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南国边境农村高中生个性心理状况及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南国边境农村高中生个性心理状况及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 ‎ ---以南国边境靖西县农村高中为例 广西靖西中学语文组  黄 艳   【摘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心理教育,而南国边境农村高中生这一特定群体的个性心理状况堪忧,本文从个性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个性心理状况堪忧的原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个性心理的意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个性心理品质等四个方面来探讨他们的个性心理和语文德育问题。关键词:边境农村高中,个性心理,语文德育   ‎ 引言:在高速度、快节奏的新时代,要想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稳操胜券,除了要有强健的身体、渊博的学识、最关键的还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然而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全国多个省份都出现过由于农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超过自身极限,进而产生严重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的事件。这表明,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日益严重。笔者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南国边境县靖西的某高中任教,至今已十来年,深感到新时代的今天,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南国边境农村高中生个性心理状况堪忧。靖西县地处桂西南边陲,南与越南山水相连,周边均为山区贫困县,地处边远又较偏僻,交通不便,相对内地来说显得又闭塞又落后。全县只有三所农村高中。而在边境农村教育相对落后,且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的情况下,当地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加难以发挥其优势,相对应的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既教给知识,又塑造其心灵,成了当前边境农村高中教育和教育者的重大历史使命。而目前各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德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 一.边境农村高中生个性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情感严重缺失。主要是:在亲情方面对父母多有埋怨误解,不知体谅父母的辛劳艰难;在友情方面对同学朋友极为冷漠,无视他人利益;在国家集体方面则是集体荣誉感,爱国观念淡薄。(二)意志品质薄弱。经不起生活中一点打击,不堪生活学习压力,对人生,对前途消极悲观,没有远大志向和目标,缺乏勇往直前的斗志和自信心等问题。(三)传统美德的缺失。尊师重教,尊老爱幼成了空话。家中长辈的话,当耳边风;贪图享受,不知节俭及生活的艰辛;缺乏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胸怀。(四)性格的扭曲。情感严重缺失以及意志品质薄弱,造成许多学生性格的扭曲:内向、自卑、脆弱、孤僻,或蛮横霸道、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焦虑自闭。二.分析边境高中生的个性心理状况堪忧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发育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影响着学生在道德养成、个性成长等多方面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边境农村高中生缺乏家庭教育。主要是:1.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力顾及子女教育。笔者所在的边境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外出打工十分普遍,打工收入成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县城三所农村高中的学生,近几年,父母曾经或还在外打工的学生达70﹪以上,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有的一去五、六年,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少家庭温暖,而父母在外面辛苦赚钱供他们读书,他们感到很内疚,一旦学习成绩下降就有负罪感,变得情感脆弱、自卑、精神不振等。2.父母忙于做生意,以金钱弥补子女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逐渐发展,我们与越南的关系不断改善,边民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有些家长忙于做生意,无法照顾孩子,心理产生内疚感,总是尽力在经济上弥补孩子,不仅不能弥补孩子精神上的空虚,反而形成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2007级有个父亲是矿老板的高二学生,各科成绩均差,语文还是个位数,问他有什么理想,他居然说:“我没什么理想,只要家里有钱,以后我想做什么工作都可以。”‎ ‎(二)边境高中学校德育的主要失误。1.由于应试教育的误导,长期以来,边境农村高中学校淡化或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技能本身的传授操练,忽视学习心理的培养,走上了一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死胡同。高中生面临着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转化,加上边境农村闭塞落后,有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精神成长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果不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就可能引发很多学习问题、社会问题,其后果令人担忧。2.学校德育的内容死板,很难被学生接受,更难抵御一些社会反面教育的影响。比如边境农村有些外出打工的家长,在外面赚了不少钱,回来在农村甚至在城里盖起洋楼,又自己做起别的生意,日子过得很滋润,因而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认为大学毕业又怎么样,一样找不到工作等。而边境农村有些家长因家庭贫困等原因,急功近利,让孩子早早跟着去打工,许多孩子在初中甚至小学就辍学,义务教育成了一句空话。而有些高中生看到父母及中途辍学的同龄人没上多少学也一样挣钱时,读书也就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证明,环境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边境农村生活环境较为单调,既没有少年宫、图书馆,也没有活动中心,有些学生每天上学之余只能从电视和学校周边的网吧获得娱乐。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辨别能力,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如大部分农村高中生迷恋网络游戏、抽烟、赌博等坏习惯是社会环境引起的。(四)高中生阶段特有的闭锁性特点。边境农村高中生面临着社会、家庭、升学和就业等多重压力,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而高中生阶段特有的闭锁性特点多数学生不会轻易向他人谈及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旦面对挫折、失败、学习压力、同学关系不善等问题而又无法自我解决时,就沉积在心里,长此以往就会感到压抑、孤独、自卑等,不能面对挫折、失败,消极悲观。