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2 KB
  • 2021-04-28 发布

关于优者奖的思考心得五篇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优者奖的思考心得五篇 ‎【篇一】‎ ‎6月29日,中央政治局围绕“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21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明确“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讲话在党员干部中引起热议,反响强烈。此时,正值炎炎夏日,一起来让做“优者”更加“热”起来。‎ 热于“声”,一起奏响为“优者”点亮的时代之歌。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优”充满着热爱和崇尚。“见贤思齐焉”,就是对“优”最深情的致敬。“优”代表着时代方向,集结着向上能量,带动着社会脚步。每个时代,都有“优者”,他们有的爱国为民,有的甘于奉献,有的不怕牺牲,有的默默无闻……我们之所以崇尚他们,是因为他们始终与时代、与国家、与百姓同行。“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伟大的时代召唤更多的“优者”,能肩负起历史责任、人民期待。与时代同行,做“优者”责无旁贷。崇尚“优者”,才能产生“优者”,每个人都要为奋进而鼓劲,不能让“优者”既流汗又流泪,要为“优者”喝彩加油,让他们在这个时代绽放光彩。‎ 热于“心”,更加激励起做“优者”的坚定之志。心动才有行动。做“优者”之志从何而来?根本在于永葆为民初心。只要一心为民,就有“无远弗届”之志。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心怀群众,就会把群众的“夸奖”与信任当成奋进路上最大动力。要能在“一枝一叶”处,时时激发为民恒心,时刻保持为民“热度”。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还要为“优者”多送“暖心包”“助跑器”,生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把奋进之心“捂热”,为奋进之志“添柴”,让“优者”更有希望、力量。同时,健全容错机制,更加明晰问责范围、标准,为为民奋进者担当,让“优者”放开手脚,全心全意扑在为民事业上,全力以赴跑出“优者范儿”。‎ 热于“行”,化作“向优者学习,成于优”的磅礴之力。这是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弄潮儿”奔涌向前。当奇迹被创造,内心被点燃,心潮会随之澎湃,脚步会不自觉地“跃动”,这就是“优”的力量。“玉不琢,不成器。”要成器,成为“优者”,就要“事上磨”。磨出本领,既能为民冲锋“打胜仗”,又能为民坚持“守隘口”。磨出坚劲,既能屹立于风雨之间,又能迎炽热而行。磨出融合,既能把“小我”融合到为民“大事业”,又能在“名利”面前实现无私之“大我”。为民事业无止境,要成为“优者”更是永远在路上。“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要“行”不停步、“做”不松劲,不断积累优的“厚度”,不断提升优的“质量”,定能焕发出为民而“优”的磅礴力量。‎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选人用人是风向标,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到了最后的“冲刺时刻”,党员干部要以“优者”姿态,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奋力跑好“最后一公里”,全面打好打赢“最后战役”。‎ ‎“问”初心“励”斗志,以“最旺激情”跑好“最后一公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但距离全面胜利还有一段路要走,一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亟待消除,一些“硬骨头”“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攻克,加之疫情汛情影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依然艰巨。不忘初心、激情永在是永葆革命青春的“源头活水”,是不懈奋斗向前的“精神内核”。党员干部要以“优者”姿态静下心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越到最后越慎终如始,保持脱贫攻坚“事事在心”的坚定和执着,努力把困难群众亟待解决的事情往前赶,不给自己省气力,不让自己留遗憾。要时刻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真正厚植于心,珍惜扶贫机遇,珍惜组织信任,不负群众期待,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保持一心想干事、努力干成事的激情,以不懈追求的动力、担当作为的姿态,在决战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书写“华丽篇章”。‎ ‎“思”使命“知”重任,以“最佳水平”跑好“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越到冲刺阶段越不能掉以轻心,越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尤其避免长期奋战以来产生的自满症、倦怠症和边际递减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脱贫攻坚实现最后的胜利只剩“临门一脚”,收官之年中余下的未脱贫户皆是难啃的“硬骨头”。值此当前的关键时期,如何将这块“硬骨头”啃下啃好,关键看党员干部所发挥出的引领作用。党员干部要以“优者”恣态深入思考梳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坚决完成决战决胜的使命感,继续扛起沉甸甸的责任,在最后扶贫路上拿出工作的高水准、展现成效的高水平,在脱贫攻坚最后奋战中让脱贫成绩涵养精神追求、让困难险阻滋润自身成长。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着眼疫情汛情对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时刻把困难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忧困难群众之所忧、急困难群众之所急、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拿出“食不能寝、夜不能寐”的劲头,精准帮扶救助困难群众,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在决战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展现“最佳水平”。‎ ‎“悟”担当“促”落实,以“最强毅力”跑好“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充分体现着党的根本宗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项极其严肃、极其重大的政治任务。大事之中看格局,难事面前显境界,得失之间见党性。心中有大局、有境界、有觉悟的党员干部,在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大事难事中,不会因为任务即将完成就沾沾自喜,不会因为前进道路即将到头就不再带头。