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8 发布

医生《邹碧华》观后感心得体会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时光如一列驶入隧道的客车,不管路有多长,总会带着 新奇,带着愿望走出灯光区,走向目的地。距离最后一次亲 临电影院,感受宽荧幕带来的那份震撼效果的观影时间已有 十个年头了。 当医疗集团党办于 11 月 30 号将一张弘扬正气崇德尚法 的电影票发给院周会成员的时侯,我带着对燃灯者的敬重与 崇拜,带着对十九大精神的贯彻与领会,于晚上七点钟走进 新天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纪实电影《邹 碧华》。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 一个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一个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的好 公仆,也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医生肩上所要挑起的重任。 这部电影以邹碧华同志的家人及同事回忆的形式讲述了 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名优秀法官,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法 制建设,推动司法改革,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的感人故事。 邹碧华同志生前是一面镜子,死后是一杆旗帜,他用短 暂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面对 上海一户居民着火案,在物业公司无责法院无错的判决后, 他又亲自上门盘问起火原因,安慰聋哑受害人霍玉田,从消 防设施因何无水,到地铁公司为了检修关闭水道,再到电力 部门对老化电线的不作为,他让随行走访的办案人员把与此 案相关的三家单位负责人都请到法院,还了受害者一个公道。 邹碧华同志说得好,我们要崇德尚法,慎思明辩,我们 办的每一个案子要经得起社会这杆秤,我们每年经手的官司 案件上万份,数量很大,而每个家庭也许一辈子就打一次官 司,如果因为我们的失职造成了冤假错案,那对于一个家庭 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对照自己,其实,我们所从事的 工作不也和法官判的每一起案件性质一样吗?我们每天面对 的是一群需要身心救治的病患,假如因为我们的工作作风不 严谨,技术水平不过硬而造成了误诊误治,那毁掉的不单单 是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而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庆祝康达生日的那一天,邹碧华同志借蛋糕之形状做 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蛋糕就像司法改革道路上的一个碉堡, 司法改革是一块很难啃的硬骨头,唯有人才竞争,优胜劣汰, 建立考核遴选制度,才能使中国的法制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 为了做到公平公正,他和同事们走进上海最大的计算机机房, 抽样取证,分级归类,用信息化手段作为案件的权重系数, 把判断体系编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考核标准,做到 人人满意。 任何有价值的成果都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任何一种纠 错精神都是值得推崇的,影片中播放的这一段特别感人,为 法院看护了整整25年大门的贺青山老人用自己一生的无怨无 悔诠释了一种信仰: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就是对得起死去的战友,就是对得起代表正义的这座大楼, 正如邹碧华院长总结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的 不简单。 作为一名医者,我们的信仰就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把 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把重复的事情做好做精,这也是我从 影片当中彻悟到的一种奉献精神。 满屋的书籍,是智慧与博学的装备,伏案的身影,是留 在记忆的心痛。邹院长母亲的哭声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对儿 子的想念,一句“你买了那么多的书,你好歹把它们都看完 再走啊。”让无数的观影者泣不成声泪雨滂沱,邹院长妻子的 追忆中潜藏了太深太深的对丈夫的留恋,“斯人已去魂犹在, 梦断书房夜难眠!”邹院长留给儿子的视频里又道出了太浓太 浓的对儿子的爱与亏欠,你就是你的时间,不是时间在流逝, 而是你自己在流逝...... 人如其名,邹碧华是一个庭前独角兽。他忠诚敬业、锐 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时刻激励着各行 各业的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医 务工作者,我感触颇深,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失去了健康的患 者,是陪伴于病患的家属,我们要以邹碧华精神为标尺,急 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良心做事,爱心待人。我们要以邹 碧华事迹为导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救死扶伤的人 道主义精神,当好生命的守护神。 影片中,邹碧华引用特雷纱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来 诠释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所要具备的个人素养,这不仅是他本 人的工作常态,也是给下属上的一节党课:人们不讲道理, 思想谬误,自我中心,无论如何,还是要爱他们;你所做的善 事,明天就会被人忘记,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 率使你很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如何,还是要诚实坦率; 人们喜欢追随赢家,同情弱者,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为弱 者而奋斗。 当看到他从政法大学演讲完准备返回法院的途中,终因 积劳成疾突发心梗而倒在地上的那揪心一幕,作为一名医生, 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职责,我在心里一个劲地着急:“怎 么就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怎么就不赶快呼叫一下120呢? 怎么就不懂得随身带点硝酸甘油呢?”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论如何,必须把健康放在首 位;无论如何,必须注意劳逸结合;无论如何,必须不以透支 自己的身体为前提去工作;无论如何,必须让生命的长度最起 码跨过职业生涯。这也是我观影后总结出来的四个“无论如 何”。 电影缓缓落下了帷幕,留给后人的却是久久的沉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