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心得)之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复式教学有感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复式教学有感 ‎ ‎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复式教学有感          炎陵县鲁坑复式教学实验小学教师   马水文        [内容摘要]  复式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课堂教育教学艺术。本人根据新课改标准和特级教师、全国著名复式教学专家马安健老师探索出来的复式班课堂教学“短动”教学法和“四步教学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进行复式班课堂数学教学的探究,实现了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和马安健老师探究出来的巩固复习,诱导入新,疏导解疑,消化提高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  复式教学 数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复式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课堂教学育艺术。它是在同一教室里编排两个或两以上年级,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与单式班同样的教学任务,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今天,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引,我融合特级教师、复式教学专家马安健老师复式班课堂教学“四步教学法”和“短动教学法”的教学法(见《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第二辑《复式教学实验与实践》第97——107页),根据复式班课堂教学的“动”“静”规律,进行复式班的数学教学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一、    深刻理会新课改教学理念,融合复式班课堂教学“动”“静”‎ 规律新课程标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习惯。有人认为在复式班的数学教学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思维。我认为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逻辑思维强的学科,儿童的思维方式需要各种环境和条件,才能达到教学所定目标。复式班课堂教学线路是“动”“静”结构规律,他是在一堂复式课中,依赖“动”“静”轮换、交替的方法,把教师各年级的教与各年级学生的学紧紧连接成为一各教与学的整体。这条教学纽带正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完全吻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及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空间。因此,他不但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合作、互教互学、促进发展的和谐教与学环境。二、设置情景,提高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复式班的数学教学关键是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质量与效益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新的情景,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求知欲望。首先,我通过创设情景,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我教四年级“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在教学线路安排上首先安排“静”,根据马安健老师《复式教学实验与实践》一书“四步教学法”的第二步的“诱导入新”,利用投影仪布置这样一题自动作业题进行导入:唐僧师徒四人从西天取经回来,正赶上中秋佳节,皇帝特意吩咐御善厨做了一个大月饼慰劳他们,悟空捧起月饼说道:“师父,您吃这个饼的1/3,八戒、沙僧各吃苦1/4,我吃1/6”‎ ‎。八戒一听很不高兴地说:“师父,我肚子大,吃得多,应多分得我一点给我,我要吃这个月饼的1/6,大师兄吃1/4。”悟空听了大笑,马上切了1/6给八戒。师徒四人有说有笑地吃了月饼,悟空问八戒:“呆子,究竟是1/4大,还是1/6大呢?”同学们,你们谁能帮八戒回答这个问题?同学门一个个学得津津有味,各小组都小声的讨论着,等待着老师直接教学的到来。三年级的教学线路是安排(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首先在投影屏幕上展示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古时候,有一天30只猴子爬到一棵大桃树上摘桃子,一会儿把桃子全部摘完后,数一数正好是500个。这时,一只狐狸走过来,看见桃子,口水往下流,它说:“我帮你们来分。”猴子们同意了,它在纸上一算说:“你们看500除以30等于16余2,你们每个人分得16个桃子,剩下的2个归我分得吧!”小猴子点了点头,各自拿着16个桃子准备走。这时,老猴子说:“狐狸,别耍花招,我们可不会上你的当。”为什么老猴子说狐狸耍花招?然后再进入新课,这样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喜欢探究,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能力和习惯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复式班教学教师的直接教学时间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长,教师只能做一些指导、启发性的教给学生一些掌握新知识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从表面看它是一个劣势,教师讲不透。但我们剥去“外皮”‎ 看内涵,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解读复式班课堂教学所生成的“动”“静”结构教学线路,对教与学,导与思,讲与练,是潜在一定的优势。这一平台,是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把学校比作是工厂,教师是机械手,学生就是一台大机器,真正出产品还是要靠机器自己转,机械手只能起一个发动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扮演的角色他的定位应是设计师,设计蓝图,定好坐标,只能起指引、指点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去发现,去探究,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对所学的知识易记难忘,达到终生收益的目的。例如,我教三年级“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时,首先让学生用火柴棒摆出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量出这个正方形四周的长度,并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找出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很快理解了计算周长的方法。有的说:“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有的说:“边长×4”。教师加以肯定:“两种方法都对。”但是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可以把相同加数连加,变成乘法计算。由此得出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学生再动手摆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找出正方形与长方形四条边的特点与规律,长方形四边不相等。教师问: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看图形,去思索、去讨论、去发现,有的说:“有两条长边相等,有两条短边相等,可以把两条长边加两条短边,即:长边+短边+长边+短边=长方形的周长。”有的说:“‎ 量出长边和短边的长度,然后把四条边加起来。即(长边+短边)+(长边+短边)=长方形的周长。” 有的说:长边×2+短边×2=长方形的周长。还有的说:(长边+短边)×2=长方形的周长。我把同学们在兴奋探索出来的方法都一一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掌握“条条大路通北京”的道理,但其中还有通往北京的捷径,同学们又热烈争执寻找,得到了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捷径是:长方形周长=(长+宽)×2的道理。    三、    发挥“动”“静”线路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是“教学之本”,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改变教与学的方法,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复式课堂教学的“”动“静”搭配规律,就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充分的时间练习,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复式班课堂教学所生成的不为人们意志所转移的“动”“静”结构线路规律,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搭起了一个好的平台。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是台上“唱戏”‎ 的,学生是台下看戏的,那种依赖性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应要转变那种压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我能学,我会学。我认为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潜在着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独立性教育在课堂教学很重要,特别是对复式课堂教学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堂教学中对另一个年级的学习就会受到干扰。我在复式班数学教学中,在进入“动”(直接教学)的年级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点拨、疏导新知识;进入(静)的年级,充分发挥自动作业优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出示了这么一道题目。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6厘米,宽都是3厘米。如果把他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拼成一个长方形呢,他的周长又是多少?有的同学不加思考的举手说:“它的周长就是把原来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周长加起来。”也有的说:“周长=(6+3)×2×2=36”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按题目中的长和宽,剪两个同样的长方形,然后各组拼图,合作探究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加上教师在拼成图形的重合线段上画上一条醒目的红线的点拨,使学生知道这两条重合线段在图形内,不要计算。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用这样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马安健著作《复式教学实验与实践》  教育部特级教师计划 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第二辑  2004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3、马安健著作《复式教学践谈》  1984年6月初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4、王德苓、马安健、蔡百成编著《复式教学简论》1993年5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5、王德苓、刘旦元、申克端、马安健编著《“普九”‎ 中的复式教学》--------复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2000年2月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6、1955年产值湖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撰的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使用教材《复式教学》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