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心得)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打造趣味数学课堂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打造趣味数学课堂 ‎ ‎  湖北省建始县实验小学 马国柱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字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高效趣味数学课堂。‎ ‎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趣味课堂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不少老师感觉难教,不少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难学怕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如果老师善于将抽象的数字、公式、定理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原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美妙的图画,数学必将展现出其内在美,学生原有的困难、恐惧、失败、被动也将被趣味、兴趣、主动、成就感所代替,数学就变成了一门优美、诱人的学科。‎ ‎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凭借其信息储存的容量大,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高度共享性与扩展性以及交流的实时性和便利性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字形象化,打造高效趣味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  二、理论依据1、教育信息化理论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教育信息化是为了用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用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用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突破口和落脚点都应在课堂。正如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蒋国珍所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不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而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  2、快乐教育理论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快乐教育”提倡教育要尽量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带着快乐的情绪学习。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家杜威从“活动”理论出发,强调儿童运用游戏形式“从经验中学”。他认为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能在轻松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智力得到充分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把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使呆板的教学内容变为“活”的教学内容。‎ ‎  三、实施策略1、创设情景导入,将数学问题情景化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巧妙地导入新课,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根据教材的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设计引入一些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情节,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用多媒体设计出情景故事: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他将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标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师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故事一播完,学生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乘此机会告诉学生:“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从而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  2、展现生活场景,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和生活现象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例如,认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对三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场景,启发探究:“‎ 小明家来了客人,妈妈买回一些西瓜,小明直犯愁,怎么都是西瓜,客人想吃苹果怎么办?”并用课件展示主题图。接着教师提出:“以重量相等进行交换是一种好方法。”要换这个西瓜,必须知道西瓜和苹果的重量,利用课件演示西瓜和等量的砝码在天平上保持平衡。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4千克,1千克= ,从而引出问题“这个西瓜可换回多少个这样的苹果”。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出对西瓜的估算及天平中的平衡,加深学生对等重换的印象,又从苹果与西瓜的代换中得出等量代换的方法。当教学目标达到一定要求,又即时把“代换”由重量迁移到价值代换,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拓展了对“换”的进一步了解,使学生了解不同物品按一定规则是可以互换的。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正面迁移到教学目标中,初显数学“换”的思想,从问题入手,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引导学生在已有信息中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  3、利用直观演示,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数学问题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给学生看,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对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等。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演示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 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生动形象的动画来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增强课堂了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4、巧用动态模拟,将数学问题趣味化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小学生对于学习目的体会不深,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巧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模拟动画,将数学问题趣味化,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感观上受到冲击,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好奇感、独特感与直观感,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进行简单排列与组合教学时,先通过播放动画片《西游记》引出问题:“当唐僧给三个徒弟照相时,三个徒弟的位置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然后设计拖动游戏,模拟人物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顺畅自然地在学生头脑留下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的印象,为以后学习这类知识做了心理准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乐于参与,情绪高涨。‎ ‎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遵循数学课的特点,通过不断尝试与创新,打造高效趣味数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  参考文献:‎ ‎  [1]‎ ‎ 邓小兵。婧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与创新[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3.6[2] 杨冬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