出于兴趣,也没有任何压力,
如果真的从事这方面的职业,估计也不会有这么美好。对我来说,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有以
下几点。
一,对自我的精神提升。现在社会普遍浮躁,我的心中需要一块净土来耕耘,我选择了
传统文化。它让我找到自己的根,一些仪式感的节日项目,如茶道,开笔礼,成人礼,不仅
提醒着我们从哪来,更是集体的归属感。
二,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外国的很多文化和传统多来源于宗教,而中国传统力量
之大几乎就是一个民间宗教。宗教是让让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我们又没有一个强力的
宗教,如果不靠传统文化,估计社会会乱。这方面韩国做得很好,韩国人至今保持着对岁数
比自己大的人鞠躬的习惯,很多我们不在乎的文化,他们都拿了去,并且大力宣传。所以,
不是韩国要抢我们的文化,而是他们真的很重视这方面。
三,有志之士考虑如何传承并推动文化的自新。学习传统文化不等于开倒车,包容是一
个民族一个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我们现在的很多东西都是西方引进的,比如学位制,服装,
阳历,这些东西不需要也不能摈弃,可以融合进我们的文化体系中,让文化中不适应国际化
社会的部分慢慢消失。不自新的文化不能长久,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学习传统
文化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哪些是需要发扬的,哪些是需要剔除的。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3
分享一段自己的读书笔记: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这句话绝对不是一句谦辞,而是说了
一个事实,我最近就有这种体会,我起初因为对道家哲学感兴趣,进而对中医感兴趣,然后
对佛学感兴趣。最后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这个历程让我明白现代人学习中国传统文
化有几个最大的障碍。
1.世界观障碍。我们的大脑里面预装的操作系统是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传统文化很多内
容其实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产物。建国后的教育体系和小学到大学的教材都是在一个大前提
下定制的: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国家统一了意识形态。毛也曾自称是马克思+秦始皇。
这使得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固执在一个侧面。总是以所谓科学的眼光看传统文化,不能发现其
真正的价值。
2.虚幻的优越感障碍。现代人会站在 21 世纪所谓先进文化的制高点,俯瞰传统文化。
认为那是落后的封建文化。是帝王的驭民术。这种以偏概全的观点使得我们还没来得及了解
什么是传统文化的时候,就已经全盘否定了。我们说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没错,但是历史是不
是一直沿着文化越来越先进的方向发展,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3.缺乏大师的引领。在民国时期,是有很多的大师的,他们学贯中西。现在为什么没有
了?因为现在的教育土壤长不出学贯中西的大师。就算有肯定也不是体制教育培养出来的。
所以现在专才多,专才与专才之间又互相隔绝。经常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我现在的认知是如果要做一个思想自由的人,唯物,唯心两个系统都要装,就像一台电
脑一样,苹果系统和微软系统都装上,需要用哪个就用哪个,自由切换。
这三大障碍以前两者最大,用佛家的话说就是我执,放下我执,就是把杯子里面的水全
部倒掉,重新装,重新回到小学时期,一张白纸的状态。心态开放的人 90 岁也是年轻人,
心态封闭的人,20 岁也是老年人。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4
追慕传统菁华,先宜安心静坐
近二十年,追慕传统之风愈发炽烈。
汉服被身抚筝琴,蒸煮草木捣药丸,背诵蒙学弟子规,抄写佛门金刚经,觅佛投胎生净
土,不吃生冷研内经......,如斯者百千般。
以上情况,大多是对传统文化的盲目膜拜和拙劣操弄。对传统文化,我们要持谨慎的态
度。古书里不都是珍宝,其中有很多愚昧的观念和古人无意间挖的陷阱。古代生活也不都那
么美好,你羡慕的生活方式和场景,往往是王侯、士大夫踩在底层民众身上摆出的优雅
pose ,或是传统文人的一种矫情。
我想强调的是,若你对传统文化有很大兴趣,就宜深入原典,以无求之心淡然展卷,无
需谁人知道,无需装模做样,不必演戏自娱娱他,安心坐定冷板凳十年、二十年。
