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心得)之浅议低段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浅议低段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  一、培养数学课专心听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愿意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在于兴趣。就像一节好看的动画片、一个趣味的故事、一个好玩的游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有着无穷的兴趣,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成功的吸引他们,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有效性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众所周知,低段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课堂自我控制力差等特点,在教学的时候,课本上的例题并不能让他们产生很强烈的学习热情,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手段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喜欢数学课。慢慢地让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由于发言的学生只有一个,其他孩子容易受到干扰,让好不容易吸引到的注意力分散,这种时候怎么办呢,我采用的办法是让他们来做小老师,大家来找茬,看看谁能发现发言的同学回答中的不足之处,只要能合理地找出问题和漏洞,当场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即使是“鸡蛋里面挑骨头”‎ ‎,但是能够运用知识加以阐述,也能够获得老师的鼓励。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当然,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抓住教学研讨活动、优秀教师示范课、市内市外等教学竞赛等等机会,扬长补短,虚心求教,从而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能力,相信自己距离一位优秀的教师不远矣!‎ ‎  二、培养数学课本的阅读分析能力和习惯课本是对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学生对课本的阅读环节不可或缺。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对知识体系的延伸过程缺乏自己的思考,造成被动的接受知识,久而久之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比如有一次测试题,题目要求数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把答案填在下面的括号中,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数出正方形的个数,结果有不少的学生只完成三角形的问题,对后面正方形的问题视而不见。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比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  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好习惯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  低年级的学生主观意识差,不少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人云亦云。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有的放矢,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 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  四、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的良好习惯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在自己的左边脸上贴一张卡通图片,然后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  五、培养学生合理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好习惯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 ‎  由于低段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对复习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较少,所以放手让学生去整理构建那是不切实际的。‎ ‎  那么低年级的孩子可以根据问题,让学生说说我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要应用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哪些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回答就把知识进行了整理。‎ ‎  如在整理比多少的应用题时①男同学有9人,女同学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 ‎  9+8=17(人) 用加法做②男同学有9人,比女同学少8人,女同学有多少?‎ ‎  同样是9+8=17(人) 用加法做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构建知识的框架,①是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是部应用题。‎ ‎  而②是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是比多少应用题。‎ ‎  再如二年级份数应用题①女生6人,男生是女生的3倍,男生有几人?‎ ‎  6×3=18(人) 用乘法做②每组有6人,3组有多少人?‎ ‎  同样是乘法做6×3=18(人)我们要引导学生区分开来,①是倍数关系的应用题,而②是份数每份数,求总数的应用题。‎ ‎  由老师带着学生去复习,将知识都联系起来,整节下来孩子会复习得轻松些,因为只有老师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梳理的方法,学生才会梳理知识。而这种思想的形成不是速成的。要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