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1-04-28 发布

其他(心得)之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学习”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学习” ‎ ‎  李冰琳 ‎  小组学习就是以多个学习小组的形式,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  一、小组形式 ‎  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可以按不同的原则把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  1、新授课和练习课,组建小组可由性格、兴趣、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构成,每组通常4人左右为宜,目的在于“优势互补”。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既达到均衡又便于比较。‎ ‎  2、复习课,教师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接排在一组,并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题,以便于各个小组进行选择学习。‎ ‎  3、实践活动课,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这种形式能促进学生间的竞争合作意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功能。‎ ‎  二、合作策略 ‎  1、小组合作学习主要目的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要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小组内分工必须明确,如每组设立中心发言人、操作员、记录员等,或对每组学生进行统一编号为1—‎ ‎4号,1号为组长;组长要组织好本组的讨论,让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不搞一言堂。‎ ‎  2、在各学习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要充分进行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各组选派代表,或学生自告奋勇,或由教师指定各组的几号同学为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的意见或结果,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  3、学生在小组活动时,除了要与别的同学合作、交流外,还要有与教师合作的意识。要敢于向教师提问、向教师挑战,亦可请教师参加组里的讨论、辩论,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浓烈,师生关系就更加融洽。‎ ‎  三、基本程序 ‎  1、整体引导 ‎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些铺垫性、准备性练习题。要求时间短、针对性强、效率高。‎ ‎  2、明确任务 ‎  教师交代学习内容或提出学习讨论题,针对性、争辩性要强。‎ ‎  3、小组活动 ‎  (1)独立思考。这一环节是小组讨论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  (2)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是小组活动的中心环节。讨论时可以先由一人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如意见基本相同,可适当给予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如有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辩。教师要加强巡视、随机指导、及时调控。‎ ‎  (3)组际交流。各小组产生1名同学为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和结果。‎ ‎  (4)小结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认真讨论,发言正确的小组给予肯定,加以表扬;对讨论不够认真,结果有所偏差、错误的小组,或由教师予以更正,或由其它组的同学帮助纠偏补差,并真诚地提出希望。‎ ‎  4、巩固深化 ‎  本环节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进行相应的形成性、发展性、应用性练习。‎ ‎  实践证明,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轻松活泼的新型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