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论文之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几种方法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工业发展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化肥、农药的滥用都污染了环境,危害了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化学教学中我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环保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是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方法和体会。
一、教学中的-------描述法。 在教学中采用描述法,多举事例,给学生一种警示。注意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环保的重要,认识环保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CO污染。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我先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致使缺氧而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二万五千人死亡,五万人双目失明。这虽然是久而远的事件,但足以使学生的心灵发生震撼,我还特别列举南博技术职业学院的一个教授在沐浴时煤气中毒死亡,多么惨重的教训。学生当时情绪很激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体会到CO污染的严重性!
2、酸雨。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形成酸雨的重要污染物。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如空气中NO2浓度达到0.5ppm可使树叶全部掉光。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酸雨的危害,例如四川的乐山大佛遭酸雨的腐蚀,引起了许多学者和科学家的关注。这是环保遭到破坏的最好例证,怎能不令人痛心呢?
3、臭氧空洞。卤代烃中的氟里昂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使人类患皮肤癌。以前的冰箱和空调中都含有氟里昂,现在已经禁止使用。有学生立即说:我终于明白广告台词强调“无氟”的含义。 二、教学中的——实验法。这是一种实际操作和情感体验,其印象深刻,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比拟的,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牢记环保,终生收益。 1、CO2——
温室气体。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少,但在物质转化的过程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是含量越高就越好呢?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质疑让同学们思考,并且提供二氧化碳、玻璃瓶、胶塞、温度计让他们做实验,探讨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实验同学们懂得了全球气温上升,大量冰川熔化的真正原因。 2、水体污染。在讲述水污染时,我没有直接描述水污染的危害,而是采用实验:用三个玻璃瓶,第一瓶装洁净的水;第二瓶装洁净的水,并放入一节打过洞的电池;第三瓶装同等量污染过的水。分别放进一条大小同等的鱼,观察现象,结果第二和第三瓶的鱼相继死亡,唯独第一瓶的鱼活下来。学生兴趣浓,印象深,使学生更大程度体验了水污染的危害。这比课堂上讲述一百遍更管用。我再进一步讲述东莞运河水的污染,他们从感性和理性上都接受了。后来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把空洞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使我们的心灵产生了共鸣。 三、教学中的——调查法。在化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到社会中去体验和调查,因为空洞的说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在环保教育时我结合化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调查和反思自己平常在生活上是否注意了环保。比如:家中的生活垃圾你是怎样处理的?你家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你家的住宅区是否有人不注意环保?你家是否节约用水?你的同学或朋友是否有乱吐痰和乱丢垃圾的习惯?这样使学生感到环保就在身边,不再空洞和陌生,随时随地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命。还有我针对许多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
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学生提出了许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做菜过程始终开动抽油烟机,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物在空气中的含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等。总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四、教学中的——测验法。在每一次测验中我都精选有关“环保”
方面的试题。关注社会热点,如苏丹红事件;3.29的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露事件;高露洁事件;雀巢事件;光明奶粉事件等。在考试中利用这些环保素材来创立试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化学与社会、与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环保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我选了这样一道题:2005年3月29日江苏淮安车祸导致液氯泄露事件,使周围几百米内都弥漫着黄绿色、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泄露出来的氯气流向低洼地带堆积。高浓度氯吸入后,会刺激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8人(包括1名货车驾驶员,27人是附近高荡村的村民),中毒入院人数为350名,其中危重病人17人,大部分死者都是倒在逃生那条路上的,这条路是该村向南通向王兴镇的一条主要通道。据目击者说:"向南跑的都死了,向北跑的都活着。"事故发生后消防官兵在事故发生地附近人工挖了一个水塘,将槽罐吊到水塘中,使泄露的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其中两个设问最为精彩:液氯事故发生后,村民虽已知事故的发生,却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逃生。对此,你对学习化学有何感想?你对当前加强环保意识有何感想?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进一步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 五、教学中的——参观法。充分调动各种因素加强环保教育。在学生参观豫灵镇沿厂污水处理时,我特别要求学生注意以下问题:你参观的目的是什么?你对豫灵的环保有何忧患意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打算如何从自我做起?写一篇有关环保方面的小论文。同学们反映较强烈。通过参观不仅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更多地是让学生具有亲身体验的机会,了解现实情况,亲自参与,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中的——延伸法。结合教材中介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同时,我还特别介绍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污染。如:做饭菜的油烟、焚烧垃圾的烟雾、厕所的臭气、吸烟时的烟雾、垃圾池的臭味等。介绍当前东莞市争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义;分析豫灵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环境,让学生积极讨论、提建议和措施。其次介绍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纪念日和环保相关的标志。如:3月12日(中国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详细介绍节水和塑料回收等标志的意义。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要求学生: 1、爱护每一块绿地,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2、看到乱扔垃圾行为要及时劝阻、制止。 3、不攀折、践踏花草树木。 4、对垃圾分类放置。
5、节约用水,做到一水多用。如洗衣水、淘米水等可以拖地、冲厕所。 6、减少白色污染。到商场或市场购物自备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自觉拒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7、抵制吸烟。 8、举报破坏环境行为。 总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议题,通过在化学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知道和认识环保就在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的受益者,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和环境的保护者,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它是搞好环保工作的最初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