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论文之浅析迁移法在初高中教材衔接中
[摘要]:当前全省各地普通高中实行新教材,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实际日常教学工作灵活应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本文将从初高中教材衔接的角度简单介绍一种常见教学方法----迁移法在此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迁移法、加强、教材、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全国各省所使用的教材都不尽相同,与此同时,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创新和尝试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但对高一的化学教师而言,由于《化学1》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的第一个部分,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因此,不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变化,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加强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尽量缩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不适应期,尽快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 二、对迁移理论的理解 1、迁移理论的含义
迁移的产生式理论是由信息加工心理学家J.R..安德森提出的。这一理论用于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其基本思想是: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的量越多,迁移量越大。由于两项任务共有的产生式数量决定迁移水平,要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除了要重视陈述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移外,更应重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即从教材的选编、教法的选择和练习的设计等方面都应考虑这一原理。此次新课程改革所使用的教材恰恰考虑上述问题,的确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材知识分成若干单元便于教师进行教学。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这里所说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这叫正迁移,一种是会有消极干扰作用的,这叫负迁移。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努力实现正迁移,而要防止负迁移。古人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指学习中的这种正迁移现象。迁移的原理是客观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互相制约性。所以,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然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迁移教学法是教师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新知识的生长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其基本原理在于当学生具备从事每一新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认知先决条件越充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即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得越丰富、清晰牢固,就越能更好地学会新知识,学习也就越有信心。 2、迁移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论尝试
根据同化理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迁移,教师必须在教材中选择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因为领会这样的概念和原理是通向适当“迁移”的“阳光大道”。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中转化来的,所以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可以产生新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吸收和应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细节,要比从已知的细节中概括出整体容易一些。换句话说,人们关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在头脑中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有包容性的观念位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它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和越来越细化的命题、概念和具体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努力探讨观念之间的联系,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消除学生认识中表面的或实际存在的不一致之点。 三、巧用迁移理论加强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1、对新教材的理解
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例如作为《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本专题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有关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分散系、原子结构等重要概念,将要进行过滤、萃取等物质的分离实验,这些都是后阶段化学学习必要的基础。所以本专题的学习为后阶段的化学学习和高中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打下必要的基础。 新教材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事实,通过讨论来启发学生思维,并注意层层引导,强化知识间的迁移过程,使学生自己得出有关的结论。例如,在初中酸、碱、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新学习的离子反应的知识,教材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教材也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例如,结合化学反应的类型等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知道: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灌输迁移思想。另外,教材还很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例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导出,教材采用“事实--分析--推论--实验验证--结论”的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事实进行归纳,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和物质结构间的内在联系等,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做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过实验多次论证后,就可以将其中正确的推论和预测上升并发展为理论,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再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写者的良苦用心,那就是让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体验到化学既是一门好学、有用、有趣的学科,又是与人类发展、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从而在高中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师如何应对对新教材的教学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有关。教师必须以“面向主流、合理兼顾”为制定教学策略的准则,在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发展目标的高度、教学节奏的强度、习题和测验的难度等方面做到“适度”,既不使学生因畏难而放弃努力,也不让学生因“吃不饱”而挫伤积极性。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教学设计,使一定的难度和高度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和达到的潜在能力上,使他们经常处于“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情境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视学生接受能力逐步提高课堂教学速度和习题训练强度。同时,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统一,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看出新教材能正确处理好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即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合理构建教材的体系,建立无机物主要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等理论作为框架结构,有机物主要以官能团作为框架结构,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与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配合的教材体系,使学科的基本结构明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故而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针对这种教材的编排特点,运用迁移法的教学思想,在与初中化学的衔接中,针对学生在进入高一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的学习特点,复习的重点大多应放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上等。因此,复习时教师还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回忆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新教材进行教学。例如,概念的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一般情况下,初中只会让学生机械、教条地进行记忆,显得枯燥无味,学习效率差。但如果现在教师鼓励学生,尽量多地且有序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迁移,也会找出其中的捷径。例如:在讲解“取代反应”的概念时,可以应用以前所学的“置换反应”的概念。通过知识间的对比和迁移,学生很快就会了解和掌握两类反应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可以牢固地树立“取代反应”的概念。又例如复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回忆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穿插起来,层层迁移递进,逐渐深入,依次展开,以此作为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
,使学生对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量(联系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气体摩尔体积、溶液及胶体等知识的学习,使这部分内容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帮可以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后,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化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将初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进行比较,尤其在接触到与初中化学有关但有比其更加深奥的内容时,更要多运用迁移法思想,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渡指导,从而能降低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换句话说,高一化学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从而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让学生课外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古人曰: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可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四、结束语 迁移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奥苏伯尔认为“为迁移而教”
实际上是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通过知识间的迁移,不但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同时也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教学难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进行拓宽和加深,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到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