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语言积淀校本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校本课程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鲜明标志,对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学校特色的创建、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助推作用。与此同时,校本课程走进课堂也给师生带来了一片崭新的、集机遇和挑战与一身的广阔天地。面对这一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至关重要。几年来,我在实施我校确立的“语言积累”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在阅读中积累、在过程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点滴经验。
一、在阅读中积累
我校的语言积累校本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超越文本的、成语、对联、古诗词、名人名言等内容的阅读,对国家语文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延展,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目的。所以,在阅读中积累,成为学生学习这一系列校本课程首要的学习方式。但是,长期大量的阅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采取多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学习的基础。为此,我尝试以下阅读方法并取得了实效。
(一)接龙法
即运用借鉴古诗中“顶真”
的方法,前一段阅读内容的尾字与下一段阅读内容的首字字同或者音同,如此连接成龙,长度因背诵内容长短而逐渐延长,这样在阅读中不断巩固所学、添加新知,在加以小组竞赛、阶段验收等方式的考核,学生的兴趣自然浓厚,学味盎然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接龙的方法也逐步丰富起来,衍生出了“排序接龙”(即按照数字、季节等顺序接龙)、“生肖接龙”等诸多方法。
(二)变读法
多年传统语文阅读学习,使学生习惯、甚至厌烦了常规的阅读方法。超越文本大量的阅读任务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拒绝阅读。所以,变革阅读方法、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新鲜感和学习欲望是必须注意的问题。为此而研究和变通阅读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变阅读主体
阅读的主体无疑是学生,但不应该完全是学生。在实施校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确立“和学生一起读书、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观念,变“学生阅读”为“师生阅读”。这样,阅读的主体就会发生变化,学生的阅读获得了教师的引领和帮助,读书成为一种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极大有助于校本课程学习。
2、变阅读方式
结合阅读内容,改变传统阅读方式。如结合古诗词的音律特性,效仿古人和曲吟诗之法,深刻理解古诗之意,切身感悟诗人之情,把古诗谱曲或配曲,让古诗回归原始,创造意境,效果显著,由此衍生出了“古诗配画”、“古诗改版”等诸多方法。
3、变阅读时间
阅读要找好时机,在阅读时间的确定方面要慎重考虑,一般最好安排在早晨,或者其他学生头脑比较清醒的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长短上也要酌情考虑,尽量不要产生阅读疲劳,以免影响阅读效果甚至产生阅读“负效应”。在“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选择之间,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对阅读的运筹和把握。
4、变阅读内容
把阅读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如搜集古诗中涉及四季的诗歌,按照季节顺序逐季诵读、把对联按照一定规律归类整理,如读书联、励志联等,逐类阅读等,便于学生积累和掌握同类内容的规律。
阅读是积累的基础、方法是阅读的保证。只有掌握了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才能保证积累的数量和质量,起到最佳阅读成效。
二、在过程中感悟
校本课程的教学不仅关注结果,更加关注过程。古诗词、对联、成语等学习内容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语言文化和深奥的历史人文哲理。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只具备初浅语文素养的小学生来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和快乐。
(一)触景生情法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情景需要最真切的语言去表达,特别是成语、古诗词等,往往在对应的情景里能够简洁、高雅地表述。
例如母亲节,为了让学生体会母爱,我们重温《游子吟》,依托母亲节这一背景,烘托古诗的深刻内涵,并且结合学校德育处开展的家庭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通过实践体验触发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刻感悟浓浓母爱和依依深情,取得了诗情并茂的效果。
(二)巧用事件法
生活中,很多事件的发生对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语言有着重要作用,如能巧妙运用,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班的一位同学犯了错误,被值周教师送到班级,这位同学面对班级师生羞愧难当,为了帮助他摆脱尴尬,我要求他说出能够表达此时心情的成语,他说了“无所适从”、“无地自容”等,通过他的切身感受,同学们对这些成语有了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三)延展感悟法
很多古诗、成语、对联背后都有故事、人物历史背景,这些延展知识的涉猎和掌握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大有帮助。
例如:学习曹植《七步诗》的时候,文字的表面很好理解,但是真正的内涵却不能真正从诗句中直接表达出来,为此,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曹氏兄弟为了争权夺利骨肉相残的故事,乃至了解曹植七步为诗作展现的卓越文采和过人智慧,这些背景呈现的铺设,让古诗的内涵全盘托出,学生的感悟也由难到易、由浅至深。
总之,语言学习过程中感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建立在丰富的语言积累之上,依托外部环境与内心感受的结合,丰富和深化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为语言文字的运用创造奠定基础。
三、在学习中运用
“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与教学文本的熏陶使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领略到了语言的魅力和博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地进行理解继承、创新运用,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种形式:
(一)原版引用。如:一位学生傍晚在操场上看到夕阳的余辉时,不禁吟诵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位同学在写《春游》时,写道:看到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我想起了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写除夕时,许多学生引用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名同学在写菊花一文时,引用了元稹写的《菊花》中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句诗的引用真可谓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体现了学生在对所学的理解和感悟基础上的巧妙的、独具匠心的运用
(二)改写妙用。如:一次要求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时,一名同学描写的是星空,在结尾处发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天天检点人间事,唯有星星不世情。”她的这两句诗是依照罗邺的《芳草》一诗的后两句:“年年检点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来改写的,她这样一改写耳目一新,而且使文章很富感染力,可以说她不但学会了,而且会用了、会改了,在原版运用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三)创新运用。大量的超越文本的古诗词阅读,不仅是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激发了一部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研究了古诗词的创作规律后,也能够写出一些古诗来。
学生作品之一:
夜
月朗星稀随风游,
竹瘦影斜道无忧。
迷人夜色风光好,
万般情思何所求?
学生作品之二:
晚 景
繁星闪闪如眨眼,
明月弯弯似行船。
众人皆睡我独醒,
美妙景色在眼前。
这些略显稚嫩但也颇显成熟古诗,集中表现了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成果。通过创新运用,学生对于校本课程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快乐,把校本课程作为一片快乐的天地,尽情的享受积累、感悟、运用语言的快乐。
总之,校本课程是惠及学校、师生乃至未来的一项教育工程,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做实、做新,使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插上腾飞的羽翼、奠定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