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培养质疑能力,拓宽探究空间
主题词:质疑 方法 探究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实践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也是个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①、营造宽松氛围,留给质疑空间;②、引导学生会疑,拓宽探究空间;③、尊重质疑理解,允许有独立的空间。
“探究性阅读”实质上是一种“问题解决式”阅读方法,它以“问题”为核心进行探究性、研究性的阅读。它是一个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的阅读中,应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拓宽探究空间。
一、 营造宽松氛围,留给质疑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怕的创新精神。然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
仍然是我们习惯的课堂模式,这种模式使大部分学生成为学习上的盲从者、旁观者。
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是学生勇于质疑的前提,而老师正是这种氛围的营造者。如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一位学生一个句子连读三遍没读好,把其中的“耸”字漏掉了,同学们笑了,她却莫名其妙。我说:“你太紧张了,丢了一个”耸“字啊,没关系,再来一遍。老师相信你这遍肯定读得不错!”这样的细节,看似琐碎,却营造了一个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当我提出“读完课文后,你们有什么疑问?”时,学生踊跃举手,纷纷提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物产多?”等属于自己的问题。
质疑不应是学习佼佼者的权利,而是每个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教师要肯定每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合作完成等形式来扩大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营造人人参与,全面深入探究的氛围,从而发展每个学习者的潜能。
二、 引导学生会疑,拓宽探究空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尽量的变教师的问为学生的问,这就需要让学生做到会疑。引导学生会疑有以下做法:
一)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各种水平的提问。
学生设计水平提问大致有以下四种
、感知性提问。如:詹天佑克服了哪些困难?
、理解性提问。如: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个杰出的工程师。
、评价性提问。如:在这个句子中,用ΧΧ词比用ΧΧ好吗
为什么?
、创造性提问。如: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既是本段的中心句,又是全文的总结句,把它作为课文作为最后一段不是更好吗?老师
要引导学生不停留在直觉型的质疑上,而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思辩型和探究型的质疑。
二)让学生掌握不同阶段的质疑重点。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不同阶段是有不同的质疑重点的。在初步感知课文阶段,可抓“写什么”质疑。在深理解阶段,可重点抓“为什么”和矛盾处质疑。在消化阶段可重点抓“怎样写”质疑。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方法质疑。
用比较方法找问题是质疑的好方法。例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中三处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它的含义是什么?最后使用时,“别了”的后面为什么标上感叹号?
、引导学生能从矛盾中质疑。
《十里长街送总理》有这么一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师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出问题。一位学生提出:“焦急是着急的意思,而耐心是不着急,‘焦急而又耐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一质疑很有质量,通过探究,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词语,理解了人物的感情。
、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
在课始抓课题质疑有利于学生运用预测、猜想的方法理解课文思路,以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飞夺泸定桥》,一位学生质疑:题目中的“飞”“夺”各是什么意思?文章重点写什么?“飞”“夺”这两部分怎么连接的?这样,学生就能对照自己的猜想,主动有效地阅读课文。
在课中可回顾课题质疑,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再回顾课题质疑:写到这里,为什么还没讲到“只有一个”,课文这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及课题有什么关系?这一问,就促使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结构。
、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质疑。
词句教学在小学是十分重要的。要更多让学生在品词句中提出问题,如上《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学生抓住人物动作、感情的关键词语进行了质疑:“敏捷”是什么意思?如果把“敏捷”换成“迅速”、“灵敏”、“熟练”行吗?这里为什么用“扔”而不用“放”
?还要注意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难句进行质疑,如涵义深刻的句子、长句、情感强烈的句子、在课文结构上有逻辑关系的句子(过渡句)、归纳总结的句子等等。
、引导学生从课后练习题中学习质疑。
教材中课后有不少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大都是质疑的典范。学生可以参照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方法学习提问。
、要教会学生从多方面质疑,特别是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文字方面去质疑。例如,从推敲重点词语、探究内容联系、学习表达方法、突破重点、难点等方面质疑。
三、尊重质疑理解,允许有独立的空间。
一)要尊重不同见解。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如上《蒙蒙西雨》一课时,“针对小玲和妈妈之间有哪些分歧?你认为谁的意见是正确的?”
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是小玲的妈妈对的,因为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讲到做到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有的说小玲也是对的,她关心妈妈的健康,作为女儿这是应该做的等等,我都给予鼓励,尊重他们的独特的理解。
二)鼓励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在交流和合作中接纳别人的意见,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一开始就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课题中用‘借’,而不用‘骗’、‘盗’等字?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想弄个究竟,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读课文,读后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归纳出了用借的好处。一是说明有借必有还,到以后战斗的时候归”还“:二是用”借“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为人;三是与文中的有关句子相照应。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领会了文章的内涵。
三)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由课内探究阅读拓展到课外,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使问题探究更广泛、更深入,雪球越滚越大。
如上《秦始皇兵马俑》一课时,文中涉及秦始皇、兵马俑等许多历史知识,在学习前与后,启发学生利用课外书、网络进一步进行探究,实现知识性迁移,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自悟、自得知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