“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党员干部要以“优者”姿态躬身自问担当作为,通过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对标决战决胜之标,笃定决战决胜之志,铆足敢闯敢拼之劲,深入群众当好“贴心人”,散发热度当好“暖心人”,发扬风度当好“真心人”,确保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要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不断培养真干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强化浓厚的人民情怀,坚持以冲锋姿态干事业,勇于冲破各种困惑与干扰,自觉以“最强毅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在脱贫攻坚最后征程上,跑出最精彩的“一公里”。‎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中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为新时代从严管理干部提出了新要求。”然而,有些单位部门在干部管理的实际工作特别是考核激励上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问题,满足于搞“上下一般粗”,习惯于搞“风水轮流转”,影响了考核激励效果。各级党组织要树立实绩、实干、实效导向,用转用活用实干部考核激励机制,真正让“优者”跳出“风水轮流转”的“圈圈”,激荡起干部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树立“实绩”导向,让考核激励机制“转”起来。注重“奖励优秀、惩罚落后”是干部管理的方法,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手段。“优者奖”的关键是把“优者”识别出来进行奖励,如果实行“上下一般粗”和搞“风水轮流转”的方式方法,不但让考核激励机制发挥不了作用,还会极易助长“慵懒散漫拖疲”之风,甚至滋生碌碌无为的“撞钟和尚”,无形中挫伤直面问题、勇挑重担、敢闯敢试、大胆作为干部的积极性。要树立“实绩”导向,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让考核激励机制“转”起来,实现不让受累者受气,不让流汗者流泪,不让吃苦者吃亏,实现让优秀者得奖励、建功者能记功、有为者有荣誉,为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注入“催化剂”。通过健全完善干部考核激励的方法手段,真正让“优者”跳出“风水轮流转”的“圈圈”,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人人争先创优、个个奋发有为”的状态,激励引导更多“勇将”“闯将”在实际工作中充分涌现,高质量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进步。‎ 树立“实干”导向,让考核激励标准“立”起来。干部考核激励落实得好,能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踏实实干,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落实得不好,能把干部推向只重显绩、不重实务,抓大放小、忽视群众需求、忽视客观实际,盲目推进政绩工程的“样子干部”“吹牛干部”。“优者奖”为干部奖惩、培育、管理注入了“新元素”,释放了崇尚人才、尊重能者的“强信号”,必将成为锻造忠诚担当干净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力杠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现“优者奖”,立好考核激励的标尺是基础。要树立“实干”导向,把考核激励的标尺立起来,既力求精准、也注重差异,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干部,在明确考核具体事项的基础上,根据干部具体的职责分工、工作难易程度,分门别类建立考核激励的具体内容,制定精准、鲜活的考核激励标准的标准,真正让“优者”跳出“风水轮流转”的“圈圈”,防止“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树立“实效”导向,让考核激励结果“用”起来。“优者奖”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通过“优者奖”让“优者”跳出“风水轮流转”的“圈圈”,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产生“引领”效应,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争优氛围,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要树立“实效”导向,注重把干部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等深度融合,形成考核激励的“风向标”,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助推器”。对那些热衷于混日子、和稀泥、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坚决进行惩戒、甚至淘汰;对那些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实干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坚决给予褒奖和鼓励;对那些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咬耳扯袖引导其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对那些不出力、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干部严肃追责问责,倒逼干部把精力和干劲、激情聚焦到干事创业中。通过让考核激励结果“用”起来,激发起广大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干劲和热情,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朝气、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 ‎【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优者上”变“优者奖”,彰显了新时代党的鲜明用人导向。当然,要做到“优”才可能得到“奖”,因此,党员干部要持续练好头上功、嘴上功、脚上功、手上功,才能以更高的政治标准、更严的工作要求、更实的工作作风、更优的工作实效担当作为,最终获得组织的认可与“青睐”。‎ ‎“静下心”勤“悟”,笃定好学、善于摸索,练好“头上功”,淬一颗“善思脑”。思考决定层次,思考决定出路。党员干部要学会做个有心人,要通过思考掌握现象,领会实质,而不是学而不深、学而不精;要深入细致、入心入脑,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面对波谲云诡、千变万化的形势,要提高辨别力和洞察力,认清形势的利弊,洞悉全局中显性和隐性的机遇与挑战。党员干部要自觉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和预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党员干部不仅要养成思考的惯性,还要掌握思考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当前到长远、从横向到纵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去分析、去思考、去谋划,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站起来”能“讲”,融会贯通、讲究技巧,练好“嘴上功”,讲一口“群众话”。