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对策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对策 ‎ ‎  1、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  赞可夫曾说过:[1]“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其前提是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迫切追求和主动探索的饱满热情,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去主动探究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求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究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  2、指导学法,使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最有意义的工作,乃是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递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具有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  例如,在“5的组成”的教学中,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⑴动手探索:让学生拿出五个圆片,尽可能有序地把它们分成两个部分,看看有几种分法;⑵抽象组成:启发学生根据不同分法独立概括5的组成;⑶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回顾学习5的组成的过程,并归纳出学习组成的两个步骤:第一,把5个物体有序地分成两个部分;第二,根据“分”的情况抽象数的组成。‎ ‎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有意识地进行了学法指导,这不仅使他们理解和掌握了5的组成,还为后面他们自主学习6~10的组成提供了方法的借鉴,更为可贵的是发展了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  3、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空。‎ ‎  [2]知识不能仅靠传授和模仿而得来。要想真正获得知识,必须把小学生当作一个小小的研究者,由教师提供相关材料,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索知识,主动地感知、理解、抽象和概括知识,只有这样,知识才能真正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为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观察、操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空条件,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和“创造”知识,并在发现的过程中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 ‎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和与长方形的长相等的两根红线,与长方形的宽相等的两根蓝线。上课时,先带领学生复习“周长”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把两条红线分别与长方形的两条长边重合,再把两条蓝线分别与长方形的两条宽边重合,学生根据周长的概念知道:这四条线的总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把这四条线拿下来连成一条直线,看看谁能发现计算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始动手探究,他们凭自己的力量探究出这样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  ⑴  长 ×2  +宽 × 2‎ ‎  ⑵(长+宽)×2‎ ‎  ⑶  长+宽+长+宽 ‎  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得出求长方形周长的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在上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中,教师利用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知识的时空,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了探究,经历了前人发现知识的简缩的思维过程,因此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同时其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  4、生生互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舞台。‎ ‎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过程。课堂上传统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单向合作,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种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开展探究学习。‎ ‎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探学习提供舞台,因为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教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经探索而获得,这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分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有效地发展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  在教学中,我们还倡导师生互动,适当时教师可以创造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模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在解题中故意表现出思路受阻,以此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再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不把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些“空白地带”,把学生引向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去。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有助于形成一种师生同学习、共探讨的“共教共学”的教学模式,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  5、注重实践,深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  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自然是主渠道,但课外的社会实践则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学还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历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引导他们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外“实践性”作业:利用卷尺、竹竿等工具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算出一个圆锥形石堆的体积。学生在完成这道作业时,首先得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⑴要计算这个圆锥体石堆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⑵利用现有工具能测量出哪些必须数据?哪些数据不能直接测量,该怎么办?⑶测出数据后,怎样应用这些数据求出这个圆锥体石堆的体积。等这些问题明确后,下一步他们得自己动手测量、收集、处理数据,最后利用课堂中学到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该石堆的体积来。这些问题的探索,有效地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进行了延伸,达到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双重目的。‎ ‎  总之,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已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