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4-28 发布

小学科学(心得)之激发学生对常识学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激发学生对常识学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 ‎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兴趣是学习的能源、发展知识的原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对常识学科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根本,引发学生对常识学科的兴趣是上好常识课的前提。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 ‎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常识的兴趣。‎ ‎  在常识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不断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后,可以自始至终使学生处在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不断产生解决问题的要求。如教学《空气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先请学生设想,怎样感受看不见空气的存在?通过讨论和实验,学生看到空气从水中逸出时产生气泡,间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接着再让学生想一想,有没其他方法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呢?这时可通过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使学生看到空瓶并不空,水流不进去,说明空瓶里面有什么东西存在,这就是空气。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设想,能不能用耳听到空气,用手摸到空气,用皮肤感觉到空气的存在。这样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空气,初步懂得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感知。这样,使一些学生感到枯燥难懂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并在探索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较好的发挥。‎ ‎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常识的兴趣。‎ ‎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整天把孩子限制在死记硬背、死搬教条上,必定事与愿违。如能在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晴天、雨天和阴天》一课时,一开始就用谜语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在雨中都不见。”“清晨忙赶路,路口挂帐幕,用手拉不开,只等太阳来。”又如讲《黄山四绝》一课时,使用一段风景录像帮助教学,能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去感受:黄山的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黄山的迎客松刚毅挺拔,瞬息万变,气象万千;黄山的泉等。这样通过看录像,学生能体会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的含义。在讲《植物的果实》一课时,可先启发学生猜谜“身穿绿衣裳,肚子水汪汪,生的孩子多,个个黑脸庞。”学生猜出来后会很高兴。再学习有关果实的知识就会更有兴趣。‎ ‎  三、运用精彩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常识的兴趣。‎ ‎  ‎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知识少,实验经验不足,所以对抽象的科学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不少问题。加强教学中演示实验,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磁铁》一课时,可首先准备两个带有磁铁的小车,这时告诉学生:“当我用其中的一辆小车靠近另一辆小车时,我想让另一辆小车倒退它就倒退,我让它前进它就前进,你们相信吗?”学生可能回答:“不信”,我在通过实验验证我的说法,学生看了实验后会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明白其中的道理,学习兴趣就会十分高涨。通过操作有可以得出:“相同的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的结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四、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常识的兴趣。‎ ‎  开展科技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大自然,有利于学生较长时间的进行观察实验。由于这些活动灵活多样,寓科学教育于活动之中,富于实验性和创造性,它正好适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研究自然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参加栽大蒜、种花,并进行不同阶段的观察实践活动。由于这些植物生长周期长,教师指导起来难度大,于是在栽种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的种养方法,而且还要告诉他们种蒜、栽花的知识技能,学生就会有目的,自动地参加管理,并坚持天天观察,这样学生即学到了书本知识,又在实践中接受了锻炼。‎ ‎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常识的兴趣。‎ ‎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对常识课教学来说,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至关重要。学生对教师较感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质疑问题;教师热爱学生,随时把握学生的脉搏,才能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尊师爱生。双方有良好的情绪体验,自然就有可能顺利地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场所,其主阵地是课堂,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的观念。真正让学生参与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  自然科学内容本身是十分有趣,它的涉及面广,只要教师善于组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不能只停留在兴趣本身上,而要不断引导,把这种直接兴趣发展成为学生爱好自然科学的志趣,进而成为学生献身科学的志向。‎ ‎  参考文献:‎ ‎  1、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第65——73页 2001年12月 ‎  2、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田文霞《教学论坛》第330页 2002年1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