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浅谈提高农村初中教育质量潜在的问题与对策
冯玉虎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广、量大、线长的农村初中教育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教育问题。家长对初中教育的迫切要求与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整个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对矛盾。笔者就提高农村初中教育质量潜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浅显的揭示,并试图用新的教育理念从理性层面进行剖析,同时,尝试结合教育实践,提出一些肤浅的矫正对策,与各位同仁商榷。
问题一:中小学教学衔接出现空档,学生知识出现断层,教师抱怨,学生厌学,家长困惑。
【实践与分析】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取消了初中招生考试制度,小学生上初中与平常升级没有区别。因此,大部分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从而进入不了角色,进入不了中学的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养成,一些学生到了八年级依然不能适应初中生活,随着学生青春期的到来,生理、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老师要引导他们进入中学的学习状态,困难重重,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2.据有关资料显示和笔者近几年来的调查,学生知识断层现象比较严重。许多学科在七年级教学质量测试中及格率达不到50%。语文学习中拼音与英语单词区分不清;初中物理中要涉及小学自然、数学中很多知识,但学生基础不扎实,概念混淆;学生中对小学的四则运算有四分之一多运算不过关。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吃了“夹生饭”,学生对语文、数学这两门基础学科的知识掌握没有达标。致使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呈“倒三角形”,从而成为学困生。
3.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实质上是强制年限教育,部分在小学阶段学习较为突出的优秀学生已转入教育资源优质的学校就读。面对农村初中无法回避的中考,其矛盾令中学教师无奈,管理者头痛,家长忧虑。
4.受学生性格“成人化”和转型期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像学生相互攀比过生日,据笔者对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初步调查,有四分之一左右学生过生日时要设宴请客。有位学生在作文《我的七年级生活》中写到:上了初中,我觉得不如小学时候好,不过是多认识了一些新朋友罢了,每天要跑那么远的路上学,还要在教学楼上跑十几个来回,真是太苦了,我在小学对基础知识掌握不过关,现在学习很差,又很调皮,真的不想上学了……这样的学生在初中要占15%左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上进心不强,教师们普遍感到焦虑。
5.学生吃苦精神差。有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乐学,孰不知乐学与苦学是相辅相成的,乐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得到解决而享受的快乐感,不是不动脑就能学好。部分学生认为到学校是享清福,这其实是对乐学的一种误解。
【思考与对策】
1.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平等、民主、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同时,学校要加强中小学课程的衔接,行为上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为教育内容,使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生活,进入中学的学习状态。要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和自立教育,也要教育学生珍惜人生学习的黄金时间。在此基础上,要提高学校的魅力和吸引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系在学校,使学生真正爱学校,爱学习,把学习当做人生的一大乐事。
2.教师要树立起“眼中无差生、班内尽良材”的现代教育思想。教师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尽职尽责,无愧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真正对得起每一位家长,对得起每一位学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不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善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学困生。在教师职业生涯中,要真正达到思想上真、品德上美、情感上善,使真善美和谐统一。
3.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使学校教育工作逐步建立起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管理模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党支部、校委会、团支部三统一,领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同时,挖掘德育资源。每学期坚持制订学困生转化工作方案,把学困生转化落实给每一位教师,定期召开学困生转化会议,交流经验,提高认识,使其树立信心迎头赶上,并充分利用各种集会和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纪教育,同时建立学困生“帮教制”和“问题学生导师制”,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自觉性。
4.分层次安排教育内容。七年级以迈好中学第一步教育为主线,针对学生由小学到初中学习的过渡,重点进行“诚实、守纪、勤奋、进取”教育;八年级以迈好青春第一步教育为主线,针对八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容易两极分化,绝大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重点进行“文明、笃行、乐学、奋进”的教育;九年级以迈好人生第一步教育为主线,针对学生临近毕业,将要作人生的第一次选择,突出进行“砺志、勤勉、会学、创新”的教育。使各阶段教育有重点、有内容,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努力学习的理想信念,从而以此来提高教育质量。
问题二:家校教育陷入诸多误区。家长对孩子袒护溺爱,监护失控,影响误导,认识模糊等,致使家校在教育上脱节,认识上失衡,教学效果甚差。
【实践与分析】
