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重视语文预习指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重视语文预习指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  古人曰:“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有必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  一、 明确预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预习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文而异的原则,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既要制定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难易也该有所不同。这样布置预习要求使一类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保证了多数学生的基本训练,也照顾了学生能力有差异的特点,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智力都得到了发展。另一种是根据教材的特点不同情况,预习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各类课文的要求不同,预习的重点也会各不相同,如科普文,要求根据科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有条理的理清全文思维脉络,以便有序的掌握全文;对于议论文,则要求学生按照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议论结构和论证力量,对于记叙文,我主要要求学生从记叙文的六要素入手,初步掌握文章的大体结构。实践证明,预习要求越是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学生的预习效果就越好。‎ ‎  二、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  实践过程中,我逐步摸索总结了四种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感觉实用性比较强,这四种方法是:‎ ‎  (一)、指点学生从五个方面设疑,提高预习的质量。‎ ‎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会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难。在这方面,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  1、从文章课题着手质疑可以探索文章的中心和思路。‎ ‎  2、从段落的句式与衔接处着手,可以探讨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中心之间的联系。‎ ‎  3、从中心句着手质疑可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  4、从故事没写明的情节处质疑可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  5、从课文的精彩片断着手质疑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  (二)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知识技巧,以便更好的做好预习工作。‎ ‎  知识之间有一种触类旁通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告诉了学生几种简单的方法 ‎  1.整体阅读法:即在求学生通读全文,先从整体上感知原文,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的关系系统掌握全文。‎ ‎  2.快速阅读法:即先用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避免学生由于对课文先入为主的逆反而影响对全文的阅读,然后用此方法让学生至少读三遍,以达到书读千遍,其意自见的目的 ‎  3.纲目法:即在预习过程中能达到慧眼识真金,在逐步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有一种披沙拣金的技巧与能力,分析出各种文章的主干部分与枝叶部分,达到重点掌握知识,节省时效又能快速掌握文章内容的目的。‎ ‎  当学生初知预习要求与方法后,就能指导学生按要求对预习内容进行分解,如“预习”中明确要求理解某几个词语,就要让学生读课文,找到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什么地方。再确定哪些词语宜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需查字词语中的哪个字?哪些词语又宜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与旧知的方法来理解。经过这样的分解,理解词语怎么入手就清楚了。有的课文在“预习”中指出了让学生“内容与条理”的要求,如初中语文第一册的第一、二单元,都要求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用整体阅读法,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感知,预习的要求便是“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想想哪些是‘我’看到的?看到什么?”对这一类的要求一定要落实。教师要根据具体课文,或设计勾画,或设计填空,或读书后找出要点在小组会让说说,把预习变为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操作程序。‎ ‎  当然,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检查,看看该理解的是否理解了,学生可能“不理解”‎ 的是否弄明白了,并要安排汇报交流的环节,展示理解过程。如理解词语时,是如何选义,怎么在上下文中体会的等等。凡有需要通过训练揭示某种规律的,则要在教师指点下总结归纳,当堂练习。‎ ‎  三、 从学生实际出发,全体分析预习中出现的个体差异 ‎  预习中常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所谓“不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预习时,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培养质疑的能力,是个很重要的工作。开始指导这类预习时,工作要细致。如“分析文章脉络”,让学生知道先从整体上进行阅读,用纲举目张的方法结文章脉络有较为清楚的感知,其次可读课后练习中要求掌握的预习内容,从中找出不理解的部分,还可以听听同学在预习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便同学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逐步提高自己质疑的能力。‎ ‎  四、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  很多学生受学习动机与目的限制,不少同学不爱预习,没有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因而形成预习效果不好的局面,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把有关重点的预习内容,放在课堂上进行,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逐步放在课外进行。这个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有一个过程,需要具备一个前提,就是要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学生不会预习时,将预习放在课外是无法进行的,不会预习就更谈不上预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我们主张初学预习或预习的重点发生转移时,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加以指导。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初步学会预习后,再放在课堂外进行,但教师一定要落实要求,认真检查,以评估预习效果,交通过检查校正预习中的错误,提高预习水平,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只有这样课内外结合,长期坚持,才能保证“预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过程中一个有效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和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科学化。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形成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加快了教学进度,减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