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语文自主性学习“五环节”模式教学法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语文自主性学习“五环节”模式教学法 ‎ ‎  一、理论依据 ‎  师生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即从早期的“传道受业解惑”的信息单向传递,到当代普遍认同的师生双向互动,再到今天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的过程体验、情感体验。‎ ‎  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四观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的教学观点,即“确定问题情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学校出现了“发现式学习”,其理论基础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其核心是提倡发现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创立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些理论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性,主张知识信息的获得靠学习主体(学生)主动探索。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  关于问题的意义。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托美斯也认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表现在爱提问。陶行知说得更直白,发明万万千,起点在于一问。目前,教育界的有的同行认为,教学不是解决老师的问题而是学生的问题,学生不能被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连环套似的问题牵着走。严格意义的学习自主应体现在从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索、解决的整个过程。‎ ‎  二、“五环节模式”的内涵 ‎  实施自主性学习,关键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虽无定法,但也有法。任何教学都反对机械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但并非没有模式,也不是不要模式。有的专家就呼吁,语文教师要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语文教学模式。而在这方面,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魏书生的语文自学法,洪镇涛的八字教学法。无疑是探索语文教学模式的典范。‎ ‎  在实践过程中,本着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指导思想,从四个方面体现学生的自主。即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探索的“五环节模式”为预习感知——定向立标——自学讨论——汇报矫正——质疑评价。‎ ‎  1、预习感知 ‎  预习感知教材,既为教学做铺垫、做准备,又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和“顿悟”‎ 能力。这是发现问题的阶段。我在实施过程中,舍得花时间,对于学习一篇新课,除了布置课外预习以外,更在课堂上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一般在第一课时,花绝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读,或默看,或朗读。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字音、自形、词语,包括一些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初步扫除障碍。预习要求勾画、圈点、旁批,感知课文,发现问题,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  这一环节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感知情况,悟的结果。不管谈什么,无论从哪个方面作评价、谈看法,都行,只要有话来说。比如教学《项链》一文,预习感知后,有的学生说,玛蒂尔德为了一夜虚荣,竟付出十年代价,可悲,不值。有这点认识,也是这一环节的收获。‎ ‎  2、定向立标 ‎  改变由老师设计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的做法,让学生设计并提出问题,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任务,探索的方向。‎ ‎  预习感知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可让学生个人或小组提出,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零散、琐屑的问题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合并、整理,形成几个问题,并按照一定的关系排序。以后的学习讨论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基本懂得,但需要总结的、评价性的问题,这是关于“怎么样”的问题;二是学生不懂的、需要分析探讨的探究性问题,这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定向立标的要求,最终形成的问题不宜琐碎,有一定的概括性,有评价、探讨的价值,要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文体特点,教材的编排体系等。而这些,需要老师的“导”‎ ‎,交给学生设计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  重视学生问题提出,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目标、探究的方向,这是与许多老师的做法不同之处。做到这一点,学生的学习才是完整的自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更好地得到培养。‎ ‎  3、自学讨论 ‎  问题的设计、目标的确立,只是解决了要做什么的问题。自主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核心是解决问题,而实施自主的关键是把做的这一过程放给学生。‎ ‎  第二环节结束以后,把确立的问题作为学习任务、探究的方向,安排学生钻研学习、尝试解决,便开始进入第三环节。一般在第二课时。自学形式多样,根据课文特点,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也可以个人独立学习。在后面环节中,学生是否有话来讲、有疑来辩,取决于这一环节。所以这一环节必须落实,不流于形式。其间,老师的任务也在于“导”。老师要巡回指导,可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点拨,启发。教师的作用,重在学习方法上的导、牵、引。如怎样从课文中找依据,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而不主观臆断;怎样从表象推究本质等。老师切不可先入为主抛售观点。‎ ‎  4、汇报矫正 ‎  本着把“讲”‎ 的机会让给学生的原则,让学生大胆地来讲,讲结论,讲答案,讲思路。学生的讲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可以让别的学生、小组发言争辩。在“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接近客观的结论或认识。这是“做”的过程的继续和延伸。