1.袒护溺爱型家庭教育。这些家长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当时生活比较困难,没有深造的机会,他们就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过于溺爱孩子,娇生惯养,经常护短,回避问题。久而久之,导致这些学生懒惰、爱慕虚荣,学习不用功,人际关系差,娇骄气十足,不能适应群体生活。有些学生在学校违反校纪校规,学校批评教育后,家长还要到学校论理。而且,家长长期以来是他们的“围星”,致使这些学生横行霸道,谁的话都不听,家庭教育溺爱乏力,学校教育苍白无力,社会教育无能为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监护失控型家庭教育。这部分学生双亲或单亲经常在外打工,有的是准单亲家庭,隔代管理者也很多。由于他们对子女疏于管理,有的是一年或几年与孩子不见面,只寄钱,或电话、书信交流,面对面交谈甚少,造成亲子关系的误区和家校教育上的断层。据笔者几年来的调查发现,双亲在外经常打工的学生占总数的8%以上;单亲在外打工或准单亲家庭占35%左右;双亲间断在外打工的比例要更高一些。有些是男的在家务农,女的在外务工,子女缺乏母爱,多数则是女的在家务农,男的在外务工,子女缺乏父爱,造成家庭教育上的失衡。部分家长把子女寄养在亲朋好友家中,形成姐管弟、哥管妹的格局。造成管理上很长时间的空档,致使监护失控。学校严重违规违纪学生中,这部分学生要占70%以上。他们要么成立帮派,打架斗殴;要么聚众抽烟、酗酒、打牌;要么三五成群逃学;要么偷盗;家长根本不知道。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说:“必须有优良的孺妇,才能造成优良的城邦”。由于监护失控,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多困难,教育的整体水平很难提高。
3.影响误导型家庭教育。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农村的殷实人家,他们花钱大手大脚。家长有时在家里打牌,甚至赌博,孩子也跟上凑数。有些学生在家里偷看暴力倾向的影片,模仿影片中人物,讲义气,图排场,拉帮结派,以强凌弱。因此,这些学生在学校不好好学习,说谎话,破坏公物,写情书,心理上变得自私狭隘,惟我独尊,好占上风,吃苦精神特别差。有时子女几天不回家,家长不闻不问。学校很难教育,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4.认识模糊型家庭教育。这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家长受各方面影响,他们不重视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近几年高校学生的教育成本比较高,学费较贵,大、中专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加之这些家长的教育意识又比较淡薄,认为上学花钱太多,自己又供养不起。因此,把学校当做子女既长身体又放心的“托管”场所,他们只求子女长大,至于学习、表现根本没有较高的要求;有些甚至说孩子学习再好、再努力,自己供养不起,也是白搭。因此,这部分学生受家长不良思想的影响,抱着混日子的观念来学校,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样以来,孩子未成人就变坏,既没有学到知识,也没有学会做人,致使教育质量甚差。
【思考与对策】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组织教师经常进行家访,并建立家校联系档案和学困生包抓档案,把家校联系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同时,定期召开联谊式家长会。让家长、教师、学生相聚在一起,谈感想、讲经验、议做法。使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认识上统一,教育上优势互补,方法上协调一致,真正改变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两张皮”的尴尬局面。在此基础上,要教育学生尊规守纪,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逐步养成懂法、守法的好习惯。
2.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学校不单靠教师用良好的品格影响学生,而且要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引导家长身体力行,用优秀的品质教育、感染孩子,塑造学生完美健全的人格。同时,开展争做“三好学生”“校园小明星”等活动,用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气,使歪风邪气无藏身之地,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己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问题三:学生管理困惑。在学生管理上,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
【实践与分析】
一是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教育法律法规,但在对学生的惩戒与体罚的界限仍然不清晰,从而导致思想本来就单纯,自以为是“成人感”到来的“小大人”们更加不服管教,把教师的谆谆教导视为耳边风,威胁教师,辱骂教师,不分清红皂白向学校索要钱财的事时有发生。学校被动、尴尬、在困难中前行。二是学生思想复杂化。转型期社会本来就复杂多变,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发展更加复杂化、成人化,个别学生甚至畸形发展。例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今天老师打了我一书,我感到发财的机会到了,老师得给我几万元钱,后来一想,发这个财,就得住院,打吊针,也太费事了。住了院,老师能给钱吗?想来想去,还是不发这个财了。”这一事实表明,学生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如果家长稍一唆使,问题就会升级,矛盾将会激化。
【思考与对策】
1.农村的形势复杂多变,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经常研究新形势,适应新情况,注重工作策略,讲究工作方法。研究农村教育中的各种矛盾,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2.教师要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有把学生团结在班集体周围的能力;树立起让学生拥护,在学生中说话有分量,学生喜欢和你在一起的威信。炼就从复杂的问题中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基本功。同时,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要善于团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不能让个别学生混淆事非,兴风作浪,要善于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保证管理的顺利进行。
农村基础教育的探索、实践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常学习,经常研究。而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是千人一面。因此,面对社会转型期和新的课改形势,提高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工作中,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选准支撑点,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在反思,在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就一定能提高农村初中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