只读书还不行,如曾子所说,应配合修身实践。没有修身做基础,古代经典难以深入,
绝无明悟东方哲学的可能,最终也只成了一知半解的“半桶水”。越是一知半解,往往越爱
装模做样,越喜欢表演娱人。
所以,欲探秘传统文化菁华以成就人生,就不应停留在知晓理论上,还请从基础做起,
实实在在的进行修身实践。或效法宋明儒家静坐,或学习唐宋禅门坐禅,甚而上探先秦诸贤
哲(如管子、荀子)的修身锻炼方法。这才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康庄大道,舍此,尽是荆棘之路,
无功而返者十之有九。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5
一、基础世界观
要学习传统文化起码要先接受先贤的世界观,你俩要先在一个语境里,才可能稍微明白
点先贤在讲什么,而不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华夏先贤们书写的典籍出现在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科之前,是先贤言行的记录,
所以拿西方研究文史哲的思路来学习华夏典籍窃以为不太合适。先秦元典代表着古人看待世
界的角度和行为方式,所以真正的传统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的。既然我们
所说的传统文化指的上承先秦时期的干货,那么自然不包后来从天竺传来的佛教。
二、开蒙第一步
汉字表达了形声意三方面的信息,包含着华夏先祖对自然真实的认识。或者说,汉字是
承载华夏先祖对自然真实认识的一种载体。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一段动作,一个立体
的场景,乃至一段“自然真实”。所以不明白文字背后的自然真实含义,那么对经典的理解
就会浮于表面,或者师心自用,自己胡编。
就比如《三字经》里提到的:“性相近,习相远”
习在《说文》里是“数飞也。”其实说的是小鸟拍打翅膀的样子。小鸟想要飞翔,需要
不断的重复的拍打翅膀。所以习字其实代表着重复的不停的行动。所以这句话说得是后天的
行动的积累是每个人变得不同的关键。而不是简单的学习的意思。
所以当我们越来越贴近文字背后的自然真实含义,就越容易明白典籍中表达的内容是什
么。古人言简意赅,好不夸张的说,有时候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图书馆。
所以开蒙认字其实是第一步。在古代这是小孩子们的必修课。
三、学习套路
说完了上面的,才跟大家聊聊学习的方法。古人学习经典讲究师说家法。现代人没有这
个条件,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方法是要知道的。
第一,学之以专。专可以先简单的理解为专注,认真。而且这不是说简单的看书时认真,
而是广义上的专注,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探索,这样才有可能触碰到典籍叙述的干货,或者
说真正的有可能理解一点典籍在说什么。而不是浮皮潦草,看过一点就觉得自己咋样了的那
种啦。夫子学琴的故事可以了解一下哈。
第二,学之以序。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序列。学习讲究序列,就像先学小学数学,然后
才能学懂初中、高中乃至高等数学一样。学习传统文化依然也需要讲究序列,从基础到高深,
而不是好高骛远,小孩耍大刀啦。《三字经》就算是基础啦,是开蒙的重要书籍。大家往往
低估了严重低估了应麟先生的水平。
第三,学之以勤。勤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勤奋。克服困难,努力前行。三分钟热度是做不
成事情的,坚持不懈才能有点希望。“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就是如此,半途而废,前功
尽弃。
第四,行而知之。我们之前说过,经典是先贤行动的记录。如果去了解古人小时候学习
的内容,就会发现古人先从扫洒应对进退之节开始学习,说白了就是具体的生活技能,然后
才是学习典籍。
为啥?
因为你自己不去做,看了别人说了一堆以为明白了,但其实完全没有理解呢。最简单的
道理,看美食视频看了很多,自己做的时候也难保不翻车。
而如果自己用心做一些事情,那么再去听闻一些相关的道理时就会豁然开朗,理解很深
刻。这其实也说明行动比简单的上课读书更重要。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光读书还不够,还要按照去做,去实践,在行动中体会具体的行为尺度在哪,在做事中
印证书中的道理加深理解。此谓诚心行义则理。
最后,古人的学问有时候是基于他所处的时代而做出的表述,离我们的时代相去甚远,
所以完全照搬并不会适合当今的情况。所以要通过行动体会析出典籍中的干货或者说实质,
这样才能做好执古以御今,崇古而不泥古。既不能一棒子打倒完全否定典籍,也不能光推崇
却不考虑时代情况。此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