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当好主持人,而不是评委,不要简单地急于下结论,草率地评判学生讲的对与错,是与非。但不要忘了,关键时候还是要拉一拉,扶一扶,“该出手时就出手”。‎ ‎  5、质疑评价 ‎  所确立的问题,虽然来自学生,但是经过了筛选、合并、整理,最后形成的问题并不能囊括学生所有的问题。学生心中可能有问题,有疑惑,有还没有讲到的问题。教学要集中解决主要的问题,也应该解决看似不重要的问题。所以,最后一节课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解答。‎ ‎  评价,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从知识、学习方法、人生道理等角度,谈自己学了本文以后的看法、收获、体会等均可。‎ ‎  三、“五环节模式”的特点 ‎  语文自主性学习“五环节模式”,从问题的形成到解决,自始自终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开放性。一是教学目的要求的开放性。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由老师“精心设计问题”‎ ‎,甚至照搬教参教案上的目的要求的做法。问题的产生、任务的确立来自学生。二是答案、结论的开放性。不以教师的答案惟其答案,不以教参的标准惟其标准,结论、答案多元化,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当然,也要注意把学生的结论尽量引向“客观”。‎ ‎  2、过程性。即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不只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仅以得出结论为宗旨,更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从问题的产生到结论的形成。重在学生的过程体验,彻底改变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法,和学生只是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学法。‎ ‎  3、探究性。问题的结论、答案没有唯一,师生的回答没有绝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允许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争辩质疑,在探讨的过程中尽量使结论客观、正确。问题暂时得不到统一意见的,允许存疑。‎ ‎  4、主体性。问题的产生到解决都由学生自主,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  四、师生定位 ‎  “五环节模式”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确立目标、解决问题、寻求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处理形态。它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为基础,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此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很重要。‎ ‎  1、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主体性角色定位 ‎  在此模式中,学生被真正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目标、探究问题的提出者、设计者、探究者、实施者、评价者。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保证其自主性学习内驱力的根本。学生主体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学目的任务不事前由老师设计,而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在预习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问题,以此作为学习的目标、探究的方向。第二、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个人或小组在阅读、钻研、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认识,的出结论。‎ ‎  第三、学生讲解问题。让学生来讲,讲答案,讲结论,讲思路,讲依据。第四、学生评价问题。对学生的讲解、汇报,让别的学生来评判、争辩,逐步的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  2、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定位 ‎  自主性学习不是放羊式学习,不是放任自流一盘散沙。教师不是无所作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导”,而学生自主性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导”。对于“五环节模式”而言,老师的“导”‎ 体现在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导向、导学、导讲、导评。第一、导向。对学生零碎琐屑的问题,毫不相干的问题,缺乏系统的问题,引导学生筛选、归并、整理、排序,成为体现教材体系、反映文体特点、适合本文重难点的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性问题。第二、导学。教师参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三、导讲。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依据,从背景材料中求帮助,使讲解尽量客观全面,言之有理而又有据。第四、导评。指导评价不简单肯定或否定,不非此即彼,而应多方面、多元化,辨证的评价同学的发言,肯定其合理的因素,弥补完善不足之处。‎ ‎  五、评价策略 ‎  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导的“五环节模式”为教学,为教师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此模式的指导思想、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和形成的结果,笔者认为评价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1、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念。多鼓励、肯定其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闪光之点,多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热情。‎ ‎  2、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的组内评价,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评,以及老师的点评,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构建。‎ ‎  3、评价此学习模式的完美性,不仅重视结果,更应重视其过程性。包括学生个体在探索过程中的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等。‎ ‎  4、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评价不能只看解决问题和课文的那个“答案”本身,而重在于过程中透露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思路、方法,在于他们自主精神的体现、能力的培养、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