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2021-04-28 发布

习主席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习主席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篇一 今年元旦刚过,单位一名扶贫干部因病住院,我“替补”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扶贫的日子里,《习近平扶贫理论摘编》成了我的枕边书。亲历脱贫攻坚,学习《理论摘编》,攻坚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也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掩卷沉思。‎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质是人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物质的满足可以给人一种心安,解决后顾之忧,而后才能致力于更高的追求。“两不愁”“三保障”,正是要让贫困人群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树立更高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和政府,如此庄严地向全国人民宣誓必须消除贫困,并且用实际行动,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永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穿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彰显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实现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过程。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贫困群众一直是他最牵挂的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干部必须冲锋在前。“‎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所有干部都是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员,扶贫干部更是突击尖兵。只有实实在在的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真真切切的了解扶贫政策、提高业务能力,勤勤恳恳的练就攻坚本领、廉洁律己,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真正实现脱贫,实现共同富裕。‎ 曾几何时,人民群众与领导干部之间,隔着铜墙铁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经过脱贫攻坚的洗礼,我们的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已经如同手足、肝胆,呼吸相通、命运与共。他们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是脱贫攻坚,加深了干部和群众的鱼水深情。如今,凡是阳光能够照临、风雨能够光顾的贫困村寨,哪里没有扶贫干部的身影?为了让困难群众在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掉队一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最贫困的地方。面对家人的不解和群众的责难,他们打落门牙和血吞,在严冬中把自己点燃成火把,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多少扶贫干部,都是身上有病、心中有伤,但他们毅然战斗。他们知道,他们或许是黄连,那些“吃下”他们的“亲家”迟早会明白良药苦口的道理。‎ 伟大事业,必然有伟大牺牲。一些扶贫干部,带着家人的哀思和群众的祝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湖北39岁的邹炜和32岁的李勇、安徽宿州29岁的曾翙翔、xx修水28岁的吴应谱和23岁的樊贞子、云南大关26岁的王秋婷……对于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扶贫干部,人民心中丰碑挺立;而对于那些经不起考验守不住底线染指扶贫“奶酪;的“苍蝇”“蛀虫”,等待他们的,只有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平均每天减少5万余名贫困人口,到xx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一共减少了7.4亿,相当于目前整个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农村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到xx年末,贫困人口只剩下3.1%,而在xx年,仅有不到3%的人不是贫困人口。中国从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脱贫攻坚,使命神圣,任务艰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亲密携手,一起与时间赛跑,一起同贫困决战,2020年,中国必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晚菘争上碧瑶簪,芥也芳心苦复甘。”幸福生活靠奋斗,吃过黄连苦,幸福无比甜。‎ 篇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这本书摘自习近平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八年六月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等六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八个专题,共计二百四十二段论述。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我学习了该书第一篇的部分内容,选取一段精彩论述记录如下:‎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将持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讲的一段话,xx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应邀出席在越南岘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谋求亚太更大发展》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说:“第四,这是以人民为中心、迈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将持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 篇三 近两天,集中精力通读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通过学习,感到《摘编》详实的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作为大国领导人的担当和敢于实践的伟大精神。提出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一目标,比世界银行确定的在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时间提前10年。这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对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定。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彰显了习近平“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为民情怀。习近平将精准扶贫比作“‘绣花’功夫”,要求“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必须“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反应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就是“精准”二字,就是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极具实践性和指导性,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积极运用于工作实践中。‎ 结合指导中心的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政治站位。必须全神贯注的把脱贫攻坚一以贯之的作为指导中心的中心工作,谋划任何工作,开展任何培训,都必须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需求出发,坚决服务于服从于脱贫攻坚大局。‎ 二、把《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纳入中心培训重要内容。建立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加强理论解读和辅导学习,营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扶贫论述的深厚氛围。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引导参训学员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苦干实干,增强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动力。‎ 三、切实在培训工作中抓好扶志与扶智的结合。切实把贫困农民的志气扶起来,激发内生动力,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给他们打强心针、催化剂,增强脱贫攻坚的勇气。要充分利用好现行培训和资助政策,广泛对贫困人口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更多地为贫困地区培育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促使他们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增强他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话语权,拓展增收渠道。