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论文之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历史是由鲜活的人物、事件组成的,如何凸显历史课生动、有趣的一面,改变历史课“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距离感和朦胧色彩,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探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的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课堂的触角也不断得到延伸,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采用音、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历史的空间、动态概念,激活其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实现历史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指导。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我曾做了些尝试,有一定的收获,我将其归纳为“七优点三避免”
。分述如下:一、科学性性强、实效好初中历史教材侧重趣味性,以历史人物事件过程性知识为主,理论分析要求不高,它的编写符合了初中学生重直观感受,逻辑分析能力不足的生理心理特点。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手段教学是符合初中历史教材特点和初中生心理生理特征的,是具有科学性的。融文字符号、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符合对人脑的科学使用。科学证明人脑左右半球是有分工的,多媒体教学可使大脑两半球功能互相结合共同参与信息处理,同时刺激大脑两半球,使思维交往频率加快,较之传统的讲述法更符合科学,更能充分发挥大脑的功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且历史的功用在于借鉴和启迪而不在于记住那些陈尸枯骨、琐碎的事件,学生也不是装载知识的书橱。传统教学中,教师常疲于完成教材上基本知识的传授,较少顾及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而多媒体教学有容量大、节奏紧、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为教师灵活机动的教学、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创造了条件,学生不再是一个书橱,而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品味人生,思索现实、预测未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潜移默化,影响其人生发展的轨迹。
二、直观形象生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如在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图表,用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两个录像片段和五幅海峡两岸科技、体育、文艺、商业、民间交流的照片,通过准确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看本”,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的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丰富有趣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历史是一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科,有很强的趣味性。但传统的单一死板的接受性学习,容易使学生厌倦,丧失对原本兴味盎然的历史学科的兴趣。而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可将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图片绘画、新闻报道、知识竞赛、游艺活动、影视的收听收看等融入历史课堂,如讲述《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时,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神曲》的朗诵及《哈姆雷特》剧目片断并用大屏幕展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察感悟历史,进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探幽索隐、深化知识、发现规律。在调动学生有意注意的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以直接兴趣为基础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情境性
精心创设的历史情境,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使学生跨越时空、地域的鸿沟,拨动学生的情感,从内心自然接受和形成历史观感。过去单靠教师的语言讲授创设历史情境,有点苍白和单调,如今多媒体演示教学可图文并茂、声情兼具地再现历史情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多了些内心体验和感受,更利于将形象与思维融为一体。如在讲《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时,我先放了一段卢沟桥事变记录片,让学生领会日军精心策划、突然进攻的阴谋及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宁死不屈保卫祖国的精神,然后,我又展示了南京大屠杀的几个录像片断,让学生体味中国人遭受日军蹂躏的惨痛一幕。短短几分钟,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及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少同学还就当今的中日关系发表了见解。通过这段学习,学生的思想接受了洗礼、心灵受到触动,使“教”与“化”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
五、动态性强变化的事物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抓住人们的注意力。从人们的视觉上来说,传统的教学是静态的,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各项器官为学习服务,而多媒体演示教学有很强的动态性,可通过设定、Flash动画、影视等手段,化静为动、化死为活,调动人们的视听器官为学习服务。如讲《“解放者”的风采》时,我用动画将“三角贸易”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看到黑奴贸易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从而体验它的残酷和野蛮。这种模拟,使教师少费口舌,学生又能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节奏紧容量大
历史课内容多、头绪杂,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陷入忙于板书、忙于描述那些学生看不到的人和事、忙于讲解那些学生费解的概念,结果也只是完成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如讲述《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本课的内容多且杂,利用多媒体事先准备好板书、法律资料、图像图形、影视音乐等信息,不仅省出了板书的时间,而且直观形象的资料、图文影视、图示板书将教师费尽口舌描绘讲解的人、事和概念以形象化、简单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知识容量增大,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
七、美的艺术多媒体教学是教育、技术、艺术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帮助学生撬开智慧大门的杠杆,但传统教学,由于受教师字体、时间、黑板的限制,一时匆忙信笔涂鸦,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演示教学所出示的是事先精心准备好的板书,字体美观适中,还可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布局,这种醒目、美观、鲜明、合理的板书能使学生形成视觉快感,得到美的享受,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对学习不无裨益。同时,教学中穿插的精美图片、优雅音乐也能给学生美的熏陶。
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走入误区。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避免一些错误的倾向。首先,应避免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师生互动作用的倾向多媒体历史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忽略了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也忽视了教师自身的资源,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而这些又能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感召。这样便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老师和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只须动动嘴皮动动手,支嘴皮,一般只是把屏幕上的内容再说一遍,稍微好一点的呢,再把有关的内容说一遍,最差的就是那种由于大屏幕的存在而显得教师的存在成为多余的了。动手呢,只不过是点点鼠标,除此以外手好像也成了多余的了!这样,教师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这种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成为机器的主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少了,直观的刺激多了,原本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多媒体的过多使用而逐渐丧失,多媒体本身的刺激逐渐麻木,学习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中,老师要仍是不可缺少的主体,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而不是要削弱或代替教师的作用,让学生一味地接受。其次,应避免在历史课件制作和网络化教学中存在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特点的倾向历史课件和网络化教学的直观、生动是其特点,但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而很少思考这个形象性、生动性会对课堂教学起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堂中心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声音的变化多端等方面,从而弱化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目的,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像有的老师制作的课件,色彩艳丽、动感十足,四通八达,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易喧宾夺主,历史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魅力也没有体现出来 ,学生从中不能体会历史思维的乐趣和感受历史情感的熏陶。用一句俗语就是“外行看热闹”
,热闹之后学生记得多少,理解多少呢?恐怕教师本人都没有把握。所以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亟待纠正。最后,应避免在运用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向学生收集罗列知识过多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从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它是一门严肃的社会学科,具有内在的规律和理论,通过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基本史实,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正常人在45 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都有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正是这种传递知识的快速性容易使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时,盲目加大知识的容量,而不考虑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理解程度和能力的培养情况,不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联想的空间,结果学生接受信息过多,造成“死机”。而且眼下有关的历史影视、资料、图片举不胜数、鱼龙混杂、真假难辩。如不加以谨慎选材,只一味地加以罗列,容易让鱼目混珠的材料走上课堂,导致误导学生、自食恶果、事倍功半。这些情况都应该尽量避免。 总之,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要扬长避短,使古老的历史学科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焕发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