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一)
8 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摄制组
先后赴 22 个省(区、市),拍摄 40 多个典型案例,采访 70 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
采访 10 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该纪录片昨日
播出第二集《以上率下》。
反腐大片再度上映,其收视率也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反腐的关注、对清廉的期盼。
这几年来,纪检监察部门一路拍蝇打虎、一路“直播战况”,八项规定的落实和*作风的好转
已经有目共睹。而更令人高兴的是,反*的力度并没有因为已取得的辉煌战果而有所衰减,作
风建设并没有像以往的一些整治、运动那样一阵风就过去,而是一向在路上、一向在前进。
在这部专题片的第一集里,提到了 1945 年黄炎培和*之间知名的“窑洞对”,也就是“其
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问题。
当时,黄炎培说历朝历代都是“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但
是等到环境好转了,就会“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
转”。而*听了这番话后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
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执政党要跳出“历史周期律”,而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这几年来,反*工作的确是“聚精
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但是当成绩显现、*环境好转之后,可能也要应对“惰性发作”的
“周期律”怪圈。从这个角度来说,“永远在路上”的片名或许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我们
需要作风建设,更需要这样的建设永不懈怠,一向坚持。
在纪录片当中,周本顺忏悔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落到这种结局,我从小吃过很多
苦,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
悲哀。”
谷春立也说:“走到这天是我没有想到的,走到这天我也十分痛悔。”最初,谷春立只是
没把吃请应酬当成大事儿,但最终从吃企业的饭、用企业的车,走到了收受*为企业办事的境
地。
这些绝没想到自己沦为贪官的贪官,其实也是在用个人经历证明着“周期律”--他们为
官之初,也都曾聚精会神、一心做事,多以才能做出成绩而身居高位,但是为官日久就往往
会放松警惕,给*入侵以可乘之机。
根据力学定律,如果没有反作用力,那么一经启动的作风建设要“永远在路上”并不难,
但现实中的阻力、摩擦力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还需要持续有不断的推力,而这股推力,
就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来自于民主与监督--只有民主和监督的力量不断加强,才能真正做
到“永远在路上”。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在纪录片中,提到万庆良在广州白云山峰摩星岭一个以前拒绝普通
百姓进入的餐厅里吃吃喝喝,还提到杭州西湖、北京北海等地都曾出现过把公共资源圈起来
为少数人服务的现象。那么,如果所有被圈起来的公共资源都成为人民群众监督的焦点,都
受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推力,也就会持久而强劲。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
话时指出,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
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善作风成
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
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昭示了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
和坚定恒心,为巩固和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
永久“扎根”带给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只有把改
善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
小也要除”,才能打通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第二批教
育实践活动,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役。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尾阶段,第
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展开之际,习总书记再次发出作风建设的动员令,进一步动员全党从
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必将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歇脚”“不断线”、善始善终、善做
善成。
“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力度之大、效果之
好,广受赞誉。人们普遍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作风建设,
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说到做到、有诺有践、旗帜鲜明、斩钉截铁,得到了全
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戴。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存在
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民主生活会、座谈会等不绕弯子、真刀真枪,
真正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效果。作风方面的各种问题一项一项来
抓、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来破,“四风”顽症被涤荡,干群关系融洽回暖,党风政风焕
然一新。
同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相比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领域宽、
数量大,与群众贴得更近、联系更直接。因此,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被称为“开在百姓家门
口”的活动。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最朴素,也最直接。“民之苦乐,皆系于官之贤否。官贤*
安,否*之困苦无所底止。”基层单位干部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分
量,直接关联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应当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恪尽职守、真诚为民的,
但确有一些害群之马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害党的执政之基。
“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这是古训,但有的干部将手中的权力当作了
个人谋私的工具,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毫无忌惮地公开敛财,群众敢怒
不敢言。如去年以来曝光的多起“亿元巨贪”案中,绝大多数居然是市县乃至镇村干部,这
些人“靠山吃山”,疯狂蛀蚀公家资产,教训极其深刻。也有的干部满足于当撞钟和尚,得过
且过混日子,纯属“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的尸位素餐,群众意见很大。还有的干部在
新的考验面前出现“本领恐慌”,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服务群众的潜力和水平捉襟
见肘,老百姓打心眼儿里瞧不上。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市
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
益、伤害群众感情。务必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
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
和损害群众利益这两大问题,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勇于较真、
敢于亮剑,让群众的急难愁有人问、有人解,让“四风”及其变种原形毕露、失去空间,让
党员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坚定信念、提升潜力、增强本领。
习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善作风建设是持续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务必聚
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突出问
题导向,就需要红脸出汗,需要洗澡治病,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
那样温良恭俭让”。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
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坚决不走过场。要透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让作风之弊、行为
之垢纤毫毕现、无处遁逃,使党员干部从灵魂深处受到洗涤和震撼。干部作风好坏最直接和
最终承受者是广大群众,因此,第二批活动更要“开门”进行,让基层群众对干部作风有置
喙的机会和权利。
天地悠悠悬秤杆,百姓芸芸秤砣心。严纲纪、正作风是一场大手术,唯有伤筋动骨,才
能从根本上激浊扬清。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
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因此,习总书记告诫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
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构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
蹴而就,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三)
很多网友开始了一场特殊的“追剧”。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 8 集专题片《永远在路
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
忏悔和反思。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
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
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以前的*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之
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动因,个性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
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
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必须作用,但当权力和*都足够大,
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务
必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永远可能发生,反腐
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齐
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明白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
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
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以前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貌。这
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十分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
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
的演绎中,能够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期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