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
新课程标准实施多来年,许多教师将课堂作为实验室,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努力地践行新课程,试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但是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的偏差,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当的做法。本文拟从一些现象中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理性。
一、“情境”游离于教学内容,成为靓丽的包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教师为情境的创设绞尽了脑汁,由于刻意追求情境,导致许多情境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有的甚至于把情境的创设简单地等同于卡通人物。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先利用课件出示了蓝猫的形象,并绘声绘色的说:“小朋友们,蓝猫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接下来,教师又说:“瞧,蓝猫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那是什么呢?” 在教师拿出一盒蛋糕时学生更兴奋了。但接下来教师就带领学生分蛋糕,蓝猫再也“不见踪影”
。虽然这位教师的设计符合了小学生喜欢卡通人物的心理,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蓝猫究竟和这节课有多大的关系,除了给学生带来一时的兴奋之外,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究竟有多少帮助。这种所谓的“情境”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深层次的需求,充其量仅仅是个靓丽的包装而已。
要让情境真正地为教学服务,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情境的创设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要突出数学的实质,要让学习内容本身吸引学生。其次,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合乎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亲切。再次情境的创设要有挑战性,能成功地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生活”脱离于学生实践,成为美丽的点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和掌握数学。这样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但如果我们对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不能准确地把握好什么样的生活素材才是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所选的素材又怎样与学生的数学知识巧妙整合和链接都值得大家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
有位教师执教“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创设了学校新建教学楼,各家工程公司竞标的情境。教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参与竞标,并在选择信息的同时体验百分数产生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工程竞标并不是很懂,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与教者设想相差甚远。再来看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这堂课,他将足球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对于足球学生是特别热爱的,所以不言而喻是真正打入学生的内心,牵动着学生每一根兴奋和想学的神经。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基础,当学习的内容确实是学生“熟悉的风景”,确实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结合,他们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也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赞扬”多而廉价,成了漂亮的装饰
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将更多的视角用来关注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倡导课堂激励。于是,许多教师都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课堂有了“嘿嘿,你真棒”的掌声;有了“你真会动脑筋,说得太好了!”的评语;有了点头表示的肯定,学生的额头上、身上也有了五角星、笑脸等战利品。虽然这些教师都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但是有时候赞扬显得是那样的廉价。如果一个不太精彩的回答也能获得一片掌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能让教师翘起大拇指。这样多了学生会变得熟视无睹,效果也就差了。
我们知道,再好的菜吃多了也会腻。虽然赞扬是很好的激励手段,但是用得太过频繁,反而会导致激励性功能的淡失。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激励性评价当作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漂亮装饰。
新课程理念是在与实践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提升的,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实践,即时反思,即时改进,才能真正使新课程改革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