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心得)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现状及对策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现状及对策 ‎ ‎  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教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作为走在信息技术教育前沿的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最关心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我们现在培养学生不仅仅是单纯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能够掌握每一节课的任务,而是要从三维目标出发,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又要重视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更要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文培养,因此,如何完成每堂课的三维目标,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人文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 ‎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良好学习方式。有效的小组合作,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基础上的重新建构,是达成“三维目标”的有利保证。这里,笔者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  一、小组合作的现状 ‎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平常课堂中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 ‎  目前各个学科都比较倡导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确实为教学目标的实施提供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应用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有很多时候效果都不是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通过分析,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  1、表面热闹,虚假繁荣 ‎  有信息技术课堂是只要问题一出立刻合作,仿佛合作学习是唯一有效的学习方式。还有的是没有恰当的组织手段,似乎让学生4-6人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争吵偏主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  2、分组不均,无法互助 ‎  在一些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表现在完成任务时磨磨蹭蹭、遮遮掩掩,不急于独立思考答案,而是马上想办法和别人进行“沟通、商量”,因为从别人那里通常可以更加迅速地知道结果。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思维的惰性。‎ ‎  3、要求不明,评价模糊 ‎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到位,表现有两种。一种没明确宣布要求,一种没及时宣布要求。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等不明不白,于是各“作”各的,‎ ‎“形”似而“神”不是。‎ ‎  评价不到位,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个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奖励合作学习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习的合作者。‎ ‎  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对策 ‎  怎样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真正做到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呢?‎ ‎  1.合理分组,注重搭配 ‎  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和搭配。‎ ‎  ①  异质分组,差异互补 ‎  指定分组,根据教学内容将不同性别、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的同学合理搭配组成异质学习小组,每个人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任务,由小组长组织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相互协作完成任务。‎ ‎  组建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真正发挥课堂上同伴交互作用所具有的教育功能。‎ ‎  ②  同质分组,类比提升 ‎  对同一个主题、同一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同学自由结合成小组,对共同的话题作进一步的探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尝试不同形式的多次编组,打破固定的成员配对,以利于学生的多层面交往。如制作电子报刊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依据自愿组合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我校机房座位的排列,分别为4人和6人小组),规划、设计并制作电子报刊,制作前期要求上交“《长征》电脑小报设计方案表”,其中要注明组长及组内成员分工情况等,完成后各小组派一名成员上台演示,根据教师制定的评分标准,由各小组组长组成的评委团进行打分,评出优秀作品。‎ ‎  ③地位平等,角色互换 ‎  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小组的配置也有不同,但不管怎样分组都要求合作成员都应有平等的地位,可以实行组长轮流制,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理解和体验其他学生的心情,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  2.明确要求 制定规则 ‎  明确合作的目标、建立合作的规则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 。‎ ‎  合作学习必须是目标明确井然有序的学习,比如在四年级下册《初识互联网》一课教学中,在进行“认识浏览器”‎ 操作之前出示三条活动要求:(1)小组集体观察浏览器的窗口,讨论这个窗口和我们以往看到的窗口有什么不同?(2)小组协作,一起来探究启动和关闭浏览器的方法;(3)想一想:除了在桌面上能找到浏览器外,你还能在哪里找到它。完成后组长填写好学习记录表。对这三条要求先让学生齐读,再逐条理解,这样就避免了合作学习的随意性、盲目性,使活动具有目标性,让小组的全体成员都能为着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 ‎  在实际教学当中,还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  3.独立思考 合作建构 ‎  合作学习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否则任何讨论都是无效的。‎ ‎  如果合作学习没有以学生的独立为前提,它只会让部分学生形成投机取巧的思想,养成有问题不去积极解决而是等待观望、依赖别人的习惯。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克服依赖思想,不能坐享其成,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对自己的小组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使小组成员的个体潜能得以激发,激励个体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优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建构。‎ ‎  1精选任务 合理分工 ‎  合作的内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保证,而合理的小组分工则是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手段之一,为了使合作达到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这就要求上课教师课前精选任务,课中当老师给出一项合作任务的时候,组内成员要做出具体明确的分工,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如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我是小小排版员》一课,我没有采用先演示讲解,再让学生操作的方法,而是将课程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分给每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目标内容先在组内进行分工,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1)组内独立探究,尝试自己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之后所知道的方法: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旧知的迁移和巩固——负责美化文字; 其他的学生有的通过看书自主学习探讨“页面和页边距”设置的方法;有的学生又通过看书自主学习探讨“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2)小组合作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方法,听听别人的方法”,记录员要把小组内不同的方法记录下来。(3)发言人说明并展示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4)其他组员补充。这样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  ②有效合作,关注价值 ‎  合作学习也不应遍地开花,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合作是学生智力互补,情感融洽,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一些疑难或疑惑问题,培养一定的交往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组织过程,就学习内容而言,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便无须形式主义地合作学习;就学生需要而言,只有当学生凭借个体的力量不足以解决问题,内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启示时,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效能。否则不辩时机动辄合作,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机会就会大幅度减少,渐渐对合作产生一种依赖或厌倦。‎ ‎  ③有效评价,促进发展 ‎  正确的评价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保障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 ‎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呈现出多维交叉、有机融合的特点。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根据目标和内容,合理组建小组,制定活动规则,通过多种方式的有效评价,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效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