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32 KB
  • 2021-04-28 发布

关于制止餐饮浪费时评三篇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制止餐饮浪费时评三篇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关于制止餐饮浪费时评三篇 ‎【篇一】‎ ‎——可以消费,不可浪费,是现代文明的“黄金平衡点”,节约每一粒粮食,都是对大自然表达的敬意,节约餐饮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新华网8月11日)‎ 中国的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没有一粒粮食是多余的。因为在丰收的同时,还应当看到诸多欠发达地区的生活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客观情况。尤其是一些农业资源较为匮乏的边远地区,这些地方才刚刚脱贫,尽管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而每一粒粮食对于这些地方的百姓来说都不仅仅是珍贵的粮食,还意味着是一种对未来小康生活更加笃信的心理符号。‎ 在中国,粮食从来也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记载中的经典场景,基本上都与粮食有关,关于粮食生产的一切,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永恒的文明符号,而所说的农耕文明,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关于粮食的文明。‎ ‎**的社稷坛五色土,表达的就是重视土地和粮食,意在五谷丰登。人们所熟悉的《耕织图》,就是古代农耕文明诸多场景的集大成,很大程度上说,它就是基于粮食而衍生出的社会文明的记载。‎ 当然,现在的中国总体上已并不缺乏粮食,但这并不能成为浪费粮食的理由。因为粮食是人们通过劳动在自然界里得到的收获,而劳动的付出,永远都是社会的成本,劳动的付出也从来都是有价值的汗水,对它的起码尊重,就是不浪费。‎ 同时,节约每一粒粮食,也都是对大自然表达的敬意。因为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它总是趋向于稀缺,并从稀缺走向更加稀缺,正是因为如此,在现代社会文明理念的作用下,也才从国家法律高度上规定并保护了粮食土地的红线,可见,这本身也是农耕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内在传承与外延伸展。‎ 现代文明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是可以消费,但不可浪费。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的;而对物质的消费,当然就是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并得到恰当满足的重要层面。‎ 而不可浪费的意义则在于,对任何餐饮食品都要取之有度,懂得珍惜,找到现代消费文明的“黄金平衡点”。因为从社会总体角度来说,任何资源都没有多余的,只是更需要它的人还没有到来而已,如果今天的人浪费了明天的资源,那就是欠了下一代人的账,但这不该是现代文明的结果。‎ ‎【篇二】‎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了重要指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我们就熟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等关于劳作不易、节约粮食的诗句。当粮食越来越丰足,饮食种类越来越丰富,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似乎对节约粮食变得不屑一顾。‎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据权威数据显示每年生产的粮食,有35%会在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被浪费;**-**年,每年仅在“城市餐饮”一环,就有1700万-1800万吨粮食被浪费,够3000万-5000万人吃一年。‎ 为此,制止餐饮浪费,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各级机关部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加大党风政风的引领力度。带头过“紧日子”,在公务接待中和平时就餐时,力行做到节约,以此引领社会风气。‎ 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全民来共同营造与维护,抵制餐饮浪费之风需要全民为之。将制止餐饮浪费要充分发挥各街道、社区的党建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各餐饮行业的约束作用,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开展“光盘行动”、剩菜打包等活动,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理念深入人心。‎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谨防“形式主义”作祟。上级部门不可机械地传达政令,进行“一刀切”式的管理,社会往往有自发的动机和能量,不妨给社会留下自主选择适合方法的空间。‎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制止餐饮浪费,迫在眉睫。‎ 提高思想认识,弘扬节俭传统美德。早在**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号召“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全社会形成一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气,十分必要。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切实把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强化宣传引导,培养勤俭节约习惯。虽然通过近年来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推动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一些地方浪费粮食的现象仍然严峻。在当前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继续拧紧公众节约粮食之弦,让节约粮食化为一种永久的风气。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各级党委政府、教育系统、志愿服务组织等多多部门多管齐下开展宣传制止餐饮浪费的行动,在辖区醒目位置粘贴“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光盘行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宣传标语,要充分利网上群众路线微信群、微博、抖音短视频、微信等宣传载体,加大反对食品浪费宣传报道力度,弘扬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现象。大力营造文明用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宣传氛围。‎ 突出重点管理,倡导文明用餐新风。通过抓好公务、学生、社会、家庭等各类别的用餐管理,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严格接待标准,规范接待程序,建立食堂用餐人员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做餐、配餐;不断增强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倡导大家文明就餐、参与光盘行动,让更多的学生以实际行动杜绝浪费;向各地餐饮行业组织发出号召,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餐饮业常态化工作任务,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光盘行动”,科学合理设计菜单,合理调整菜品数量、份量等;要切实加强对全社会节俭用餐的宣传引导,让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齐头并进遏制浪费之风,共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 ‎【篇四】‎ 近日,各地纷纷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掀起杜绝浪费、节约粮食的热潮,但个别地方的某些做法却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吐槽。‎ 比如,推行“称体重点餐”模式,让顾客根据自己的体重选择套餐;提倡“N-2点餐模式”,即就餐人数减2为点菜数量;“将适量点餐纳入服务员月度考核”,规定按剩余情况给予当桌服务员不同程度的考核扣分;班级剩饭超重则取消奖学金评选。应该说,其本意是好的,但推出的举措却有些想当然。毕竟,体重并不等于食量,且属于个人隐私;避免浪费不能简单等同于少点几道菜,能不能吃完才是正解;顾客吃不完,服务员背锅,典型的责任错位;奖学金也不是一个筐,啥都往里装。‎ 遏制餐饮浪费,需要因地制宜。拿地域来说,各地饮食风格不一,比如北方人豪爽量大,而南方人讲究精致量小,如果“想当然”地“一刀切”,势必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产生负面影响。拿餐饮浪费重点领域来说,公务接待、喜庆宴会的浪费根源主要是讲排场、好面子,而机关单位、高校食堂则更可能饭菜难吃。规范手段也不一样,有的需要深挖根源,有的需要着重引导,有的则可以通过制度规范。