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看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看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作为教材、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课程标准不象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的各方面做出硬性的、过多过死的规定,而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国民某一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做出初步规定,这样就对教材、教师和学业评价提供了一个灵活的空间和选择的余地,也给学校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开启了创造思维的捷径。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它不是看学生是否理解了哪个概念,记住了哪个知识点,形成了哪种技能,而关注学生是否得到全面的发展。虽然它不象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内容、目标甚至是课时的安排,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课程标准中对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无疑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在各科的课程标准中,无论是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还是在实施建议中都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因而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情感及个性化的教学已成了各学科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闪光点。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成了目前教学改革中重视的一个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科都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改变了,才能真正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传统的“满堂灌”为学生“饥渴的畅饮”,从而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这方面的课程标准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在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及结果的要求上,尽可能地用明晰的、易懂的、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来进行描述,如体验性目标中注重学生感受的培养,表现在用“参与、交流、访问。。。”这样的词语描述;在领悟方面,用“形成、具有、坚持。。。”的词语来规定;在技能方面的迁移上用“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来提出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看教师有无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主要的是要*教师的引导。这在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中已不断体现出来。如历史课中为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可以带学生看爱国影片,如《林则徐》、《鸦片战争》,然后结合历史知识让学生讲讲其背景或其中某个人物或片段。政治课可通过参观、访问大中小型企业,让学生体验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及企业的特点。语文文学课堂不再将课文肢解成简单的几个部分。一首颇合课文意境的乐曲;几幅能体现课文情境的图片;优美的朗诵;反复地涵咏。学生在这种艺术化的教学中,怎能不怡情悦性,怎能不兴致盎然呢?于是,感官动了起来,思维动了起来,课程标准中某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也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达成。有一定审美修养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师都在试图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审美化的教学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但有些时候,我们不能不迷惑于、服务于、受制于教育的功利性目标。学生为分而学,为升学而学,教师为分而教,为升学率而教。面对着传统教育在学生脑中所造成的根深蒂固,我们的教师不免陷入尴尬之中。比如说你苦心设计了几个研究课题,让学生选择其一,通过网络或利用其它自查资料、搜集信息来写一篇研究报告时,却不得不接受学生如下的置疑:老师不如把答案写下来给我们抄;老师这样浪费时间不如让我们多背几道题;老师考试的时候有没有这道题?啼笑皆非!传统的教育已经如此深入地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无异于给他们换上新鲜的血液,如果单方面依*教师煞费苦心的设计,却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那也只能是一厢情愿。试想,我们的课程标准的某些新的理念似乎也应当让学生一起来参透、体验。教育家魏书生曾这样尝试过,课堂教学不妨教学生学点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这样在师生的相互理解中才能营造和谐的教学关系,这样也许更容易消除传统留在教学中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