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0 KB
  • 2021-04-12 发布

大学金牌教师事迹材料(物理)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学金牌教师事迹材料(物理)‎ ‎“大学物理”这门基础课,我讲了36年。作为基础课教师,教学是头等大事,上课是首要任务,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留在毕业生脑海中有关“大学物理”课程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是对我付出辛苦的最高褒奖。‎ 我于1982年元月大学毕业分配到校任教,一直从事大学物理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期间,从基础课部到基础科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一路担任基础科学系系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创新实验学院院长、教务处长。单位名称变了,兼职工作岗位换了,但从未离开过自己热爱的讲台,每年至少承担本科生大学物理课程(或实验)两个课头的教学任务,一直没有中断,用扎扎实实的行动书写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36年的坚守,为我赢得了“**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这是对我的教学工作的认可。‎ 教学是头等大事 率先落实“两个有机结合”理念 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教学对我来说是头等大事。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我认为只有教授、院长、处长站好讲台,把教学和学生装在心中,学院、学校教学的中心地位才能凸显出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每年200多学时的本科生课堂,我一讲就是36年。‎ 过去农林院校学生和专业课老师普遍认为物理学与其他专业的关联度不高,每逢教学计划调整,压缩物理课程的学时甚至有些专业直接取消物理课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大学物理课程学时少,不受重视,逐渐边缘化的囧局。‎ ‎1990年,我在职攻读我校土壤物理学科的硕、博士研究生,历经7年时间,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农科专业实际,寻找与物理学科的结合点位,发现物理学与农林科技,特别是与现代生命科学的关联度愈来愈高,以此为出发点对传统物理学内容进行大胆的系统改革。‎ 特别是2000年起,我担任全国农林院校物理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2008)、教育部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7-2012)、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以来,在农林院校倡导改革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物理学内容要实现“两个有机结合”的思想,即物理学教学内容要实现经典物理内容与现代物理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及实现物理学的理论技术与农林科技、生命科学的有机结合。‎ 我率先将这一教学理念在我校进行试点和推广。由于农科专业物理课程学时较少,过去基于理工科大学物理学的内容体系已经无法保证,对物理学教学内容进行删减、调整、拓展,必须重构适应农科专业特点的农科大学物理内容体系。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解决了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三大矛盾:即专业培养目标与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矛盾;基础课程计划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这一改革成果也受到了学校领导、专业课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我主持完成的“注重物理教改的‘两个有机结合’,创建农林院校物理系列教程”‎ 项目获2003年我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农科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2011年**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这也是对我们农科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多年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上课是首要任务 每节课都是学生一生中的惟一 教书育人,育人是根本。在担任院长、处长期间无论科研任务、行政事务多么繁忙,但给大学生上课仍然是我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热情耐心地帮助学生,让学生打心眼里感受到教学过程的真诚,使学生愿意和我交心。把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并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查阅文献、发现问题、设计方案、撰写论文。尽管物理课程在农业大学里处于基础地位,基础课老师也常被大家认为是“教书匠”的角色。但是我认为既然入了这一行,就要甘当“教书匠”,但一定要做一个用心的“教书匠”。‎ 我始终认为,尽管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但对每位学生而言,每节课在他们一生中都是唯一的。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从课堂中获益。生科创新141班李果这样评价:“王老师能把枯燥难懂的物理学概念变得活灵活现,让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并运用。”创新学院142班闫璐表示,“大物论文是我写过最清晰明白的、最满意的课程论文。我想原因在于王老师对如何写科研综述进行了清晰明了的指导。他从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引用文献、如何标注甚至连格式要求都讲得非常细致。”‎ 学生们喜欢我上课时精神饱满的教学状态,喜欢我幽默风趣、严谨认真的教学方式,课外喜欢和我约谈学习和生活,课程QQ群和课程微信朋友圈是我和学生交流的平台。作为基础课教师,能每年有10多名大学生让我写出国留学推荐信而欣慰。毕业多年的本科生们回母校能看望我这样一位基础课老师或在外地遇到时总还记得当年学习大学物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是对我付出辛苦的最高褒奖。‎ 做好传帮带 让教师由“演员”转变为“导演”‎ 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基于《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性,随着自己年纪的增大,组建高水平的大学物理团队成为我的心头大事。我把承担农科大学物理基础教学任务的教师组织起来,组成了农科大学物理教学团队,2011年获“**省教学团队”称号,2016年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我们团队实施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每位新入职教师除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技能培训任务外,第一年必须随堂听课一年。作为指导教师,我会安排其完成备课、小范围试讲、改进、团队内部试讲、面对学生上习题课等环节,其他教师都要对其讲课做出点评。这样的初期严格要求既利于端正他们的教学态度,重视教学工作,养成良好的教学风范。也利于教学技能的提升。因此,团队的整体教学效果得到师生的公认。在学校举行的12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本团队教师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 现行大学教学特别是基础课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其短板是不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自主学习、自我拓展和能力的培养(如表达与沟通能力、质疑与探索能力等)。为此,我组织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在生物物理学科研究方面有特色的几位青年教师一起,在我校创新实验学院开展以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主的农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课堂教学形式上,由讲授式转变为研究式,让教师由“演员”转变为“导演”“观察员”;教学团队集体参与授课,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学风格互补;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群策群力补充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网上、群(圈)里,经过内容不断的完善,现在网络运行正常,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研究协同攻关,集思广益,确保教学改革过程顺利进行等。‎ 在教育部质量工程开始实施后,我积极投入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组织本团队教师规划建设方案,谋划建设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农科《大学物理》作为我校首批精品课程于2007年获批**省级精品课程。我带领团队主编的《大学物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系统改革了农科物理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得到国内农林院校同行的认同,被17所高校使用。2007年获得**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对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我对教学内容一直在不断完善。2008年,我带领团队主编、多校参与的《大学物理学》和《大学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两本教材同时获得“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主持完成的教育部大学物理教指委专项教改项目“农林院校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15-2017)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