这就要求各地有针对性分析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办法,否则,不仅起不到正面效果,反而会带偏节奏。要持续加强餐饮节约宣传教育,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要加快立法管长远、管根本,以法规形式规范餐饮消费行为,最大限度减少浪费。‎ 遏制餐饮浪费,更需要持之以恒。党中央历来身体力行地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到发起“光盘行动”,再到如今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狠刹奢靡浪费之风一直是这些年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地方的餐饮浪费现象依然严重。可以看出,制止餐饮浪费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难以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无论是革除不良饮食习俗,还是让节俭观念外化于行,都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总之,遏制餐饮浪费,不能“想当然”,不能搞“一刀切”“一阵风”,只有找准根源,对症下药,持续用劲,才能真正让节约意识深入人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听取专家授课和自学多方面结合,很受鼓舞,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结合学习情况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是要立足学习。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头等学习任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学思践悟、学通弄懂、学以致用,真正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二是要立足党性。党员是什么,党员是干什么的?这是所有党员必须弄清也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员的一切工作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这就是党员的基本党性。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清正,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三是要立足本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理想是一个过程,如果将这一过程化作一条漫长曲折坎坷的路,实干就必须从第一步开始,从本职工作开始。作为基层工作者中的一员,要始终坚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开展,紧扣工作大局,紧贴工作思路,紧靠基层群众实际。突出党政办中心工作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对工作中问题的认识、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竭力为我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服务。‎ 四是要立足创新。创新是工作的动力,要准确把握会议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学细研、掌握内涵要义。要做到意识创新,对于新的精神、新的文件要做到学习快、领悟快;对新的经验新的做法要做到接受快、运用快;要做到思路创新,不断改进老方法老思想,摒弃陈旧落后、形式主义的东西,创造出工作中的新效果、新途径、新局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胜利落下帷幕,各项工作又迈向新的起点,我们要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于工作中,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更有定力、更有智慧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二】‎ ‎10月28日至3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本人通过街组织的集中学习以及自学的方式,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好、实施好、完善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坚强决心,既有理论上的新概况又有实践上的新要求。现将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是思想上做到与时俱进。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现实紧迫感、历史使命感,通过深入学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让全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落实到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 二是学习上做到勤学善思。作为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优先政治学习,认真领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工作上的业务知识。在学习时间上确保投入,不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在学习方式上不拘一格,既认真向书本学,也主动向实践学,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主动向业务骨干学习。‎ 三是工作上做到全力以赴。我们基层干部作为党和政府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处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特别是我们基层综治干部,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由不得我们存有一丝懈怠之心,所以我们必须立足本职,奋发进取,潜心学习,踏实工作、尽职尽责,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认真研究上级文件精神,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位,做到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为营造一个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倍升的白源社会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级红十字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要求,着力推进红十字会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红十字会系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同样事关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和执行力。‎ 一要完善监事会制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以下简称“红十字会法”)对设立监事会作出规定,这是构建高效透明规范体制机制的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红十字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认真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规定的重要举措。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虽然一些省市县红十字会按照红十字会法的要求设立了监事会,但在机构规格、人员配备、职能划分等方面各有不同。究竟如何合理设置监事会,各级红十字会还要在促进红十字工作与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两者之间通盘考虑,做好结合。‎ 二要完善治理模式。一方面,县级以上红十字会要依法依章程按期换届,建立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新型治理结构,推进红十字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加强内部管理,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健全依法决策、依法执行、依法监督机制;增强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和法律顾问制度,把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研究制定与红十字会法相配套的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治理模式。‎ 三要创新方式方法。