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1-04-28 发布

高校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六讲观后感心得5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校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六讲观后感心得5篇 ‎2020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六讲观后感心得 当人们一起围坐在桌子旁吃团圆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悄然降临――新型冠状病毒,人们与新型病毒展开了一场生死之博,因此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打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国家笼罩在了一片阴霾下,武汉,湖北,山东,香港等地,人心惶惶,因为我们都知道这种病毒的危害性。难道就这样束手无策了吗?不,总有一束光可以冲破黑暗,中国!唯有我们的祖国!‎ 提起武汉,你会想起什么?樱花,热干面,在令人神往的美景美食之外,还有1998年迎战洪水的刚强,2003年抗击非典的果断,也会有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坚韧、团结与勇气!‎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我们的后盾中国!试问,有哪个国家总理敢奔赴前线?唯有中国!试问,有哪个企业敢说我捐一个亿基金?唯有中国!逆行而上,向死而生!国家一声令下,十四亿人,全世界五分之一,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武汉武汉,我们在呼唤!中国有必胜的信心和力量,中国经历过无数磨难,中国战胜过洪水猛兽,武汉难关的钟声依然,英雄的武汉儿女,传承着辛亥首义的精神,攻坚克难勇往直前,黄鹤楼下的梅花,依旧傲雪迎香!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坚信,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一定能够万众一心,武汉你不曾独行,中国与你们同在,我们一直都在!‎ 你们勇敢,抗危机、攻难关、势如破竹,你们忠诚,遵医德、守宗旨、不辱使命――守卫武汉的白衣天使们“到武汉去,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我报名,我是共产党员!”“我参加过非典治疗有经验,第一批我来!”他们以生命的名义,一份救死扶伤的责任,挑越了无比沉重的担子,驱除这一场空前的灾难,为蹒跚的患者踏平荆棘,让痛苦和瘟疫与人类远离,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走向新型冠状病毒第一线,为那些正因疾病困扰而逐渐憔悴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使他们摆脱了病魔的阴影,白衣天使用爱呵护着所有的病人,使他们重新感受到爱的温暖,白衣天使是如此的伟大!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这个与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国士――钟南山,眼中泛起了英碓的泪光,钟南山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武汉是能够过关的。”除夕之夜,您闻令出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您白发苍苍,尽管83岁了依然保持医者初心!新型冠状病毒虽然迅速蔓延但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恐惧,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世上那无与伦比的真情!“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中华上下五千年,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每一次逆境都是一次成长,致敬白衣使者,致敬守护生命的英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武汉人民加油,全中国与你们安危与共!‎ 我们在一起,誓死不放弃,扛起这一切,前赴后继,青年接起责任,青春闪耀责任与爱!武汉的春天一定会像以前一样,因为我们同在!‎ ‎2020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六讲观后感心得2‎ 始于疫情,情系武汉,从疫情爆发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心就被武汉的“一举一动”所牵动。在关注疫情消息的同时,我们也常常看到在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的无私大爱与坚持奋斗,在感叹敬佩与赞美声中,我们还看到了疫情下的人间百态。‎ 有些百姓因此次疫情的突然来临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冲击,疫情下的人间百态是艰难且艰辛的,但能被压倒的是疫情,压不倒的是我们14亿国人团结的心,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却从全国到武汉,疫情虽寒冷,但人间有真爱。‎ 面对全球蔓延的重大疫情,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是行不通的。世界各国携手战“疫”,打一场全球阻击战是不二选择。中国对此采取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集中领导、积极应对、组织动员、贯彻执行,为世界防御赢得时间,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疫情需要财力物力,疫情需要人力,疫情需要医疗设施,疫情防控需要专业医疗队伍,疫情防控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换为治理效能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疫情我们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栉风沐雨,不畏浮云,自信击“疫”,我们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稳致远!‎ ‎2020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六讲观后感心得3‎ 截止3月16日12时,全国13个省区市实现现有确诊病例“清零”。看到这一则消息时,不少人对着屏幕长长地松了口气。但请注意,“清零”和零风险绝不能等同,也不意味着疫情结束,疫情反弹的风险更加不可忽视,防控工作仍不能松懈。我们必须在此次战“疫”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监督,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 思想不放松,清零不等于零风险。‎ 一些同志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清零”是不是就意味着疫情结束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清零”并不等于“零风险”。在此次防疫工作中,党员干部当做到思想不松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稳妥、稳中求进,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坚持长期抓、持续抓、深入抓,始终保持思想不放松,克服“过关”心态,防止松劲懈怠和问题回潮。‎ 装备不放松,防护警惕侥幸心理。‎ 一看到“清零”,不少人想侥幸取下口罩,甚至还有聚餐的念头。在疫情防控中,侥幸心理才是最可怕的病毒。装备不能松,我们要坚决防止和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抓好疫情防控监督,从自我监督开始,绷紧健康防护这根“弦”‎ ‎,科学掌握防范要点,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切断传播途径。警惕但不恐慌,自律而不恣意。越是胜利在望的时候,我们越要提高警惕、一鼓作气,不松懈、不厌战,做好严格的防护措施,决不让疫情防控功亏一篑。‎ 管控不放松,严防疫情出现反弹。‎ 不能因为“清零”,就放松管控工作。事实上,随着境外疫情快速发展,以及复工复产复市带来的人群流动和聚集,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当前党员干部要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的安全线,依托联防联控机制,把好关口、全面管控、加强领导,多措并举做好疫情排查工作,严防疫情的输入风险。盯紧重点问题,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提高储备防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解决医疗物资短缺等潜在问题。做好精准防控工作,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把工作抓实抓细,严密构筑群防群治防线,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复工不放松,精准施策两头不误。‎ 在“清零”的时刻,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也不能只抓一手。要严格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严守“内防扩散”的防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充分考虑本地区本领域防控工作的同时,对重点地区、对全国防控的形势要心中有数,持续发挥社区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中的重要作用,密切跟踪复工复产推进情况,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的办法集中精准输送务工人员安全返岗。