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1-04-28 发布

英语(心得)之浅谈如何组织英语课外学习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英语论文之浅谈如何组织英语课外学习 ‎ ‎  摘要:语言学习需要大量语言输入和输出 ,仅凭课堂时间学习英语是十分有限的,与课外的时间相比 ,课堂时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能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外语学习将会取得更大成效。本文将二语习得理论作为课外学习的理论依据, 讨论了课外学习活动的内涵及原则,并提出了几点抓好课外学习的建议。‎ ‎  关键词:  英语课外学习;  语言习得,语言输入和输出,语境 ‎  我国的英语教学国情决定了对于多数学习者来说, 唯一能够进行口头英语交际的场合是课堂, 而这种交际很大程度上是非真实的, 难以调动学习者的内在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在课堂环境中, 学习者得到的输入和输出也是有限的。因此, 如何开发课外的语言环境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在我国英语教学中, 课外学习似乎是个很薄弱、很不受重视、收效很不理想的环节,如何抓好课外学习,值得我们探讨。‎ ‎  一、课外学习的理论依据 ‎  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 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Krashen的监控假说认为 ,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本监控。‎ ‎  根据Krashen的观点,学会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情感过滤又低,学生就会自然学会语言。我国学者吴丁娥(1990)把Krashen “输入语”的具体内容概括为: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流畅程度不是通过学习语言规则来达到的,而是靠在具有大量的,合适的输入语的环境中慢慢地形成的。 输入是外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输入不足或不能被学生吸收就无法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输入既包括来自课堂的教学输入,也包括来自交际的自然输入,真实环境的熏陶和“浸染”使学习者能够逐渐地、无意识地习得目的语。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外语教学通常是在课堂里进行的,一方面语言输入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带有明显的工具性甚至功利性学习动机。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因此我们应重视并努力探索课堂以外的环境创设,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外语接触面,并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真实外语交际中的诸多社会文化差异和语言应用习俗,从而掌握地道的外语并培养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  二、课外学习的内涵 ‎  在各类学校的英语教学中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课外学习似乎始终缺乏应有的认识。人们普遍的看法是 ,英语教学是英语课内的事情 ,完成了课堂教学 ,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课外学习 ,那是学生的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无须去操心;或者是把课外学习理解成为“课外活动 ”(多半是娱乐活动 ) ,不过是用来活跃一下气氛 ,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已。基于这样的认识 ,目前英语课外学习基本上处于两种状态: 一种是“放羊 ”状态。教师只布置一些与教材有关的homework,其他一概不管 ,对课外学习没有指导 ,没有督促 ,没有检查 ,学生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另一种是“娱乐 ”状态。英语教师忙于建立“歌咏队 ”、“小剧团 ”或是各类兴趣小组 ,组织排练和表演。虽然这些活动的内容多少与英语学习有关 ,也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丰富课余生活 ,开展当然比不开展好 ,但这毕竟是一种“娱乐 ”活动 ,只能视为课外学习的一个部分,是其中一种形式 ,却不是主要形式 ,更不能用来替代课外学习。无论是“放羊 ”状态 ,还是“娱乐 ”状态 ‎ ,都偏离了课外学习的正确轨道。课外学习相对于课内学习而言,一是为了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二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处理好内外的关系就能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课外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很多同学认为课外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事实上,课外学习是一个自我吸引、自我消化、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完成作业之后,可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复习,对新课进行预习,有选择地看一些课外书,电视节目,上网去找一些有用的信息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而多读、多听、多看、多思、多练、多活动仍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  Krashen的理论认为, 课堂上的讲解训练是学习, 自然环境中的运用交际是习得。外语学习最理想的方式是自然的语言环境 ( 习得 ) 和教学手段 ( 学习 ) 互相补充, 英语课堂的学习方式加上课外的习得方式, 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对于学习者来说, 课堂上所学主要为陈述性知识, 新认知主义模式强调要学会一种语言, 就要将该语言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促成这一转化的机制是练习。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无法进行大量的练习, 只能在课后进行。所以课外学习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但是, 课外学习活动不是课堂的简单重复, 而是课堂的深入与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英语课外学习活动与其它的课外活动不同, 它强调的是创建英语学习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巩固英语课堂学习, 在课堂之外由学生、学校、社会和家庭以各种手段共同开展的、 方式多样的、富有个性的开发、使用和实践英语的学习活动。‎ ‎  三、课外学习的原则 ‎  (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  语言的习得是学习者积极建构的结果, 把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学习者的主动建构,‎ ‎ 这就为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校必须改变过去过分强调教师、教材、教法的做法。但并不是教师不管,任其发展。 如果只靠老师主导, 就可能会把课外学习活动管得跟课堂教学一样, 加重学生负担;反之,如果只依赖学生, 由于缺乏有效指导, 缺乏活动支持,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课外学习活动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原则,利用课外的听读、课外的外语实践活动以及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习者创造外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 自我构建知识。‎ ‎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  新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描述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语言学习 = 课堂学习 + 课外学习 ,课堂教学为课外学习做准备,课外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是辩证的。课堂教学主要传授基本技巧与理论 ,是十分重要的 ;课外是课堂的巩固和延伸 。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参与实践的过程 ,熟练的语言技巧是通过大量的操练、重复、亲 ‎  身实践获得的 ,而课外学习为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对于语言学习来说 ,类似“熟能生巧 ”的说法是再适用不过的。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起着示范作用 ,就像运动场上教练的示范动作 ,学员需要通过场外大运动量训练 ,才能真正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  (三)、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  心理语言学认为,内在动机是学习者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内在动机则是由兴趣产生的。因此,在英语课外活动设计中不能忽视兴趣培养,从而激发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一般认为,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与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相关。对于学习者而言,要想取得成功和进步,两种兴趣缺一不可。因为,没有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缺乏间接兴趣,又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毅力和恒心。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原因、学习愿望、对学习态度及付出的努力,从而设计更好的英语课外学习活动。