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融心理教育于阅读教学中 融心理教育于作文教学中
融心理教育于语文活动中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不少学校开展了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并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然而由于从业人员数量过少,专业水平又普遍不合格,至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以课堂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不失为一条弥补的好途径。而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教学在心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门课既是主课,又是基础课,占的时间最长,学的内容最多,而且它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趣的内容,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浅谈几点体会。
一、融心理教育于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陶冶功能。在教学中,通过了解作家、作品,指导学生欣赏作品,体会作者的语言、形象、感情,辨别真假、善恶、美丑,逐步提高欣赏能力,帮助学生进入审美客体中去,与作者神交,与作品中的人、物神交,在体味作品“美”的同时,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达到培养健康心理的目的。
1、通过介绍作家作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榜样,进行心理教育。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这些名家的人格多为后世景仰,不少学生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之为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介绍作者时,可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地介绍健全的人格对这些作家成长的推动作用。蒲松龄面对落第却发愤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不辍笔耕,张海迪遭受病魔却坚韧不拔,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讲述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读书的《一定要争气》,描写爱因斯坦不顾嘲笑、不怕失败的《三只小板凳》,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母子情,《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情感教育极好的范例。
3、通过精心选择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文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但教给他们读书方法,还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二、融心理教育于作文教学中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通过命题或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二十年后的同学会》让学生体会人生的短暂,既向往美好的未来,又珍惜今天的一切。《站在火星上想到的》让学生感到开阔、高远,心情平静而气魄宏大,感受互助 互 爱的重要和珍贵。《我眼中的××同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别人来正确了解、认识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最好的老师》等题目可以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和挫而弥坚的进取精神。经过写作练习,学生对人生逆境有了正确的认识,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2、指导学生写好日记,以建立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由于学业上的沉重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与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
,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及时予以疏导和诱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怎样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呢?指导学生坚持写好“心理日记”是一种好办法。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3、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活动的说明书》。当学生真地犯了错误时,不再简单地加以评价和说教,像特级教师魏书就让他们写“心理活动的说明书”。对学生的教育从外部转向了内部,通过教师的引导,经过学生自己的内省,逐步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融心理教育于语文活动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治中汲取完善自我心理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1、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学生的自我教育不容忽视。格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着丰富的哲理。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熟读、背诵名言警句,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2、组织课前5分钟演讲。演讲,是情感的倾诉、人生的宣言、才识的展示。我组织学生按学号每天由一名学生在语文课前5分钟进行演讲。我曾先后以理解、尊重、宽容、挫折、乐观、竞争、自信、自卑、合作、嫉妒等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演讲,学生们或进行道理阐述,或运用正反典型事例论证。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胆量,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对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3、举办辩论会。辩论,乃心理的较量,智慧的交锋,精、气、神的碰撞。通过辩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辩能力,又由于所选的论辩的话题中,有许多又和心理教育相关,因此,学生在论辩中得到了心理教育。如我曾先后组织过这样一些与心理教育有关的辩题的辩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是不是好士兵》、《男生好还是女生好》、《有志者,是否事竞成》等等。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