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重视对话的设计 重塑后进生的自信
内容摘要:后进生现象是与教育与生俱来的,有教育的地方
必定有后进生现象的出现,一般来说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是不可避免
的,后进生的出现是必然的。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小学生中已经形
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且有日益壮大的趋势。因此,加强对后进生问题
的研究,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是当前教育界面临最实际、最紧
迫的问题。本文就后进生参与科学课堂对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教
学实际提出了一些让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话的策略,以促进后进生的
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后进生 参与 课堂对话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已为人们所提倡和推崇,于是成为师
生、生生互动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对话”既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
现,又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培育。他们在传播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在传
播着情感信息,在进行着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小学科学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学生在其中说、写、实验并
相互交流,从而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然而,我们也遗憾
的看到,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后进生的学习水平还没得到足够的发展。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很多后进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不近人
意的。尤其是在参与课堂对话活动中,无论从参与对话的程度上看、还
是从参与效率、自信心上看,他们远落后于其他学生。
一、后进生参与科学课堂对话现状:
在日常科学课教学中,通过对后进生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
后进生在参与科学课堂对话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后进生参与课堂对话的机会远远少于其他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后进生由于科学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或课外知
识量少等原因,其思维的敏捷程度和语言的表达常常滞后于其他学生。
因而在课堂上,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很难赢得发言的机会。即
使偶然得到了发言的机会,也常因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限制,
难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大量优秀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对话,而本来就存在这样、那样差异的后进生,无法跟上他们敏捷
的思维,因而,课堂上经常出现优秀生剥夺后进生思考和实践机会的现
象。其后果将造成后进生更加被动,甚至养成等待结果的不良习惯。
(二)后进生在参与课堂对话中缺乏自信。
后进生由于缺乏学习科学的兴趣,丧失了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由于教师教学心向不正确等原因造成的,即教学
中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学习较好的。久而久之,使后进生从
心理上产生了:恐惧心理——怕举手发言说错后老师训斥或同学嘲笑;
应付心理——有些老师提问题时,还没有等学生听明白就让其回答,且
提的问题偏难,致使后进生只能低着头“应付”;对抗心理——有些老
师上课总不叫后进生发言,使这些学生萌生一种压抑心理,就用不发言、
不听讲等消极对抗。
(三)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后进生只是观众。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之下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对这
种合作学习方式都乐意接受,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很快在课堂教学中得
到推广,这无疑是构建新型课堂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但我们也发现,合
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小组的优秀学生包
办了全部工作和学习任务,他们激情洋溢,而后进生却是表现出事不关
己高高挂起的情况或只有旁听、旁观的份,这种“优等生主动,后进生
被动”的现象显然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相悖。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
于调动全体学生的自我探索。但“走过场”式的小组讨论、合作,后进
生往往没有参与的机会,总是来不及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只听别人
发言,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经观察发现,不少后进生有这种心
理:既然想不出来或来不及想,干脆不如不想,就坐在那儿以不变应万
变,等待别人说,做个“好观众”。久而久之,不但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还养成了思维的惰性。
1 个月 8 节科学课(四年级)中优秀生、后进生参与课堂对话
情况统计表
(2007、4)
学生数 分数 合计(分数) 平均(分数)
最高分数
5 名优秀生 1202436
5 名后进生 91.83
在一个月参与课堂对话积分统计中,(参与对话的同学每节课
记 1 分),得到分数最多的共 36 分,最少的仅 3 分。其差异之大令人吃
惊。
二、针对后进生在参与课堂对话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课
堂中后进生的参与率,提高他们的参与的有效性,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我进行了几点尝试:
(一)平等、欣赏的氛围是参与课堂对话的保证。
1、对后进生的平等对话,是参与课堂对话的必要条件。
“对话”的双方应没有贵贱、高下、大小之分,权威的架子、
命令式的语气会打消对方敞开心灵、情感交流的欲望,使“对话”中断。
因此,民主、平等的氛围是“对话”进行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对话中,学生确应享有平等、民主的权利,与教师,与
其他学生平等地交流,这些权利的享有是开展课堂对话的基础。教师与
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要达成真正的对话,达成双
方思想上真正的相互回应和碰撞,就必须以尊重为准则。在教师与学生
交流时,要置学生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放下“教师”架子,避免居高
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后进生交流,消除后进生
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这样才能使学
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才能对话,达成共识。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倾
听,并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要善于进行角色换位,能够从学生的角
度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和观点。过去,有的学生由于长期养成了被动接受
知识,不会主动通过思考获取知识的习惯,因而对教师的提问不愿回答。
有的学生虽能积极思考问题,但因畏惧答错后被同学讥笑,丢了面子,
所以回答问题也不积极。还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回答问题,但由于不善于
思考缺乏正确的思考方法,思路不对,因此常常答非所问。以上问题的
