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
语文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丽水市莲都区水东小学 叶芳 所谓深入,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深入地研究教材,把教材吃透,课文中到底有哪些重难点,会牵扯到哪些知识点,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所谓浅出,就是如何把我们的感悟,把我们的想法,把我们深入研究的东西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呈现给所有同学。只有浅出,才能让所有同学都能接受,才能激发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否则一堂课就那么几个人回答问题,我想那样的课堂也枯燥得很。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浅出,浅出得有效,浅出得有趣。(一)备课要深入。要上好语文课,必须要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就课文而言,就是要正确地解读文本,可以说正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阅读课的根本。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首先是老师和文本的对话,也就是说,老师首先要读懂文本,凭借文本该教些什么?学生学些什么?应该清楚明白,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否则什么也落实不了。如何来解读文本呢? 1、诗歌教学可以抓“诗眼”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古诗中的语言艺术必须要挖掘。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句反复推敲、分析理解,体会用词之妙,提高欣赏和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春日》一诗,重在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在怎样地寻找春天,他的心情如何?教学时,我抓住了 “寻”这个字展开教学。 师:在绚丽多彩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诗人朱熹在这春光里干什么呢?默读,找到诗中的词语——寻芳。细读全诗,诗人是在怎样地寻找春天?你是从诗中的哪个词,哪句话中感受到的?(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生交流:诗人是在快乐地寻找春天(胜日);兴致勃勃地寻找春天(无边光景一时新);如痴如醉地寻找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悠闲自在地寻找春天(等闲)……师:是啊,诗人朱熹在无边光景中寻找到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在你的眼中,春天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句式: 总是春。(鸟语花香、五彩缤纷、柳绿花红······)师:你们的发言是如此精彩,让我们的课堂也春意盎然。那么春天在哪儿?春天是怎样的?请写下自己心里的春天,眼中的春天。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我们带领学生不仅走进诗歌,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并且还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转化成了优美的语言,通过小练笔表达了出来。2、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抓有关人或事的重点语句来解读。例如教学《画杨桃》一课,就可以抓住父亲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理解:父亲说:“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二者的相似之处:这些话都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是用于画画吗?从而引发学生讨论思考: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画杨桃”
的事情,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理解从“画杨桃”中引出的道理: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做法想法说法和我们不一致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角度去看去想,实事求是,终生受益。再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文章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我在教学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你觉得这个“什么”包括了哪些?生答道:房子没有了,工具没有了,家具没有了,家用电器没有了,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没有了,总之什么都没有了……另一生答道:人们的幸福生活没有了,甚至连生命都没有了。通过对这个句子的充分解读与感悟,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滥砍滥伐树木所引发的惨重后果,起到了相应的教学效果。3、写景物的文章,可以抓住作者的情感思路来解读。这类文章一般都是作者通过描写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以作者的情感思路反复品读,教师读进去了,就能让学生读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还能抓出语言训练的点。例如《燕子》一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报春使者——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课文中的彩色插图,使学生对文本中描绘的“光彩夺目的春天”
有一个感性认识,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为春天增添了乐趣。看图时依照课文描绘的顺序,先看自然背景(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再看燕子的活动(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这样,抽象的文字材料与形象的视觉材料和谐统一起来,学生心目中有了美好的春天,既潜移默化的培养了爱美欣赏美的情趣,让学生给插图配文字解说也就手到擒来了。由于本段文句优美,还是学生学习遣词造句的好材料,因此,在学生反复品读后,还可以启发学生体会并学习运用。如“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一句,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忆农村赶集或节日商场的盛况: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摩肩擦踵,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学生很自然感悟到这里作者是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充满热闹欢快气氛。(二)教学要浅出备课的深入,是为了教学的浅出,何为浅出的教学呢?就是要让学生明明白白的感悟、体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抓好语言训练的点,落实语言训练。(1)从文本的字、词入手抓点画圆。我们知道字、词、句的教学是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的,字、词不仅仅会认会写,更主要的是理解与运用。对中年级来讲,重点是对字词意境的理解,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学会运用。 例:《荷花》教学片断: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写得特别美。师:请大家想一想,“冒”
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生分别换成了长、钻、伸、露、探、冲师:作者没有用这些词,而用了“冒”肯定有他的用意。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才可以叫“冒”出来。(生分别说出使劲地、不停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师: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再来读读、悟悟。(生读)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在这个教学板块中,抓住“冒”字,让学生分析比较,进行深入细致的揣摩、品味,感受了语言之美、文章意境之美,感悟了作者用词之精妙,领悟了语言之韵味,促进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同样是《荷花》一课的教学,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借助图画,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荷花开放的三种姿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因为画面是静止的,所以学生感受到的是荷花的静态美。为了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验到荷花开放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用手指当花瓣儿,模拟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然后我让他们从文中找一找是哪些词语把荷花写活了?学生们很快找出了“冒、展开、露出、饱胀”这些动词,接着让他们品味并交流这些词语好在哪?学生们发言踊跃,有的说:“‘展开'好!它告诉我们荷花已经开放了,露出了笑脸。”有的说:“‘饱胀'好!它使我想到荷花马上就要开了。”有的说:“‘冒'字好!因为它写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有的说:
