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让美与语文教学同行
江苏省射阳县小学 唐维红
[摘要]: 语文教学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尽力让美与语文教学同行。
[关键词]:研究教材 妙用导语 指导诵读 放飞想像 巧用多媒体 教学机智 升华文本 板书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逐步形成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美学家宗白华说:“美是存在着的!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还影响我们,教育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境。
美在何处寻?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文本与教学设计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文本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尽力让美与语文教学同行。
一、研究教材,分享文本美
语文教材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为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优美生动的语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以苏教版第六册教材为例,有写自然景观的,如《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文分别以“美丽传说”、“蓝色宝库”、“迷人世界”将南沙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写生活之美的,如《赶海》,体现出儿童特有的生活情趣。有写人物形象的,如《花瓣飘香》中的小女孩,《雪儿》中的“我”,这些美好的人物形象,无不包含着情感美和人格美。学生由“知学”而“乐学”最终获得深切的美感,需要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美的因素细心品味,反复推敲,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入到教案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分享这种美。
二、妙用导语,感受愉悦美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富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每节课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能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
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文本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是一幅风景迷人的画面,可以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话题,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设计精巧的活动。例如:在教学《鸟岛》时,我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旅游话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去哪些地方旅游过?”(出示中国地图)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说出自己曾旅游过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去位于我国青海湖西部的鸟岛上游玩(出示美丽的鸟岛风景图,配上鸟儿欢快的叫声),去看哪里各种各样的鸟儿。”看着美丽的风景,听着鸟儿的鸣声,置身于鸟的世界中,整个人都是舒畅、愉悦的。这样精心设计的导语,强烈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
又如在执教《长相思》时,王崧舟老师从王安石、张籍两位词家的乡愁切入,引发学生探寻本课纳兰性德词中的离愁别恨。“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一片吹绿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是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这样的导入自然是最贴切的,也是最“诗意”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恰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感受愉悦美。
三、指导诵读,体会节奏美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
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相通。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否则难有理想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诵读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个别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及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而情感激昂、热烈的文字,则宜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
例如《在大海中永生》一文的朗读指导。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爷爷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
我们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他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我们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的的丰功伟绩,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邓小平爷爷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他的卓越贡献将永留史册!万古流芳!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邓小平,您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现在,您将在辽阔的大海中找到归宿,您也将在人民的大海中永生!
在感情积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怀着这悲痛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用低低地缓缓地语调来有感情地朗读。
如果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形象感知不足,体验不够。而老师单从技巧方面指导朗读,是达不到效果的,必须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才能读出邓小平爷爷的伟大精神之美。
又如《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的朗读指导。如果学生对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欢乐氛围感知不足,体验不够,而仅是老师从技巧方面指导朗读,是达不到效果的,必须紧紧抓住泼水节的热闹与欢乐这条线,才能读出泼水节的欢乐来。
实践证明,学生能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诵读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四、放飞想像,品味意境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意境美,实际上就是语文本身的美感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领会到的想象美。要领会文本中意境,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经,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在教学《长相思》时,诵读过后,王老师的导读策略转为让学生默读这首诗,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试着想一想大概在讲什么意思,由“非常思念家乡”而过渡到对作者“身”在哪里、“心”何处的叩问,这是极其自然的步步递升。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轻巧而精确“的”点击“,学生在潜心涵泳中真切地体悟到了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幽怨哀愁。其间教师随机点拨和深情范读,则又对特定场景作了强力煽情和有效渲染。看完画面后,教师又突转话锋,”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是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让学生瞬间进入”心系故园“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在舒缓的音乐《琵琶语》伴奏下,学生先是融情想象,继而激越表达。由此,征途的艰辛、战争的惨烈与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想象到,在纳兰性德妻子的心中,定有深情的呼唤:”寻你寻你,千呼万唤;念你念你,魂牵心动;深深的爱,绵绵的情都化着云潮汹涌。“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配套光盘中的相关录象,将学生带入台湾的蝴蝶谷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活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同时借助图画感悟语言。随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说话的空间,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成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在台湾的蝴蝶谷里自由飞翔,看到了哪些景色,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正是通过这些想象,学生感受到了文本的意境美。而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学生也会回味欣赏意境美的过程,这就是想象的独特魅力。
五、巧用多媒体,感受形象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能开拓学生的视听,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从而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如教学《”东方之珠“》一课,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看一看香港”阳光和煦的浅水湾、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著名的铜锣湾、繁华的街道、闪耀的灯光“,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热闹繁华景色优美的香港之中。那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海洋馆使学生留恋赞美,观看过程中他们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清晰的画面把遥远而美丽的”东方之珠“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给人以形象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机智,回味幽默美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与教学中各种偶发因素巧妙结合,便会呈现出一种教学机智。尽管幽默的教学机智只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可以活跃整个课堂。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文中讲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读这句话时声音很响亮,于老师笑了笑说:”
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产品,我再给你喷洒点。“同学们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读了起来。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招显然要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读好”有气无力“、”喘不过气来“要高明得多。像于老师这样幽默风趣的教学机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教学机智的幽默美。
七、升华文本,体味心灵美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语文课程,他不是解释,不是说明,不是授予,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回情感的体验,甚至是一次生命的轮回。
还是在《长相思》的教学中,王老师问:”读到现在为止,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教师这一充满生命意义的追问,勾起了学生对词人心灵的叩问。而相机呈现的词人征途所作的《菩萨蛮》中的两句话,又让学生能凭借此而以词人的妻子、父亲、孩子的身份,与词人展开一场情景对话。在一唱三叹的回转反复中,学生体悟到了词人内心两难的矛盾冲突,知道了”身在榆关那畔行“并非”轻离别“而是为了戍边疆、保家卫国。其实,对词而言,”那秦时的明月,那汉时的风,是梦不是梦,望断了关山万千重。“王老师的引领不仅使学生思绪如滔滔江水般喷涌而起、一泻千里,同时又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洗礼。
八、板书设计,体现和谐美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明实用、构思精巧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段落层次,明确课文的中心,能直观地反映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启发性和感染力。因此,一块字体规范、对称整齐的板书不仅能直接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还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而给人以和谐的美。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美是多方面美学因素有机的和谐统一。美的课堂设计一定让学生感受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只要我们具有一颗向往美的心,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尽力做到让美与语文教学同行,引导学生感悟美,定能让学生流连在美的语文世界里。
参考资料:
《教育的理想和理念》 肖川 岳麓书社
《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 于漪 上海辞书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