出现,是因为我们过去的课堂缺乏民主和平等。学生答错问题,如果受
到同学的讥笑后仍能获得教师肯定,那么他依然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
验,也就会消除与老师对话的心理疲惫障碍。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营造
平等、宽容的课堂氛围,发现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鼓励,由
这部分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参与课堂,形成课堂对话通道。有了宽容、平
等的课堂氛围,学生也一定能改变原来那种被动的思考者,而成为学习
的主动者和实践者,在教师启发式提问中进入对话,最终达成科学教学
的目标。
2、形成欣赏信任的氛围,是参与课堂对话的重要条件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后进生的努力是否能得到同伴的承认和欣
赏,对于他们的参与有效性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
生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尤其是后进生们常常因老师
的评语、学生间相互交往的语气、态度等评价自己,或拿别人的长处与
自己的短处进行比较,内心强烈地渴求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只有对
后进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
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
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科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
对后进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
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后进生”,“后进生”心中才会有
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
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二)品尝成功的喜悦,是参与课堂对话的动力。
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
成败相对应的。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
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
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
卑的后进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
心。所以在科学课教学中,对一些好回答的问题,应尽量让后进生回答,
让他们在某一点上先获得成功,使他们在心理上先得到一种“补偿”,
品尝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过程是一个多方交流信息的过程,
有错有对是正常的,只要已经尽力就够了,使他们有信心赶上来。
(三)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是引导后进生参与课堂对话的关键
1、改进教法,让后进生能够参与。
对话式教学的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新型的
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艺术水平。如果教师并未充
分认识对话式教学的实质,简单的理解为只要教师提问,有学生回答就
是对话式教学,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后
进生参与情况。那么,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后进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
真正展开,此“对话”实际意义就失去了一半。因此,对话式教学实际
上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根据恰当的教学内容,在最恰当
的时机,选择运用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没有疑问的地方创设疑问,
使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激化,并能够将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引至对与错、是
与非的对立点上。
2、留给后进生参与课堂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后进生有机会
参与。
保证时间,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对话的基本前提。当问题提出后,
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表达清楚。若时间不足后进生就来不及思
考,没有想法就不能参与讨论。若先独立思考再带着已有的一些想法进
行讨论,从而达到参与交流的目的。使他们有机会在平等、和谐的交流
中取长补短,久而久之后进生的积极性会不断被激发,其努力不断被认
可,以至主动参与学习。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后进生乐于参与。
(1)要科学地分组分工。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分
组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分组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自身
的性格、态度、学业情况、家境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的使每个小组趋
于平衡。为了避免少数优等生主宰整个小组,在合作学习时,要确定每
个成员的分工:如“记录员”、“材料员”、“实验员”、“汇报员”,还要
在组内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并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轮换。
(2)要科学的指导合作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这些活动大
多需要分组、分工合作来完成。如果在合作前不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
合作就会一团糟。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时,教师
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比如,在
合作学习时,我就要求学生积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学会倾听,不随便
插嘴,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②学会发言。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发言,组
长要督促组内的后进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③学会评价。
对组内成员的发言,尽可能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每节课上完以后,
组长要对合作学习时积极参与对话的同学进行记录,并在其平时成绩中
给予加星。
(四)注重鼓励性鼓励,使后进生有信心参与。
课堂上,多一些提示,少说一些“别人会你怎么就不会?”等
挫伤后进生积极性的语言;只要他们积极的发言了,就应给予一定的表
扬。比如,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节课上,我故意叫了一位后
进生回答一个问题,这位学生根本没有思想准备(他以为不举手,老师
就不会叫他。),所以他结结巴巴的回答不出来,可是我并没有批评这个
学生,反而让全班学生用掌声给以鼓励,并希望他下次能够积极发言。
等下课以后,我又找他谈话,鼓励他。没想到在第二节课上,当我提问
时,他第一个举手,而且回答的也不错。这个例子中,如果这位后进生
第一次回答不出我就训斥他,也许第二节课甚至以后的课他就不会举手
回答问题了,更严重的话会厌倦上科学课。
总之,对话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对话是沟通而其实
质则是互动。在对话过程中,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对话的设计,更要关注
每个学生的主动言说,善于倾听,积极回应,指导沟通,引发交流,使
对话及其过程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真正实现课堂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