“‘露出'好!因为小莲蓬就像荷花的小脑袋,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把头露出来,可爱极了。”经过细细品味,认真揣摩,学生对荷花美的体验不断深入,对荷花爱的情感不断加强,同时在体验美、领悟情的过程中扎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实,不论抓“冒”字也好,抓“露”抓“饱胀”也罢,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抓字、词来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描写的意境之美的这种方法。(2)从文本的句子入手,抓点画圆。 例如:《检阅》师:儿童队员们在检阅中得到观众的称赞,观众是怎样称赞的?(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说他真棒?他们棒表现在哪儿?)师:为什么说他们棒?这个问题很有探究价值,我们先来探讨:为什么说博莱克真棒?请你默读课文,用“__”勾划出表现他棒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读书,勾划)
通过反馈交流,学生找到了这个句子: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他棒在哪儿?学生感悟到:生1:他拄着拐,还得保持一致,很不容易。生2:他同全队的步子保持一致,他同全队的目光保持一致,他同全队良好的精神面貌保持一致。生3:健康的人要保持一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他身有残疾。可是,博莱克却做到了与同伴保持一致,他得付出多少辛劳啊!所以观众会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生4:我从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这句话中感受到博莱克很认真,完全投入到检阅的队伍中。以上的教学,从“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句入手,层层深入,从全文到具体段落,从具体的段落到实在的句子,再由实在的句子到全文。在这一过程中,总的来说都比较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关注学生价值取向的提升。2、根据文章特点,找准突破的支点(1)以朗读的指导为支点低年级的童话、寓言的教学,识字是重点,其次是感性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于蕴涵的道理的感悟,能有初步的感受即可。而中高段情感性浓郁的课文,可以少些理性的分析,多在朗读中感悟。①要重视示范朗读。 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即通常所说的“语感”,长句子往往会断句或者读不通,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朗读,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要重视示范朗读。示范朗读,既可以是长句子或者学生不易读好的句子,也可以示范朗读全篇课文。②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第一课时的朗读,要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课时,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当然,这是通常所说或一般而言,不是说所有课文的朗读都要这样做。有的课文往往只需要一个课时,有的需要三个课时,还有的课文不太适合有感情朗读,可以不提感情朗读这一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默读。③
要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须引起注意的是,无论是老师的范读,还是学生朗读,老师都应该提出明确的听、读要求,如,认真听听,看看发现什么问题;认真倾听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行及时的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当然,我们更应该提倡学生间的互评。(2)以情境的创设为支点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和优势是直观性和形象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实现意义的建构。①导语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燕子》一课,先播放歌曲《小燕子》并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春天来了,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野、在树林随处都可以看到美丽可爱的小燕子。瞧,燕子来了 (教师板画燕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多么美丽的小燕子啊 !”通过形象生动的导语和欢快的乐曲渲染及简单的画面,仿佛把学生带入了春天的境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氛围之中,主动自觉、欢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 ②画面、音乐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荷花》一文,通过朗读指导,学生在把握课文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样,一幕幕美妙的图景就展现在眼前,在这种情境中朗读很自然地使学生产生联想,唤起表象,使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感受美,陶冶美的情操,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③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如教学《燕子专列》在学生理解政府号召居民拯救燕子时,让学生当电台主持人、记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呼吁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贝蒂一心救燕子时,让学生看图说说贝蒂的动作、神情她好象在说些什么?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一只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对送行的人说些什么?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这些情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文中,感受人和动物间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课文。 情境的创设还有很多种途径,例如:表演创设情境、行为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捕捉情境等,只要我们老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努力营造不同的课堂环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3)以与生活的联系为支点
记得一次在上《燕子》一文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哪几个词需重读,读时语速稍快,可练了好多次学生就是读不出那种味道。后来,我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你在春天的田野中看到的燕子是怎么飞行的,在读书的时候脑中就联想那幅画面,你的朗读让人听了就感觉到燕子在眼前飞过,带着这种感受再去试读,结果效果截然不同。虽然老师只是短短的几句提示,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当然这便要求教师时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的环境,并且引导学生热忱地关注生活,积极地体验生活,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正确、敏锐的感悟力。例如,《争吵》一文写的就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在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你和你的朋友有没有发生过小矛盾?你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又是怎么解决的?”先从实际出发,引领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情境,然后再讲解内容,最后再前后呼应,让学生学后进一步思考,再遇到相似的事情时会怎么做?在这个情境的创设下,学生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身边事情,从而有所提高,有所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