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8 发布

音乐(心得)之让音乐流淌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音乐论文之让音乐流淌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 邱隘实验小学 毕承宜 ‎[摘要]:‎ 儿童都喜欢音乐,要调动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努力让儿童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充分地了解和尊重孩子,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多角度地感受音乐,从而更好地去了解音乐、表现音乐,让音乐流淌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关键词]:‎ 音乐;低段儿童;主动性 ‎[正文]:‎ 孩子天性喜欢音乐,尚在怀抱中的婴儿一听到音乐也会手舞足蹈,生动形象的音乐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材料,表情达意的音乐让他们喜形于色。音乐应当属于孩子,我们的孩子应当是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应当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流淌着音乐。‎ 一、宽松愉快的环境是发挥儿童主动性的前提。‎ 赏心悦目的环境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的审美情感。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建议在孩子视线范围内布置些鲜艳明快、美丽大方的装饰品或玩具,用以激发儿童的视神经反应。同样,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氛围,“赏心悦目”‎ 的音乐环境也可以提高儿童听觉的敏锐性,激发儿童对音乐世界的向往。‎ ‎(一) 让儿童的生活充分地与音乐结合。‎ 早晨学生来上学时放一些活泼热烈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音乐,如《拒绝小看人》、《童心飞扬》等。让学生一进校园就能投入到亲切愉快的音乐氛围当中,在课间放一些旋律优美的名曲,让学生遨游在充满幻想的音乐天地当中。夏天午睡时,柔美舒缓的《摇篮曲》可以很快让学生进入一种安静舒适的情绪状态,体会音乐的无穷魅力。‎ ‎(二) 创设音乐角,提供足够的音乐材料。‎ 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材料,同一种材料提供给不同学生,当然对于不同学生还应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指导方法。在学生自由摆弄这些材料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找到音乐,感受音乐,让韵律和谐的音乐在他们的自由活动中产生,在他们心中流淌。‎ ‎(三) 保持宽松愉快的师生交往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孩子们成为朋友;教师的头脑中还要有幼儿意识,在教育艺术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体验到精神和体力完全放松时,才有可能集中精力,真正投入到音乐中去。在音乐活动中,只有师生保持一种友好、平等、轻松的氛围,随着不断递进的音乐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从跟学——愿学——会学——乐学,这样才能真正让音乐在学生心中活起来,流淌起来。‎ 二、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发挥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主动性的关键。‎ 孩子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要,围绕孩子这一中心展开教学,具体表现在:‎ ‎(一) 选择孩子喜欢、贴近孩子生活的活动内容。‎ 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趣味盎然的音乐游戏、优美恬静的曲调,这些都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在教学中,孩子们的口味往往会出乎意料,因此我们要事先充分了解,如若孩子学之无味,我们就要随机变化。‎ ‎(二)善于捕捉孩子的想法,并能积极与所表现作品想融合。‎ 孩子在音乐活动中都会有情感的共鸣,他们用单纯的心灵去看这个世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带着那么一份稚趣。例如,在学跳《小白船》时,学生的动作都会比较僵硬,在他们的印象中根本就没有舞蹈的呼吸,有的只是机械的摆臂动作,我就让孩子联想生活中气球的形态,充气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泄气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然后把自己想象成气球,进行呼吸的训练。‎ ‎(三) 使孩子有效参与,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去追求那些表面热闹,教学应该更深层地表现在对孩子的现有水平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逐层深入的要求。例如,在把握曲调欢快的基调后,再要求孩子们想一想为什么曲调会如此欢快,了解是因为由跳音或是16分音符组成等原因。又如在节奏探索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亲自发现“滴答滴答”和“当——当——当”的钟声;在高音探索活动中,可以准备一些装有不同数量水的碗和瓶子里让学生自由敲击,在这“有趣的声音”活动中,孩子会发现声音是有高有低的。各种有效的参与,使学生产生无穷乐趣,从而真正发挥他们在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多棱角的音乐表现形式是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手段。‎ 音乐是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为使儿童不觉枯燥,而是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我们就要从多种角度去诠释它,表现它。‎ ‎(一)以形象代替抽象。‎ 鉴于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无法直接讲解音乐技巧,描述音乐内涵。但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利用情景表演、图解、手势等手段来帮助孩子理解作品,融抽象于具体形象中,从而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如在对《布谷鸟》的跳音处理时:我解释为布谷鸟从树上跳到岩石上,再跳到草地上,帮助学生理解,进而唱好跳音。又如在歌曲《小鸭过桥》中,为表现出小鸭过桥先是小心翼翼,后大胆上桥的音乐氛围,我就设计了一座桥,让学生上来走一走,体会一下,看完同学们的表演,孩子们在表现歌曲时就形象生动多了。‎ ‎(二)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加深孩子的切身体会。‎ 孩子是好动的,如果让他们一味地去做听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差事”,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让他们参与。我们可以让孩子作为乐器切身体会。如《矮人与高人》音乐,我先告诉孩子,踮脚表示高音区,下蹲表示低音区,那么,当音乐响起时,无须你怎么解释高音低音区,孩子们已经在翩翩起舞了。正如瑞士的达尔克罗斯教授说的:让整个身体作为乐器去表现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情绪变化,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参与到音乐中来。‎ 四、运用电教手段,拓宽孩子的音乐空间。‎ 在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它能让孩子们在具体的场景和音响刺激下迅速而有效地接受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 ‎(一)如听其声。‎ 录音机是使用最普遍的电教媒体之一,他能把声音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视觉神经,把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人如听其声。录音机还可以把风声、雨声、闪电声都表现出来,加深孩子的感官体会,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如临其境。‎ 低段儿童的思维往往借助于具体形象来进行,有些老师可能自己较难表现出来的动作、形态,可运用录象或电脑软件来表现,这样不仅有了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还配有悦耳的音乐或富有感染力的音响,孩子们可以边听、边看、边娱、边想,从而降低孩子们学习的难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主动去参与音乐活动。‎ 孩子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也可以说孩子们的生活应该是充满音乐的。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能首先想到孩子,其次是音乐的话,孩子们就能在主动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使他们在音乐中感悟美,使音乐真正渗入到孩子们的心灵,让音乐流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 ‎《中国音乐教育》 杂志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