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7 KB
  • 2021-04-28 发布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学习心得体会四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感悟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第三集《国无德不兴》。‎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立德修身。您看,我们说到选人、用人,一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那我们说到个人也好、家庭也好、国家也好,一定是“德不孤,必有邻”。那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围绕着“立德”这个主题,通过深入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当中的用典,来深入地学习和领会他的关于新时代立德、修身的讲话。‎ 回望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国人自古以德立国、立身、立命。“德”之理念深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积淀之中,是维系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历史得以辉煌发展的 基础。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他以仁孝之名,文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汤药,他亲口唱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农业发展,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惟贤惟德,才能有服于人,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离不开一个有德的君主,更离不开无数有德的臣民。‎ 立德,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 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所以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要树立德业。 良好的修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与价值,一个有很高个人修养的人,才具最具有个性和人格魅力,当今,市场经济把每个人都推向市场,利益驱动越来越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如此,非功利因素在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依然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面对挫折的乐观程度,情绪控制能力,认识他人情感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都是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它对加深沟通交流,提高人格魅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德之为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就是一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而这种德的养成,需要每位中华儿女坚持不懈的去探索。中华民族之所以立足于世界名族之林,也正是因为继承了优秀的历史传统美德,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更要以德为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用德来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个什么德?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该怎样立德呢?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提出来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