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1-04-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编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一】
《习*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习总书记早期的成长经历,让
我们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了更为鲜活的认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习*的七年知青岁月》则使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
领导人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让我们更能深刻地了解到他的真实生活。虽然我们这一代人
无法亲身经历所谓的知青岁月,却能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当时生产和生活条件之艰苦,
当然,也正是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时光,沉淀出了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为我们所
有身处基层的工作者拨开了迷雾,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在基层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习*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在农村的“跳
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这四关,文中的知青说部分也为我们详细说明了
当时的情况,作为 90 后的我很难想象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习*总书记是如何在其中磨砺自
己、不断学习进步的。现在我们作为基层的工作人员,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比之好上百倍千百,
我们就更应该扎根基层,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为人民做实事。基层工作固然会繁琐,
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生活之余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补充精神上的“钙”,在思想上做到耐得住
寂寞、经得起考验。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有所得。书中反复
提及到,梁家河的村民去接知青回村的时候,习*的两个箱子里面装的全是从北京带去的书本
和他一空下来就读书的情景,都让我感受到了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对学习的热爱。正是这些
在知青岁月中从没放弃过读书和思考的坚持和习惯,对习总书记后来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读书和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我们在年轻的基层工作者不断加强学
习。增强自我的学习能力,将自己的所学都投入到伟大的基层工作事业中去。
“干字当先,干在实处”,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到基层磨砺意志和品格。不论是修沼气池、
修公路、开办代销社和铁业社还是修筑淤池坝,这些举措都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便利,而这些举措都是习总书记在深刻了解了人民群众真实诉求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之后
才着手去推进的,也都体现了习总书记敢为人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思想。书中以七年的
知青时光为例,为我们诠释了基层干部应有的担当和魄力,值得我们去不断学习和领悟。作
为基层工作者,我们的使命是为人民谋福祉,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人民
群众真实的诉求,做到“实干”而非“蛮干”。
在当初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下,七年的知青岁月却成为了习*总书记人生中的宝贵经历,也
希望自己和每一位工作者也能够在工作中多学习,远离浮躁,实事求是,保持初心,在平凡
的岗位上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编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二】
《习*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 29 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
历史细节再现了习*总书记 1969 年 1 月至 1975 年 10 月在陕北黄土高原“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
程。习*同志曾经讲,7 年的知青岁月带给他两点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
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可以说,《习*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用真实
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总书记如何在艰苦的实践锻炼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青春之花
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所以,我认为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读好这本书,从书中去体会习*
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学习习*总书记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
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应该拿出更好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劲头,深入推进各项事
业的发展,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机遇,奋发作为,干事创业。总结上半年,部
署下半年,我要做好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话精神热潮。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在真学实做上深
化拓展,在解决问题上狠下功夫。
二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精心细心用心做好群众工作,把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
抓牢、抓实、抓细。
三是坚决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水平,抓好贫困人口
建档立卡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夯实精准扶贫的工作基础。
四是突出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要深入落实上级
党委、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部署,组织实施专项行动,并且做好全镇村民冬季清洁取暖
工作,大力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工作。
五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十九大召开在即,信访稳定是确保大会顺利召开的前提条件,
要对全镇信访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带头下访接访、包案督访,带头处置重大复杂问题,做
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六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干部作风实现新的
转变。严格要求自己,抓实全镇工作,不松劲、不懈怠、不畏难,带头转变作风,带头勇于
担当,带头苦干实干,夙兴夜寐、*工作。确保全镇各项工作开展稳中向好,为迎接党的十九
大胜利召开献礼。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
