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8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喜忧参半,路在前方---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论文之喜忧参半,路在前方---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信息技术论文之喜忧参半,路在前方---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信息技术论文之喜忧参半,路在前方---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内容摘要: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由于经济、设备、师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理念陈旧、发展不平衡、流于形式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者初步提出以下几个方法。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问题   对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网络世界,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鼠标轻轻地从眼前滑过,键盘哒哒有节奏地击打:网络课堂——教师讲课任你选择,视频点播——A、B、C原版英语片随时观看,电子图书——万册图书,看不完,翻不尽,Internet—网上遨游,是我们驰骋地天地。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各地中小学纷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现在的信息技术课还是一门新兴学科,由于经济、设备、师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信息技术教育才刚刚起步。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人结合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状况,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与对策。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理念陈旧。“重主轻副”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部分学校、家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在学校方面,由于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是基于该校考试评价成绩的好坏,这就导致学校的精力都放在语、数等几门学科方面,从而忽视其他学科的教育质量,这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在家长方面,“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仍然是绝大多数家长的主要思想,每位家长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而他们认为成才的标准就是以后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学。他们也知道当今社会对电脑技术的需求,但会认为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这无形中就让他们产生了“重主轻副”的思想,于是他们不支持甚至反对自己的子女花时间在副科的学习上。在学生方面,虽然十分喜欢上电脑课,鉴于上述的成才观以及社会、学校、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主科的学习上,这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目的及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大相径庭,是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的。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这就导致各地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装备、软件配备上的投入的不平衡性。以我县为例,县城学校的计算机数量一般在100台以上,人均约15-20人一台,而在我县的农村学校,只有部分学校借“农远项目”的良机装备了电脑,建设了网络教室和多媒体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其装备数量一般在20-30台左右,有的小学甚至只有一两台,这使得农村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差距很大。城里的学生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操作电脑,甚至有的可以制作自己的主页、动画等,而农村的学生却只会打字,有的甚至连开机都不会。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资金缺乏或管理者的认识不够,信息化建设局限于添置简单的教学设备,购置的设备只是一些独立的个体,电脑和网络未能交互结合,难于实现资源共享,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有能力、有积极性的教师没有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资金不足。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3、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够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仍然偏低。有些学校领导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农村教育基本上还徘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学校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和观念被陈旧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所禁锢,对信 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站位不高,教育改革步伐滞后,学校课程计划实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制度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简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踯躅不前。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而导致师资短缺。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受重视程度、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许多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多数教师是改行任教的。而且由于农村学校待遇低,造成教师敬业精神不够,一旦有机会就会另求发展,专业队伍不稳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质量不高、培训机会少,各学科教师大多数也没有受过正规信息专业的培训。有不少教师只具备基本的电脑常识,而应用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等不能达标,基本的网络知识甚少。这样的师资状况,难以胜任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部分学校即使有一些简陋的设备,也只能是摆设而已,造成资源浪费。4.软件资源短缺。乡镇中小学十分缺乏教学软件,软件建设落后。表现在学校本身缺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而网上的丰富资源又无法获得。有的学校仅有几盘教师讲课录像带,其内容大多已过时。教学软件注重形式,忽视质量和效果,真正从学习规律角度设计的教学软件很少,并忽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质量低。在农村较为贫困的地区,大多数学校还未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即使部分学校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也往往是教授学生简单的上机操作技能,还停留在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的阶段。这种阶段还未涉及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二、主要对策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在数字化时代,电脑及其网络不仅使教学的内容得到充实,也促进着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不断改革,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问题不在于电脑进不进课堂,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它做什么,如果把电脑及其网络视为解决教育问题症结的灵丹妙药,或攻破教学难关的万能工具,显然是不科学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传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以此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培养具备“两个素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对地位,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 ‎ 2、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学校进行校园网建设,选择和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好的课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应满足教学要求,注重启发,促进思维,问题典型,善于引导;其次应满足科学性要求,内容符合逻辑,动画合情合理,操作简单;再次应满足艺术性要求,创意新颖,图像清晰,声音清楚,文字醒目,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应满足经济性要求,投资合理,使用周期长。2、努力加大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硬件装备、软件配备上的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硬件装备和软件,就不可能搞好信息技术教育。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要一如既往加大对信息技术硬件装备和软件配备上的投入,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支持,尽已所能地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装备和软件配备上的投入。譬如:我校利用省“农远工程“建设了拥有32台电脑的机房后,利用配套资金解决了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3、积极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以人为本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有好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辅助外,一个好的老师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们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其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科学评价课堂教学。毋庸置疑,在评课中加上“现代教育技术”‎ 这一条件,对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一定作用,但负面效应也应重视。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通过规定多媒体教学课节数、建立研讨制度等机制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不必每堂课都一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去面对、探索和解决、商讨出对策,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人谈了一下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不足之处,望广大专家、同仁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