同时,通过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提振贫困农民的精气神。‎ 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成为当下主旋律,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通过阅读,我激情澎湃,分享两点感悟。‎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不能少。作风建设将有力约束党员干部的不尽心、不尽责、不作为,特别针对纸上脱贫等形式主义和贪污腐败,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同时,对积极投身一线脱贫工作的党员干部采取激励政策,让工作有干劲、有盼头、有甜头,让脱贫工作更加充满正能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需求不能忘。脱贫的主体是困难群众,只有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更有效地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积极走访摸清底数,利用各类资源,有针对性的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们应以党的“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脱贫政策,鼓足干劲加油干,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顺新社区穆天鹏)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成为当下主旋律,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通过阅读,我激情澎湃,分享两点感悟。‎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不能少。作风建设将有力约束党员干部的不尽心、不尽责、不作为,特别针对纸上脱贫等形式主义和贪污腐败,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同时,对积极投身一线脱贫工作的党员干部采取激励政策,让工作有干劲、有盼头、有甜头,让脱贫工作更加充满正能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需求不能忘。脱贫的主体是困难群众,只有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更有效地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积极走访摸清底数,利用各类资源,有针对性的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们应以党的“两个一百年”‎ 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脱贫政策,鼓足干劲加油干,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 篇五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抓工作,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只有打得准,发出的力才能到位;只有干得实,打得准才能有力有效。一是领导工作要实,做到谋划实、推进实、作风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二是任务责任要实,做到分工实、责任实、追责实,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履责激励,失责追究。三是资金保障要实,做到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精打细算,用活用好,用在关键,用出效益。四是督查验收要实,做到制度实、规则实、监督实,加强检查,严格验收,既不拖延,也不虚报。‎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两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摘编》,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篇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点亮了明灯。‎ 通过近期委机关扶贫培训和结合自身开展的扶贫工作,让我更加感觉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为一名党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时刻触动着我、激励着我,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心用情解决问题,就象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可见总书记看问题之深,看问题之远,只有看到了,了解了,基层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并叮嘱:“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总书记看到了问题所在,提出来让广大领导干部深入贫困一线找问题,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带着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情!是党和人民血浓于水的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的感情!这是习总书记对广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热切叮咛和希望,还有总书记心急如火的期盼,“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这是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总书记心里时刻惦念着整个脱贫攻坚,他的一言一行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展工作” xx年南丹县广大党员干部战天、战地、战出了“南丹速度”创造了“南丹奇迹”,18名处级领导,200多名干部“5+2、白+黑”8个月“战”出2481套安置房,做为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小兵,我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的含意,带着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言由心生,情由感发,总书记的论述有很多,无不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的感情和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热切期望,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做为一名党员,我认为一是要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领会论述的精神实质,不断提升自己理论水平和大局意识,时刻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为指导做好扶贫各项工作。二是在行动上,把论述思想转化为精神动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三是纪律方面,守纪律、讲规矩,时刻以党章为标准,认真扎实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篇七 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扶贫阐述摘编》,书中的每字、每句、每篇,都透露出了习总书记的克服贫困的期望和决心,也给我们扶贫工作者指明了偏向。‎ 要晋升责任担当。当我学习到习总书记提到的“小康不小康,症结看老乡;致富不致富,症结看干部”,我深感忸捏,许多时候存在“上有大村子长、第一书记、镇包村子干部,下有村子干部”的思想,对扶贫工作不敷上心。而帮扶干部是与贫困户面对面打交道的人,关系到贫困户可否如期脱贫的直接责任人。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必须转变思想态度,晋升责任担当,必须带着真情、带着情感、带着热情做好帮扶工作,做到思想上关切、生活上照顾、财产上帮扶。‎ 要改变贫困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曩昔的坎。许多贫困户存在“当贫困户光荣、当局什么都邑赞助办理”的思想,却没有主动脱贫的思想。我觉得扶贫必先扶志,我们必须深入过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赞助贫困群众进步增收致富的才能,赞助贫困群众开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让他们知道扶贫不是慈善接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才能的人,寄托本身的双手创始美好来日诰日,不能靠“等帮扶、等接济”的思想不雅念。‎ 要改进帮扶步伐。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改进帮扶方法,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法,组织动员贫困群众介入帮扶项目实施,倡导多劳多得,不要经办取代和简单发钱发物。颠末几个月的帮扶环境来看,发明贫困户广泛贫困的原因是缺技巧,我感觉帮扶步伐除了“十大”帮扶政策外,还可以动员园区企业等力量积极介入帮扶,实行岗前培训,既办理了招工难的问题,又办理了贫困户缺技巧的问题。‎ 篇八 什么是幸福?农民说,幸福是丰收;学者说,幸福是学术研究有新突破;教师说,幸福是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领导说,幸福是团队上下一心,工作有成效。人民幸福是根本!同时,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为政者要以群众之需为重。