量’。党员干部只要时刻牢记宗旨,把‘人民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
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就能获得这种踏实感和力量,
我们的事业也必将实现辉煌发展。
新编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三】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
作告,大会的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
懈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期党对全体党员的要求,也是党在新时期的工作方针。
在学习《习*的七年知青岁月》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总书记七
年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经历中习*总书记坚
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梁家河的“三个最”中,习*总书记一直牢记使命,克服农村生活
的“四大关”,努力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充分发挥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七
年知青生活,决定了习*总书记完全能够回答好、解决好“当代中国之问”,为成为“最有威
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党的领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一是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习*总书记“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
同甘苦共患难,在他人生最艰苦的时期,陕北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七年的知
青岁月,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
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这些都
是青年习*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总书记从不谙世事的“知青”到自称“是个普通农民”“是
黄土地的儿子”,体现的是思想深处对农村和农民感情的深刻变化,证明已经完全融入了人民
群众之中、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之中。为群众、为基层做些实事成为习*总书记牢记于心的
使命,即使放弃难能可贵的高考机会,也始志不渝。这一段虽苦尤甘,忧戚与共的生活经历,
使人民始终在习*总书记心中居于地位,也使得习*总书记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中获得了源
源不断的伟力。
二是对国情有着清楚的了解和判断。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形成的最重要,习*
总书记来到了陕北地区锻炼,亲眼目堵了“漫无际涯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坡,进入眼帘的尽是”
穷乡僻壤“,亲身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苦,“老百姓只能吃糠窝窝”,住人畜混杂的窑洞……,
在七年的峥嵘岁月中,扎根农村,深入基层,使习*总书记对基层、群众有了最直观、最深入
的了解,基层是什么样、群众在怎么想、事业该怎么干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进一步坚定了
他带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决心。
三是思想和阅历积淀了最厚实的基础。习*总书记爱读书、善读书,“白天劳动、晚上看
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
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 里借书、30 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用梁家河
老乡的话说,“*读书有‘书瘾’”,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
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在劳动的过程中,习*总书记非常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
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
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学习、阅读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而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字
之书”同步进行的,这正如*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开展农村调查的经历一样,能够实现最为厚
实的积累。这些积累,在习*总书记的执政岁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改变中国、
影响世界、指引未来的重大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从习*总书记薪火相传的信仰、百折不挠的磨砺、脚踏实地的奋斗、人民为本的初心中,
我们坚信这样一位领袖所凝练的思想、所开创的理论,必定能引领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
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新编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四】
学习《习*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深深为朴实、平易近人、爱学习、善于思考、勇于
实践、敢于担当的青年习*所鼓舞、感染,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是与民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那个特定年代的印符,
只有彻底完成从青年学生到农村行家里手的蜕变,才能在农村生活中得到认可与尊重,才能
有资格带领农民兄弟投入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的战天斗地的革命洪流中。凡是经过那个年
代的人都会想象到一名大都市学生到农民领头雁的辛酸与艰难。今天看来从人民群众实际出
发,从我们的国情出发,让我们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有去与
群众“打成一片”,同甘苦、共患难,才能在人民的心里有我们基层干部的位置,这就是平易
近人的效果。
其次是真正为群众办点实事,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事作风,为当地群众真正干出一
点事情来,说的住嘴,记得住的“民心小事”。我们伟大的领袖习*在担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
记时,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沼气池,这在当时是真正的民心工程、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
为什么?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开山造田、全国农业学大寨的特殊历史时期,农民做饭烧水所需的
柴草极为短缺,建设沼气池,一则解决缺柴烧的困境,二则有利于减少砍柴割草,绿化荒山,
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三则改善人畜粪便污染环境,开启农村美好幸福生活。但从第一
点来讲,是解决当时制约农村生活的关键问题和困难,是迫在眉睫的民心工程。真抓实干,
让当地群众受益,真正为了群众而真干事情,人民至今不能忘怀。
再次是坚持学习。时年 15 岁的习*,到农村时带的最贵重的行李是书本。尽管农村的环
境很艰苦,小小身板常常不堪重负,一天劳作之余,仍然坚持读书学习至深夜。同时,他更
重视农民的文化学习,一边劳动,一边教村民学习,全村人都会书写自己的名字,更有一大
批农民因文化而受益终生。教学文化化为启智、致富动力。正是由于习*勤学苦干和农民兄弟
的普遍认可,才得到村、公社的推荐到大学学习。通过 7 年的“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锻
造了自己,提升了自己,为以后的人生走向奠定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