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美术论文之美术课指导“互动”教学点滴谈
目前,我们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一般是导人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教师预设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美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课堂教学是美育的主阵地,美术课要建立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有利于师生产生共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互动”就是要大家(师生)共同参与。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要么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要么是以学生为主,表面上是自学,实际是泛滥自由、任其发展。这两种极端发展的教学理念都充分体现了师生不平等的关系。我认为课堂应该是“互动”的,师生不分主客体,师生是共同参与“教”与“学”。下面就谈谈近年来我的教学体会。我认为课堂互动主要有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一、师生互动——
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师生互动就是指教师在教的时候,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在学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参与进去。学生参与教师的“教”既是“教的师生互动”,教师参与学生的“学”既是“学的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被动的参加学习,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一堂课学生是否有兴趣,关键在于上课的伊始,也就是上课导入的阶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验,我感觉“互动”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个画种都有自身的形式特色。而这些特色很多都是因为使用各自特色的材料而产生技法的。作为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其笔墨技法历千年累积已精湛绝顶。我们对学生进行水墨画辅导当然不需像对成人培训一样苛求,只要强调掌握水墨画的技法精神就可以了。例如:我在上写意中国画时,并不是直接给大家教学画法或是临习中国画作品,而是设计一个“互动”游戏。在一个大画板上挂一张宣纸,师生共同在这张宣纸上面随意用墨、色、水等中国画材料、工具涂画自己喜欢的事物,我先画了几笔(随意画),然后学生争先恐后地拿着自己的笔上来,在宣纸上涂沫起来。有的同学画得黑乎乎的四处横溢;有的同学画得细细长长、清淡如水。这种“教”的师生互动能引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问题。 在学生习画的过程中还要有“学”
的师生互动。例如:学习《标志设计》一课,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标志并分类。上课时改变了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排座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改变讲台上的控制者形象,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怎样理解标志设计 ?”“ 你喜欢哪些标志设计作品,为什么 ?”“ 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谈它的特点。 ” 教师采用分组公开记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探索,大胆表现。有的说标志是公司企业的形象标识,设计是 “ 设想和计划 ” ;有的具体举例说,设计是由思维引发出的并通过计划实施的过程;还有学生说标志设计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绘制的图案名称,应用在交通、金融、通信生活中等等。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有错误的答案或偏激的争论,但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从实际生活所见娓娓道来,有的从个人的理解评论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追随学生的思路,参与其中并给予提示,及时支持或肯定学生战胜自我,参与讨论。教师的鼓励态度给了学生正面的导向,教学的结果是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再如:
创作课初始,学生们常常踌躇满志地展示同学们五花八门的小草图,想天马行空,几乎不顾及其构想是否能用造型语言来表达。他们认为,只有离奇的表现、非凡的想法才能证明自己的艺术能力;离生活越远才能越接近绘画本体。这时,指导教师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们的各种想法,从中发现蕴含着的丰富想象力和可贵的创新意识,适时地将其引向审美心理范畴,并升华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对于超出了他们对艺术认识和表现能力限度的浪漫构想,不要轻易否定,当其想法与造型语言相碰撞而感到一筹莫展时,不妨鼓励他们在构画草图中尝试失败,从中获得这样的认识:想象是不受束缚的,但艺术表现要受艺术规律的制约,不是所有情感的自然流露都趋向审美范畴。艺术创作是反艺术创作者个人的身心感受转化为一种常人能为之共鸣的普遍性的审美体验,是用造型语言表达出来的有意味的形式。惟其如此,才能培养也良好的艺术素质。 二、生生互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美对每位同学来说,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文化底蕴的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利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且在课堂上,通过欣赏的互动,制作的互动,想象的互动,创作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传播信息和交流感情。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储存器,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主动的努力,他们的认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生生互动能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 1、 同桌互动,交流学习,营造民主评议氛围。 课堂上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交流的良好习惯。如:展开“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什么”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是什么”等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还以学习中国画为例,当同学们习画时,学生想画不同朝向的叶子时又画不出来,教师不要及时演示给他们看,让学生自己交流、探讨,他们能发现“只要注意表达好叶子的叶脉就可轻而易举地表达叶子的朝向”。这样的互动教学,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互动,大胆发问,标新立异。 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互相表达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当学生的想法与同学或老师不一致时,不能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究问题。 3、 全班互动,寻找优点,体验成功。 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 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第 6 页 )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不稳定,教师就必须创设教学扭转,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享受成功的愉悦,进而强化、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