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8 发布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自我探究兴趣的培养探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自我探究兴趣的培养探讨 ‎ 刘为淼  长安镇厦岗小学 摘  要: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课程,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本文阐述了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科学的兴趣,即让学生自我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提高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效率。主要表现为:通过采用走向大自然、抓住学生的及时发现、开展讲科学故事常识活动、发挥课堂观察教学记录作用的途径,达到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兴趣、培养 ‎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课程,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和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可见,培养小学生对科学学科的探究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学科的探究兴趣呢?笔者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走向大自然,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张:“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向它探讨。”大自然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的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所以,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感知自然。泥土是低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自然物,但现代社会的小孩父母呵护,学生没有以前学生那样可以在泥土地里摸、爬、滚、打,尽情接触、认识的机会。在三年级《松软的土壤》一课,我就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了解泥土的特征。首先,我将学生带到学校生物园植物区,让学生们通过摸、压、捏等方法,区别几种不同的土质,观察它们的颜色、柔软度等,并组织学生挖掘泥土,进一步观察泥土的性状。学生发现泥土是蚂蚁、小树、小草等动植物的家园时,兴味盎然。回到教室后,我请学生把“我观察一的泥土”画下来,并用文字描述出来,同时要他们集中汇报自己的观察,并在教室的窗台上用采集带回来的泥土种植几种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还有现代的学生对天天吃的大米饭、馒头、包子都不知它们来自何方“神物”。所以我在上三年级科学课《生物大家族》一单元,充分利用学校所在位置的优势——前面是一个农产品综合市场,将一周的2节科学课调在一起,带领他们走出教室,来到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拓展——‎ 让他们充分认识日常生活中的食品来自何方的生物。这种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的科学教育活动,具有广阔的探索性质,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氛围下,既开阔了视野,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抓住学生的及时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小学生都对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也乐于发现身边不同事物,爱问为什么,爱刨根问底。其实这就是他们的探究兴趣所在。因此,每节新课结束后我都会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注意搜集日常活动中发现的与科学知识相关的趣事、疑问记录在书本上,特别是与本节课有关内容且感兴趣的话题。下一节科学课新课前我都会用3-5分钟,请学生把课外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向同学、老师汇报,供大家探讨交流。一次,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植物身体奥秘》一单元时,一个学生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一棵被大风吹到的树木,工人们把枝叶几乎都砍光了,再重新把它载好,他就非常纳闷,本身树木被风吹到就已经受伤,你还要砍掉枝叶,那不是伤口撒盐吗。于是在课前大家探讨交流时间 里他把他的疑惑告诉了大家,最后大家帮助他解决了疑惑。还有一次,刚上三年级的一位学生告诉大家,每次洗完头后,爷爷奶奶都要我擦干头发,我有点不耐烦,为什么呀?他们就不擦干容易感冒的。我还是接着再问为什么,可他们也说清楚,最后告诉我,反正别人都是这么说的。于是,我就向爸妈请教,爸妈也讲不明,我们只好向电脑请教,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湿头发上的水分要变成水蒸气,变成泄气时要吸收我们身上热量,所以就容易感冒。大家听了,都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在家里爹妈也问题讲身上被雨水淋湿了、衣服被潮汗湿了,要快紧擦干、换上干衣服,原来这里面是有科学道理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常识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较关注、愿意了解。渐渐地,大家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了。如:“钓鱼的时岸边不能有声音,因为声音会通过水传到鱼的耳朵里。”,“汽车喝了油后为什么会跑”,“多吃油盐少吃米是怎么回事。”等。学生们在“报告”中交流了各自的发现,不仅体验了发现的乐趣,更增添了探索欲望。三、开展讲科学故事、寻找科学常识答案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一般情况下在学生的脑海中,科学家们是非常了不起的,神圣的,是非常伟大的,难道伟大的科学家还会犯错误吗?开展讲述科学活动史上的奇闻怪事,特别是科学家们经过多少次失败、甚至犯过错误改正后才获得成功的过程学生会相当感兴趣。因此用科学史与科学家的故事、日常生活的科学常识问题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我在每月最后一周的一节科学课中就开展“小博士讲科学”的活动。要求他们讲科学家的故事或科学常识知识趣事,并根据故事或常识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谁能积极回答出问题,就是本月的小博士。为了争做“小博士”,每个学生都想设法回答。同时,我还开展了寻找科学常识答案活动。在每个班的图书角放一本“小博士想知道”的小册子,让学生把不明白的问题用记录下来。同学们都可以随时查看小册子,谁能回答其中问题,谁就能得到一颗星,谁得的星星多就表明谁当小小科学家的次数多。为了争当“小小科学家”‎ ‎,学生们积极请教老师、父母或书本,搜寻正确答案。通过学生们讲述科学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更多科学的探索故事,从而也促进了自我地科学神秘性了解。如《三克镭》、《向命运挑战》,分别讲述了化学家居里夫人、天体物理学家霍金高尚的人格以及对科学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这个活动开展以后,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也日益浓厚。四、发挥课堂教学观察记录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及时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就能根据观察记录的情况了解学生探讨问题的涉及兴趣方面、思维过程等,获悉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是否有趣、有价值等,从而能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调整。经验告诉我这是了解学生的探索兴趣、能力和在探索中遇到的困难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在“电”‎ 的实验中,我在一个班上课时发现:男生多的组一般有很快地发现金属制品能导电,泡沫、纸片、塑料片不有导电,而女生多的组发现得较慢。带领学生到科技制作室,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男生们大部分会集中在木工、电工、金工的工具面前,女生们会集中在厨具、针织、餐饮的工具面前;通过记录学生的实验表现情况,就能对学生的探索兴趣情况了如指掌,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教学策略,特别是在另一班上课时,学生分组注意到男女搭配,男生、女生喜欢的各类工具的摆放做到位置间隔,这样通过男生、女生差异的互补,让他们互相之间交流认识、探究,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工具的应用、实验的探究,增强了学生们对科学各方面内容的探索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几方向的尝试,现在学生们地科学的探究兴趣、特别是女生较以前大有增强。因此只要我们随时注重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我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知识,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提高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效率。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和改进,必定能为他们的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为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周军. 教学策略.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徐宏、袁学文. 小学科学校本培训指导手册.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