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8 发布

体育(心得)之论艺术设计中的商业美学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体育论文之论艺术设计中的商业美学 ‎ 湖南师大美术学院研2005级艺术设计学(410000) 宋文平摘要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艺术品的美离却了原始意义上的单纯的美,沉重的生存压力和强劲的经济效益动机,使得商家的任何艺术商品设计都必须受消费者需求的支配和调控,任何具有卖点的艺术品都具有美学和商业美学的二重性;自觉地用商业美学指导艺术品生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广告、宣传画、标志、服装、家具、电器、动漫等艺术设计中更是充满了商业美学的智慧,其画面构图与颜色的运用不再是设计师天才头脑中的任意组合挥洒,而是在商业魔棒的指挥下绞尽脑汁迎逢消费者的苦心调配;受经济效益驱动而产生的惊人美作,特别是为迎合市场受众心态而制作的充满诱惑力的奇异造形、绚丽色彩、饱满构图更是商业美学的最好注释。‎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商业美学  卖点  商品美学的二重性  标志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      一、美的实质----创造物质性和功利性 ‎     ‎ ‎ 1、美是具有创造物质性的,美不是虚无飘渺的幻想,而是实际存在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具体形象。首先美必须依赖自然的客观物质、人类社会现实生活而成为感性形式的存在。对于人类而言,美也不是纯粹的主观意识,艺术作为艺术家审美心理的物态化,尽管是艺术家能动创造的产物,但仍不能脱离开物质形态。一方面,它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必须以自然界中的物或社会现实中的人和事为参照物,它的审美对象是某种物质对象,不然艺术的创作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所以,无论是现实美的创造,还是艺术美的创造,都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活动,而是依赖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改造活动。另一方面,它还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载体和形式,如果艺术失去了语言、色彩、声音、形体等借以传达艺术信息的物质媒介,艺术美更无从谈起。因此美必须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为基础和前提,。离开了物质,美也就无所附丽。这就是美的物质性。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其艺术美的体现尤其突出,如它的主题创意、细节刻画、构图安排、造型设计、色彩的运用更是离不开社会生活。观众所喜爱的作品就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体现现实生活中的美的特征的总和,许多优秀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引起观众的震撼、共鸣,是因为它体现的主题,反映了社会反映了生活反映了现实中最普遍的话题,牢牢的抓住了人们的心。由此可见,美的本质是创造物质性的。‎ ‎      2、美具有浓厚的功利性。人类之所以追求美、创造美,就因为它对自身有利、有益、有用,美的社会效用性不仅表现在精神功利性上,更表现在物质实用性上。艺术作品的表现,也是以物质实用功利性为基础的。‎ 美又是人类创造的,没有高智慧的人类存在就没有所谓美的产生。美不是单纯的自然体现,而是通过人的感官附带个体的因素来感受来表达的, 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并把自身的感受附加其上,如崇高、壮丽、雄伟、美丽等等。 月缺与花残,是自然界的常景,只有愁人才会黯燃泪下。从自然界本身来说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又是因人的感受而异的。而人类在创作艺术作品欣赏艺术作品时又把这种不同的感受表达出来了,从而引发了美的物质性和功利性。‎ ‎      二、商业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商业美学是一种原理,属于观念性质;美学是商品的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任何商品的设计都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当先的原则。当设计者带着产生经济效益的目的去开发、设计一个产品时,必然要对消费市场进行考察、调查研究,就会考虑到消费者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包括风土人情、人文)环境,特别是特定消费者的实际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当他调查了环境并运用这两种需求来调用美学进行艺术产品设计时,其材质、构图、颜色、形状等就会随需求而调配,这样设计出来的艺术产品才会吸引人们的关注而形成眼球经济以至成为卖点,产生经济效益,这就是商业美学。凡产品的设计无论内在抑或外在的美,如不适用消费者的实际与心理需要以及与当地环境不相符时,其设计再美都不美,甚至而成为丑,不可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艺术产品设计中的美学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商业美学是艺术设计的实质。任何具有卖点的艺术产品都具有美学和商业美学的二重性,这是客观存在的。‎ ‎      三、艺术设计中的商业美学 许多艺术作品中,它的设计都 以商业利益为最终目的,根据客户的需求,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更多的贴近商业的赢利性,推广性,宣传性,它体现出来的美必须是满足某些条件让客户满意的美,如 标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服装设计、动漫游戏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工艺设计等。