着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坚持社会化运行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红十字会与相关部门、其他群团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工作机制,推动区域间红十字会协同发展,凝聚起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善于运用群众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强化服务意识,以扎实有效的人道服务工作打动人心、温暖人心、赢得人心,不断增强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着力打造“网上红十字会”,在全国红十字会系统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真正解决公众关注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努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推进红十字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加强基础建设,理顺管理体制 理顺县级以上红十字会管理体制是红十字会法的基本要求。但是,“基层无腿、底下无人”成为红十字会最大的“体制性尴尬”。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理顺管理体制,还要继续从以下几点发力:‎ 一要开展人大执法检查。开展人大执法检查是推进红十字会法贯彻落实、加快理顺管理体制的有力举措。实践证明,每一次人大执法检查,都对体制理顺和红十字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借新修订的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两周年之机,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联合执法检查,一方面,检查基层红十字会法贯彻落实情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纠正理顺体制“开倒车”现象;另一方面,重点推进县级以上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工作,真正使红十字会从卫健部门分离出来,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二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发展红十字基层组织,推进组织、阵地、工作有效覆盖,发展壮大红十字会员、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会员、志愿者在人道服务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鉴于基层人员较少、事务较多的实际,乡镇、街道、社区可以以“红十字工作站”名义开展工作,高校和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可以设立“红十字会”。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到有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有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稳固的服务平台、有红十字特色活动,更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 三要发挥好志愿者作用。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平台,规范做好红十字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记录、表彰激励等工作,提高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激励的规范化水平,特别要加大对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社区等先进典型的表彰力度,使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其次,要加强红十字志愿服务能力建设,按专业领域制定服务标准,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服务规范、形象良好、群众满意的志愿者队伍。第三,要将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国家和当地文明办的志愿服务体系之中,使红十字志愿者成为国家和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进步和人道事业做贡献。第四,要重视学校红十字工作,鼓励引导青少年参与红十字运动,为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培育种子、积蓄力量。‎ 聚焦主责主业,服务民生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为红十字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要打造统一的红十字品牌。一段时期以来,红十字品牌出现了“过多”“过杂”现象。同一项工作品牌在各地称谓不一,红十字人自己觉得乱,社会公众更是“懵圈”。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各级红十字会要着力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应急救援品牌、“红十字天使计划”先心病救助品牌、“红十字爱心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品牌、“红十字生命接力”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品牌等,为全国上下合力打造统一的红十字品牌“举旗定向”。因此,今后各级红十字会应以上述统一、规范的名称去打造、提升红十字品牌,上下一盘棋,同吹一个调,形成对外宣传“集束”效应。‎ 二要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红十字会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特别是社区治理,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强化阵地服务功能,建好用好“红十字服务站”“红十字救护站”“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等阵地,将其打造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创新参与途径和方法,建设服务城乡社区群众的“博爱家园”,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三要繁荣红十字文化。只有加强红十字理论研究,繁荣红十字文化,才能更好的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红十字声音,进而为红十字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强大理论支撑。依托红十字国际学院、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和各地分中心,进一步推进红十字运动研究。发挥高校知名专家教授的作用,构建“红界”和“业界”结合、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大宣传格局,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繁荣发展红十字文化。‎ 坚持依法治会,加强自身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推进红十字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依法治会前提下,抓好自身建设。‎ 一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大力加强红十字会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高红十字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红十字系统党的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地市级和有条件的县级红十字会设立党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红十字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二要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加强能力建设,分层次、多批次开展轮训,不断增强红十字干部依法履职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狠抓落实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风险处置能力。强化队伍建设,着力建设政治坚定、本领过硬、敬业奉献、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红十字干部队伍。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推动形成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使对事业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真情成为红十字干部鲜明特色。‎ 三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红十字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