会说群众话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基本功。从群众的视角来看,讲群众的语言,才能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话相通,才能真正走入群众的心里,听到他们的心声。会说群众话的干部总是容易走进群众心里,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在群众中更容易树立党员干部的形象威信。面对群众如果说大话、套话、空话,就会失去民心,损害的是自己的形象、党的形象。所以,在面对基层群众时,党员干部要多说群众话、百姓话、地方话,多“接地气”、除去“机关味”、常添“泥土味”,要以“情”为纽带,多一些“和风细雨”,少一些“唇枪舌剑”,用平常心与群众唠家常、话冷暖、交朋友,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走出去”常“察”,立足实际、打破常规,练好“脚上功”,拥一双“调研足”。“调研出真知”。党员干部不能指望光靠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本书就察到实情、寻到问题,要下基层、勤走动、多调研,不做“传声筒”“摇控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作出分析判断有失偏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腿功”没练利索。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进人为设置的“禁区”、踏无人涉足的“盲区”、闯矛盾交错的“难区”,要多串“冷门”、少走“热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在实践中求创新、求突破、求答案。党员干部要在调研中接受群众的“反向约谈”,做群众的“娘家人”“贴心人”,真正让群众心里热起来、情绪顺起来、归属感强起来。‎ ‎“坐下来”擅“写”,突破障碍、勇于尝试,练好“手上功”,修一支“生花笔”。较强的写作能力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本领之一。当前,有的党员干部“不想写”,认为写作是“虚活”;“不会写”,苦于无从下手;“不敢写”,认为自己不具备“功力”。党员干部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为想写、会写、擅写创造条件。笔杆子讲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想把稿子写准、写实、写好,须下一番功夫。文章水平的高低彰显了一个人的思维、逻辑、格局和视野。党员干部不能对写作抱“轻视”的态度,要把写作当成自我对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机会,勇于尝试、勤加练习,握紧笔杆、锤炼笔力,做到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才能创作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亲和力、说服力、感召力的作品。‎ ‎【篇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优者奖”的新导向,对领导干部选好人、用好人起了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从而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但要落实好新时代从严管理干部提出的“优者将”新要求,并不是简单的有舞台就是“能者上”,受褒奖就是“优者奖”。我们不仅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外,还要建立明确的可量化评判指标,不断完善方法手段,树起“优者奖”的鲜明导向,保证对应机制和指标等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不让党委领导的好恶或情感而选择性执行有机可乘,让制度成为领导权力的“稻草人”,不偏不倚地结合上下各级部门和基层老百姓的意见。真真正正褒奖到“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的优奖干部。‎ 然而确保考核精准度、透明度和公正度,才能真正把人品优、干事实、靠得住、敢破难的好干部选出来;才能真正做到不搞平衡、不拼关系、不看资历地好中评优、优中奖强;才能真正做深做细做实贯彻好“优者奖”新风向,实现以“优者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篇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相较于2017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提到,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好局面,“优者奖”一词的首次提出,既充实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丰富内涵,为我党提供了选人用人新思考、新部署、新导向,也进一步正向激励了领导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优者奖”引领社会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优者奖”的正确导向,将打破“轮流坐庄”的平衡主义、论资排辈的“老规则”、吹嘘溜马的不良风气。逐渐在领导干部中形成见贤思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良好风尚。‎ 如何实现“优者奖”?‎ 一、“选优者”,构建完善的考评体系。首先,“考人”与“察事”相结合,全方位考核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业绩、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其次,还要多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评价,真正把各方面能力素质优秀、受群众好评的干部评出来。‎ 二、“尊优者”,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古语云:“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见贤思齐而蔚然成风。”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把优秀干部选出来后,要以多种形式广泛表彰奖励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奋斗历程,在精神上给与“优者”奖励,也让更多党员干部能从身边“优者”榜样身上学习,发现自身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激励其他党员干部增强本领,不断磨炼自我,争先进位,使得优者更优,不断成长。‎ 三、“奖优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除了以上提到的在精神上通过多形式表彰奖励先进典型,宣扬优秀事迹,也应制定必要的物质奖励措施,提高“优者”的获得感,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励其他党员干部树立起努力拼搏,大有可为的意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干事创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