“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俯下身子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首诗也阐述了为官之理,不论身处何地,身兼何职,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老百姓。‎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 扶贫济困,是我们的责任。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国家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贫困问题,要么帮助他们掌握专业技术,要么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就业机会,要么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脱贫。各级政府在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加强部门间的有效配合,尤其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加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建设。‎ 扶贫济困,我们义不容辞。共建和谐,我们责无旁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新目标。党员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在扶贫济困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洒阳光。‎ 篇九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写为《摘编》)的内容高屋建瓴、思想内容丰富,蕴含着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宗旨意识和人民立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为我们广大基层扶贫干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通过组织学习和自我研读,牢固树立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切实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激发了全身心投入这场战斗的动力,我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攻坚克难、尽锐出战,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一是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利国利民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曾说:“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这是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群众、爱护群众、关心群众的充分体现。在《摘编》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人民的热爱,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牵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才是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我们党领导开展的大规模反贫困活动,就是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取得人民信任的关键。我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地理条件艰苦和文化水平都严重制约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读完了《摘编》,我觉得应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最紧迫的工作、最艰巨的使命来抓,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信心,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攻坚克难、奋力赶超,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下足绣花功夫,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彻底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 二是紧扣精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摘编》中系统的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其核心就在于“精准二字,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要秉持“精准”的理念,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四个问题。针对扶持谁”的问题,要通过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就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 三是解放思想,夯实“摆脱贫困”‎ 思想根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摘录》中对于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做了深刻阐述。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也是自古以来全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对此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中国坚定不移支持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让脱贫的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我们扶贫干部要坚持学以立德,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论述作为武装头脑、践行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夯实“摆脱贫困”的思想根基。要坚持学以增智,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论述作为把握扶贫工作规律、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的“总钥匙”,进一步真抓实干,保持“滴水穿石”的持久动力。要坚持学以致用,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论述作为落实扶贫开发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南针”和根本遵循,进一步努力奋斗,确保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篇十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的发行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又一次曙光。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已经到了决胜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迫在眉睫,《摘编》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扶贫工作的段论述就是其精华浓缩。对《摘编》进行深入学习,是每一位扶贫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过程。‎ 一、涵养为民情怀 ‎“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摘编》第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的热爱,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牵挂,这是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让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学习《摘编》,就是要学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立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振兴紧密联系起来,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二、领悟精准方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越走越宽广,亿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摘编》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精准”二字,精准在我看来就是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真正意义上做到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这反应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精准扶贫方略不仅指导着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吸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学习《摘编》,让我认识到了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必然性和有效性,领会其中的精神,让我提高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