‎ ‎      1、标志设计。标志设计是体现商业美的一个大众化设计,它属于艺术设计,但具有浓厚的商业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图案设计、而是代表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符号,并兼有艺术欣赏价值。它的构思有别于单纯的艺术创作,它涉及到企业和一般民众,具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其中要考虑主体方的想法、要求,和地理环境的制约,还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消费心理,又要顾及到同行的竞争,和产品的独创性等等,一个小小的图案,就充满挑战性,它要求设计师备具各种综合知识,不但要有很高的设计能力,懂得符号学、美学、文学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销售心理学、市场学等,让作品体现企业内在气质,构成了企业形象的基本特征,同时具备市场商业美,从而满足客户的需要。如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是以方孔钱币的造型,来体现银行是从事金融业的特征,以中国传统的颜色—‎ ‎---红色来表示工商银行大众化普遍化及其勃勃生机而引起人们的喜爱,标志的中心是变形的、厚重的“工”字,重点突出是工商银行,“工”中间又断开了一点,小分而大合,寓意必须要有客户银行才能得以生存,而两边呈对称形状,体现出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互信的依存关系,强调了客户的重要性,设计手法的应用,强化了标志的语言表达力,中国汉字与古钱币的结合既体现了中国历史攸长的文化底蕴,又充分体现了现代的经济氛围获得人们的喜爱和认同。因此说,标志设计艺术首先是商业艺术,是为商品服务的,它的艺术性隶属于商品美学。‎ ‎      2、时装设计,它也既是一种商品又是一种艺术.它是体现商业美的典型艺术设计。一件设计得好的服装, 既要考虑款式、色彩、面料又要考虑消费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消费层次,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从而达到抢售一空,赢利满钵的效果,就必须要研究因商业而引发出的商业美学,从商业的角度来考虑设计的生存、来考虑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只要设计出来的服装是时尚的、新鲜的、好看的、符合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消费者就会不啬花钱去购买,对于服装设计家来说,偏重的可能是艺术方面的研究.但在服装厂家、公司眼中,首选的是市场,设计出的服装有市场才有价值,设计要得到消费者的喜爱,体现商业美才能得以延续。‎ ‎      ‎ ‎3、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介于科学与艺术边缘的综合性的新兴的学科,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重视,环境艺术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商业化,它的设计更是体现出了商业美的内涵。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在设计中体现出一定的商业美来迎合消费者心态带动社会消费,这样才能取得较大的发展空间,环艺设计在推动商业需求或者说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又进一步带动消费需求。比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城市规划基础,它是为满足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膨胀的人口的需求而设计的,它应该要体现城市的未来、需求、经济发展,尽量展现出城市的商业美以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外商投资及游客的目光,这样该城市才会有长远的发展空间。比如,湖南省会城市长沙近几年的规划就体现了这点:让交通畅通无阻的五一大道、芙蓉路等主干公路的拓宽建设,体现环境优美的五一绿化广场、湘江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各公路旁广场上的休闲绿化场地建设,以及市政府、省政府从闹市搬迁到郊区,大学城依偎在风景秀丽学术味浓厚麓山千年学府旁等许多建设,无不体现出一个大城市展望未来、招纳人才、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意图明显的具有商业美学的规划设计。‎ ‎     ‎ ‎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装饰设计是现今最流行火暴的一种设计,它的发展也依赖于商业美。在现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人开始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依据自己的爱好、习惯、品位、年龄来要求自己的居住环境,设计者必须要按主人的要求来设计作品,在颜色、布局、造型、结构以及各种细节的安排上,设计者必须遵循商业美的原则,以迎合主人的口味来设计才能设计出一个成功的作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才能赢利。‎ 还有园林、建筑、景观小品等环境艺术设计都必须以人的感受为主,要让人感到舒适、轻松、觉得美观,才能推出作品带动消费,无不体现商业美的存在。‎ ‎      四、结论:商业美学是艺术设计得以生存的灵魂 ‎      在现代商品经济大潮裹胁全球各个角落的时候,任何艺术设计都必须要考虑其商业性,要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获得消费者的喜爱,才能建立市场,推动消费,作品才能长存。由此可见,艺术设计要生存要发展就离不开商业美学,商业美学是艺术设计赖以生存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