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边境农村高中生个性心理的意义。国家教育部一位负责人强调:“‎ 未成人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保护和教育未成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①‎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更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边境农村高中应该在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德育资源,恰当利用和引导,使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使更多的高中生显现出人性和理性的光辉,形成健全人格。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边境农村高中生个性心理品质。针对边境农村高中生个性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合适的契机,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种方法:1.挖掘教材,文道结合,寓个性心理教育于德育因素。德育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是很多的,文道结合,使学生从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中获得个性心理教育,这对于边境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是关键的,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获得良好的个性心理教育教学效果。如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理想是多么曲折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有时还要忍辱负重,付出痛苦代价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坚韧不拔,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2.激发情感,移情感悟,寓个性心理教育于真挚情感。 移情与感悟是美感心理的要素之一。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②语文教师根据边境农村高中生的心态,选择最佳切入口,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展现美的情感,以情动人,使之迅速产生移情体验,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刻苦学习,努力实现理想,报效祖国。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由于失去了双腿,“我”心里特别苦闷,不理解母亲,甚至想到了自杀。对“母亲则是默默的关心着自己的孩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儿子最后理解了母亲,但母亲已远去”‎ 进行具体详细的描述,让学生感受慈母孝子之间相爱相怜的人间亲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而史铁生在厄运中最终奋起走向成功,让学生感受拼搏的豪情,从而记住任何时候不该向困难屈服,更不应该悲观失望。又如屈原的《离骚》,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愤世疾俗的凛然正气,忧国忧民,为国家衰亡而疾心疾首的爱国情怀,学生移情感悟,激发了作为一个边境农村高中生更要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豪情。3.表情达意,文为心声,寓个性心理教育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表情达意,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的一面镜子,边境农村高中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自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 如我担任2007级语文教学,曽布置一个作文题: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此我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你感觉自己幸福吗?你认为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拥有它?于是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学生认为父母的声声叮咛是幸福,有的说游山玩水是幸福,也有的认为在春日的暖阳下品茗是幸福……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成文字上交,学生思路已经打开,有些学生的作文感人至深。有个学生的作文《发现幸福》中谈到,在她还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直到上高一才回来,于是,因对父母的误解而产生的怨恨“伴随着我度过童年。”当她明白父母对自己深切的关爱以后,偷偷流泪了。文中写道:“现在我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幸福,我更珍惜爷爷奶奶的唠叨,更加疼爱可爱的弟弟,更加谅解因生活所迫而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因为我发现他们是爱我的,而我发现他们的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已不再像以前那么孤独忧伤,幸福总是伴随着我,让我开心、快乐。”‎ 这次作文,对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无形中引导他们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懂得感恩,摆脱自卑与消沉,心胸豁达,不再怨天尤人,以爱和努力回报亲朋、师长及社会对自己的爱。4、潜移默化,感染熏陶,寓个性心理教育于语文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培养学生独立性、坚韧性等创新人格。如我曾以“生命,生存,生活”为题,要求学生演讲。在演讲中,很多学生都提到霍金、海伦·凯勒等人,纷纷表示要以这些英雄人物为榜样,蔑视困难、坚忍不拔、奋发进取,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世界。总之,在边境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德育渗透,以充分开发个性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①转引自《青田县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其对策》   陈丽②《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40页。参考文献:①《语文新课程标准》               2003年5月浙江教育出版②《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透视》     吴永胜、喻本云   光明日报③《教育心理学教程》                张大均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2年④《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           朱作仁、祝新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⑤钟声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8期⑥《语文教学现代化与民族特色》     袁浩、陈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