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28 发布

历史(心得)之挖掘教材实例培养思维能力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论文之挖掘教材实例培养思维能力 ‎ ‎    培养思维能力,是社会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第四册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    一、条分缕析,培养学生的思维穿透能力 ‎    本册第一课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课文从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三方面介绍了鸦片战争,其中鸦片战争的起因,是教学的难点。仔细分析禁止鸦片和鸦片战争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在时间序列上,禁止鸦片在前,鸦片战争在后;在事件内容上,英国走私鸦片,中国禁止鸦片,英国政府发动战争攻打中国;在事件结果上,主持禁烟的林则徐被罢官贬谪,走私鸦片的英国却得到赔偿。小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很容易简单地把禁止鸦片和鸦片战争看成是因果关系。为避免陷入这一思维误区,教师应紧扣课文中“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粉碎了英国用鸦片掠夺中国财富的美梦。1840年6月,?英国殖民者竟然开来大批军舰,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这两句话进行分析。第一步,弄清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主张禁烟“粉碎了英国用鸦片掠夺中国财富的美梦。”‎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当英国不能用鸦片来掠夺中国财富时,它用了什么手段呢?经过思索,学生就会找到答案:发动战争。第三步,教师总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这就是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原因就牢牢记住了。‎ ‎    二、学会对比,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    通过分析《甲午战争》这一课,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判断能力。课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黄海大战,以日舰仓皇逃走结束,表明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侮的这一道理。后一部分写清政府投降卖国,割地赔款,使中国面临灭亡的危险。教师抓住这些事实,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深入思考。首先,将课文内容进行前后比较。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广大官兵是什么态度?表现如何?结果怎样?清政府表现如何?结果怎样?接着,抓住两种不同的结果分析原因。为使学生深化认识,可以复习回顾第三册讲过的两个例子。一是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围敌9个月,迫使侵略军投降,成功地收复了我国领土台湾;二是康熙皇帝抗击沙俄进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政府态度坚决,百姓支援,结果取得了辉煌胜利。在本课所记的黄海大战中,以丁汝昌、邓世昌为代表的军队首领和广大士兵英勇奋战,为国献身,迫使日舰“仓皇逃走”。学生在分析比较中懂得了道理,在理解后找到了结论,只有英勇斗争,才能赢得胜利,而要取得胜利,必须上下一致,军民团结。‎ ‎    尽管黄海大战打得日舰仓皇逃窜,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妥协投降,出现了割地赔款的结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误国害民的清政府的憎恨感情。‎ ‎    三、寻根究底,培养学生的思维筛选能力 ‎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贪婪,使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觉醒了。”学习外国,变法救国,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在这个时刻,戊戌变法发生了。讲授《戊戌变法》时,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现象中,找出关键,进而把握社会现象的重要症结。课文中写道:变法“得到了广大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却因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极力阻挠和破坏。光绪皇帝发布的变法命令,大多形同一纸空文,没有得到贯彻。”变法救国是好事,为什么只得到知识分子拥护?而且仅仅是“爱国知识分子”?学生经过思考就会明白:一方面,学习外国,变法救国,基本上是靠知识分子作为媒体。‎ ‎    在了解外国情况,介绍外国先进技术的过程中,知识分子首当其冲,他们当然拥护变法,但知识分子中还有一些不爱国甚至卖国的人,他们是不会拥护变法的。   ‎ ‎    另一方面,课文中讲仅仅是“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觉醒”,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被唤醒,再加上顽固派的坚决反对,变法就必然失败。但是,变法内容,也有少数如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训练新式陆军等项付诸实施。所以课文中写“光绪皇帝发布的变法诏令,大多形同一纸空文。”这两段中“爱国”和“大多”是非有不可的准确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