‎ ‎2020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六讲观后感心得4‎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文章,个人受益匪浅,现有以下两点思考。‎ 第一: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要好好抓住这把锋利的武器,合理利用,战胜新冠肺炎病毒,夺取本次疫情防控攻坚战的胜利。邓小平1988年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科学技术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纵观人类同疾病较量的历史发现:科学技术也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制胜法宝,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曾经让人闻之丧胆的天花病毒。它原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病病情严重,难以治愈,最终只能走向死亡。而在与天花病毒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研制出了有效的疫苗,让天花病毒败下阵来,最终消失。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看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各种传染病一次次考验人类的智慧,人类也一次次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科学技术,经受住了考验,才能得以生存繁衍至今。本次的新冠肺炎病毒爆发以来,正是紧紧抓住科学防控这一重要思想,让科学防控渗透到日常防控的方方面面,并加强了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探索相结合,同时推进了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疫情如此蔓延的情况下,我国率先取得了这样好的防控成绩。这无疑再一次印证了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最有力的武器。‎ 第二: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同样重要。病毒没有国界,世界各国都是命运共同体,没有谁可以从这场蔓延开来的病毒抗击战中独善其身。新冠肺炎病毒最先在中国被发现,继而不断传播,随后中国的疫情日渐严重。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时至今日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令人担忧的是,病毒已呈现出全球扩散蔓延的趋势,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看着日益增长的确诊数据,怎不令人忧虑,若是国际形势继续恶化下去,终有一天病毒将会吞噬中国前两个月取得的成果,再次席卷而来,而这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此,在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共同致力于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争取早日研发出战胜病毒的“良方”,造福全球人民。‎ ‎2020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六讲观后感心得5‎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精神为世界所瞩目,14亿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奉献斗争,充分发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中国精神在哪里?究竟谁能代表中国精神,谁才是国家的脊梁?那千千万万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千千万万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造就者!在此刻,“中国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武汉上空凝聚,在奋战抗“疫”一线的所有人身上闪耀。‎ 中国精神在哪里?在英雄们的众志成城里!‎ 人民的呼唤永远是子弟兵前进的方向。在危急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军队发出指令。除夕夜,从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向着同一个目的地开进,拉开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的大救援。打胜仗、零感染是他们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全力阻击,倾情救护,他们留下一个个“最美的背影”“最美睡姿”“最美逆行”“最美笑容”。“武汉”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地方。他们用最高贵的职业道德,向人民交出无悔的答卷,他们是逆行者、真英雄!‎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5小时敲定设计方案,数千名工人不分昼夜施工,10天落成“火神山”医院,他们又转战“雷神山”继续战斗。一夜间装置三所“方舱医院”,穿着不同颜色工作服的工人们不眠不休的杰作。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不过是一群勇敢的人在与疫情竞速,让世人叹为观止的“中国速度”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 中国精神在哪里?在逆行者的英勇无畏里!‎ 武汉是牵动着我们心绪的英雄城市,更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病毒让人避而不及,却有一群人挺身而出,暂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迎“魔”而战。‎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在疫情蔓延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向公众发出紧急呼吁,自己却“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84岁的他临危受命,许多照片让人泪目。“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他们与多位医学领域的专家一起组成“战疫”最强智囊团,称他们“国士”不为过。‎ 救援是医生的天职,更是责任和担当。他是共产党员、院长、医生,“无论哪个身份,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都没有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让人意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个渐冻症患者;17年前他抗“非典”被感染死里逃生,如今又奔赴武汉。他说他“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和医者的责任”;她被感染了,痊愈后第二天重返一线,“‎ 我不是英雄,但决不当逃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除夕夜开始,各地组建医疗队迅速出征,逆行而上,目的地:武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愿意以党员同志为榜样,战斗在一线,置生死于外”“我们90后成长起来了,这是我们的使命”“我是你们的带头人,要感染先感染我。我走在前面,你们跟我来”……一份份请战书,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写满了医者的铿锵誓言;一双双长满裂口的手,一张张口罩勒出伤痕的脸,一件件汗水浸湿的衣服,那是他们特殊的“工作照”,也是她们最美的样子。‎ 中国精神在哪里?在平凡人的真善美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疫情,千千万万普通人虽平凡却有力量。一位四川农民说:“我别的也帮不了,只有把地里的菜都送给他们!”于是,价值10万元的第一批蔬菜抵达武汉;“不管能不能上,报名!”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铁路需要的时候纷纷争抢第一;一口罩厂开工缺工人,消息一出百人应聘,都不要报酬;有人从国外辗转带回两万只口罩和200个护目镜捐献给武汉,他说“特别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爱国和团结”。在这次轰轰烈烈的战斗中,不可或缺的还有工地建筑者、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志愿者,还有新闻工作者。他们不是医生,没有白大褂,可他们守护着这座英雄的城市,为抗击疫情、驱散阴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故事是亿万中国人在困难面前的缩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那些人不正是“最勇敢的人”吗?她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力量传递力量,他们用信念和坚守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他们用博爱和担当唱响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向他们问安!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