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关于政治课中案例运用的思考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关于政治课中案例运用的思考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关于政治课中案例运用的思考
关于政治课中案例运用的思考 摘要:案例教学法,也称个案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研究,以提高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过程为:精选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在政治课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政治课重理论轻实践、枯燥乏味的状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教学意义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运用案例来组织教学是当前美国教育中非常盛行的一种教育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研究,以提高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实践情景,把一些典型的问题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如何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明显。 一、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过程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案例的选取方面,必须选择典型的又能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案例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选择时应该注意案例是否典型,是否能结合教学内容,是否能体现时代性等问题。 其次在运用案例组织教学方面,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呈现案例,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尽快融入案例情境。案例的呈现可以通过教师讲述,也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能主动得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通过分析、研究获得自己的见解,再通过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来交流自己的认识。 最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因果关系,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以达到教学目的。 时间证明,在政治课中合理地运用案例可以把枯燥的政治理论与生动真实的生活案例结合起来对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意义 1.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通过视觉形式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对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案例使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中去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再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在讲解“正当防卫”时,向学生我选择了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刚刚由法院判决的一个防卫过当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情景中找出法院判处防卫过当的原因,思考在当时的情况下当事人该怎样做既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不违反法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正当防卫的认识。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生能主动学习,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在政治课教学通过案例的运用,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又能为学生展现自己提供了机会,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由厌学变愿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如在心理品质课关于“虚心”的讲述中,我引入案例:孔子与其学生到海州(连云港)游览时,孔子见雨生情作诗云:“风吹海水千层浪,雨达沙滩万点坑。”其门生都大加颂扬,偏遇一少年却不以为然地说:“不怎么好!千层,万点,你数过吗?”孔子的学生都责怪少年胆大妄为,敢说圣人的不是,孔子却觉得有道理,便问该怎样改才好,少年答道:“最好改成层层浪、点点坑,数也数不清。”孔子听后,心服口服,深表赞许。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3.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用案例来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发表自主见解,讨论交流各自观点等形式,为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如在讲述如何实现依法治国这一内容时,我选用法制节目中的一个案例:山西某农村两个家庭发生纠纷,一方的儿子在冲突中将另一方的儿子打死了,于是其父到受害人家中要求以自己的命来偿还其儿子的命,得到同意后便回家上吊自尽了,而他的儿子最终好似是受到的法律的制裁。当记者去采访受害人的家属时却得到了这样一句话: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而且他们家也死了一个人,两家扯平了,为什么还要抓他们家儿子,不理解!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怎样看待受害人家属的这一番话?假如你是本案中任何一方当事人,你会怎么做,并说明道理?对受害人的一番话,有的同学说体现了该家属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有的同学说这反映了我国的依法治国之路还很漫长;有的同学说实现法治不光是制定和实施法律就行了,还必须加强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国民的法律意识的法制观念。而让学生换位于本案的任一当事人的活动更是把课堂教学引向高潮。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通过案例的运用,把逼真的典型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还进一步了拉近了政治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用实践来检验理论,从而深化认识,再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的优劣是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呈现一个案例,更重要的是通过巧设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见解,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为锻炼、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为此,教师必须作充分的课前准备,选择典型的又能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的案例,精心设置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习。另外,还要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观点有所估计,使学生讨论不致偏离主题。 总之,在政治课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政治课重理论轻实践、枯燥乏味的状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