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28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在谈话中制定班规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在谈话中制定班规 ‎ ‎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里的对话不仅要落实于课堂教学中,也应落实到班级管理之中。在对话精神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及人格尊严的人,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真诚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同时也受到对方的赏识、欢迎和肯定。班规制定作为班级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必然也应体现课改的对话精神。在班规的制定中我注意以下几点:‎ ‎  一、班规的生成不是教师“办公室文件”的预设,学生应享有充分的参与自由 ‎  民主型的班级规章制度,多诞生于学生的讨论。凡是遭到学生抵触的班规,大多产生于班主任办公室,制订过程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要制订出一份针对性强、可行性好、指导意义大的班规,由班主任指导班干及学生代表拟出讨论稿,提交全班共同讨论后再修订定稿。‎ ‎  二、班规的规约性不仅指向学生,同时也应作用于教师 ‎  教师是班级成员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班规又是班级的规章制度,所以班规中写入与教师相关的条款也就理所当然,这是体现师生人格平等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不少学校现已经制定教师教学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文件,但这更多只从是学校管理层面来考虑。如果从班级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有权知道也很想知道“这堂课老师为什么没来?预备铃后我们都按要求进了教室,为什么不见老师身影?我们都按时交了作业,可老师什么时候批改完才算及时……”诸如此类问题,如果能在班规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是不是更显示出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交互活动呢?‎ ‎  三、精心培育,让班干部会管、善管。‎ ‎  要使班干部各方面都能挑起重担并成熟起来,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则需引导他们会管、善管。引导班干部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班干部与同学关系是否正常,将直接影响到班干部职能的正常发挥。指导他们协调好各方关系,要求他们做到以身作则,关心同学,愿为大家服务,同时把班里学生的心声及时传达给班主任。做到能随时调整。‎ ‎  四、班规的语言倡导体现平等与尊重,富有亲和力 ‎  不少传统班规从构想开始,便把学生推向了教师的对立面。这种语言形式主要表现出三种意识:禁令式的权威、模糊的不确定性、精神的恐吓。‎ ‎  禁令式的权威语言常表现为粗暴的命令,其实质是对学生能力潜意识上的怀疑和否定。如:“‎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不做小动作”,“不抄袭、不拖欠、不缺交,作业认真不潦草”……言下之意,学生将会迟到,将会缺交作业。这类“十不准”化的禁令式语言不仅从能力上对学生进行了怀疑,更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压抑性权威。这种压抑性权威一旦形成,将“使人感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使人产生孤独感、无意义感和无能力的感觉,在压抑性权威的压迫下学生感到彷徨、焦虑”。 因此,对话精神指导下的班规制定,如何消解压抑性权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  而班规制定采用正面引导性语言,以“良好形象”和“常见陋习”并行给出示范,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班规亲和力的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消解禁令式的压抑性权威。‎ ‎  五、班规的公布不简单等同于班干的宣读,是老师带领学生的详细解读 ‎  不少班规在“办公室”诞生后,班主任往往交给班干在班上宣读后在教室张贴,就算具有了规约效力。这种简单的做法极不利于学生对班规的理解,有时还会因此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  即使是对话状态中产生的班规,班主任也应利用专门的时间与学生共同解读。一方面解读制订班规的指导思想及意义,如“为什么要写入有关教师的规约?”“为什么要并行给出良好形象和常见陋习两方面?”等等。另一方面解读班规实施构想,重点对师生责任、日常行为等进行正面例解。‎ ‎  总之,班规的制定反对唯我独尊、盲目尊崇。生成,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师生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强调“和而不同”,基于对学生的信任,教师不可喋喋不休,强迫学生接纳。但最终目的是要建立共识——尽管这种共识并不是在强迫学生接受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也不要求学生当下就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