‎ ‎  (四)、“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语言水平的不同层次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从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小组成员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水平承担不同的任务,对于学困生,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同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帮助。另外,好的任务在智力和语言方面都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只有经过共同努力,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才会体会到真正的成就感,才会产生更为持久的学习热情。‎ ‎  四、关于如何开展课外学习的几点建议 ‎  (一)、创设课外学习语境 ‎  我们知道香港的中学生口语水平比内地中学生的口语水平要高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香港英语电视节目多,电台英语广播24小时播放,英语报刊、杂志比比皆是,即使普通的香港市民,在日常交谈中,也会讲一两句英语,或者在一个汉语句子里有一两个英语单词。这些为香港的中学生用英语、说英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使香港的中学生课后用英语、说英语成为他们自觉的、没有压力的行为,长期坚持下来,中学生英语水平就会自然提高。因此我们要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开展课外活动,促进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  1.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广播播放英文歌曲,英语故事,英语节目等。当然这些歌曲故事的选择得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另外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适时地播放一些英语类节目,英文电影等。可以是本国的,也可以是外国本土的一些节目。我们知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宗教、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差异,会根深蒂固地体现在言语行为上,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营造这种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英语材料,从而获得包括日常生活、社会、文化、历史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2.在校园内设“英语角”,“双语角”和“英语体验周”。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校园内设立“英语角”和“双语角”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英语交流水平的好方法。“英语角”‎ 是针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的,当学生们走进“英语角”时,就必须用英语与其他同学进行会话交流,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正确性;“双语角”内可以说英语或汉语,为那些英语基础不高的学习者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和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其交际能力。创办“英语体验周”是为了检验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果,同时活跃第二课堂学习,举办各类活动,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如英语故事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美文朗诵赛,英语课本剧表演等课外活动,如有条件我们还可以邀请国外学者做报告,或是外国友人开展个性化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3、为扩大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学校可以多添置一些英语图书报刊,每天定时为学生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另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购买或订阅合适的刊物,鼓励学生资源共享,班级可组建图书箱,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读书的心得,逐渐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了这种集体的氛围,久而久之,浸润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会越来越高。‎ ‎  (二)、建立课外学习的评价体系 ‎  当学生参与课外学习或在课外学习中有其他突出表现时,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等形成性评价;当在活动中尝试解决问题后,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或指正。学生正是在“参与活动---得到评价---修正思维---再次实践”‎ 这样的活动中积累知识和技能的。为了更出色搞好英语的课外学习活动,就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正确和有效的评价,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已已经掌握了什么,还应当学习什么。学生就会更深层次地投入到课外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作用下会形成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从而在课外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1、评价的内容 ‎  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作了新的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界定。它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情感与文化,因此我们的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立体的。不仅评价学习成绩,而且对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进行评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等。评价的实质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  2、评价的方式 ‎  对课外学习活动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终结性评价为辅。形成性评估包括自评和互评, 自评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反思, 互评指学习者与 同学、教师、学校、家庭之间的相互评价。形成性评价工具可以采用课外学习活动记录、活动效果自评、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访谈、平时测验和座谈等多种形式,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 ‎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成绩可作为半期考,期考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更会让学生感受到:原来他们进行的课外活动的表现所取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和策略等方面是那么重要。于是他们会利用平时时间锻炼从事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从而提高自己参与课外活动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节课都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并评定小组竞赛成绩,它反映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量与质。‎ ‎  (三)、建立课外学习的管理体系 ‎  课外学习活动有三个有机主体, 即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管理者制定活动的目标, 对活动进行宏观规划协调, 学生具体组织实施活动, 教师提供辅导帮助并配合管理者对活动进行协调控制。我们知道创造英语课外学习环境离不开经费的投入, 学校对活动经济上的支持非常重要。另外教学行政部门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缺乏他们的支持活动不能够持久进行。因此对课外学习活动的管理首先要贯彻全面性原则,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 做到分工负责, 各司其职, 责任到人, 以确保活动按计划有序进行, 最后达到或超出预期效果。‎ ‎  反思我们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和有益借鉴必将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小学生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将课外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语言。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  [1] 王翠瑛。“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大连大学学报,2005(3)。‎ ‎  [2] 杨连瑞。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和进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 ‎  [3]. 何兹基《英语学科素质教育新模式》---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  [4].陈红“创造性语言情景培养语能力”《英语辅导报》初中教师版2001-2002学年第16期 ‎  [5].卢莉“中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2002年第12期    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