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激发兴趣,扬起写作风帆——谈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红坊中学 林丽芳
曾听一位学生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我宁可做十道数学难题,也不写一篇作文!”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害怕写作文学生的心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也许就是从害怕写作文开始的。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写作上有了兴趣作导航,同学们才会扬起写作风帆,化被动为主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以生活为本源的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迫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生活范围只局限于校园小天地再加上家庭“鸽子笼”,生活程式只是围绕读书这个中心环节的机械运作,生活内容则局限于课堂内外无休止的技能训练。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学生全然丧失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他们无力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品味生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感应时代的脉搏,解放蒙盖学生大脑和眼睛的外部束缚,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
1、留心观察生活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见解。我们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2、积极参与生活
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是学生活动的两大板块。学生对生活的积极参与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多寡。中学语文文化是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到学校的语文教学,小到一个文学社团、一张海报,它是中学校园文化中最亮丽的风景。有人对校园文化作了形象的比喻:文学社团,学生通向社会的“桥梁”;语文讲座,校园语文文化的“麦当劳”;语文板报,展示校园语文文化的“窗口”;影视、广播,与语文教学“律动”;书摊、报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补充”。这足以说明中学校园语文文化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利用好这块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校园生活充满热情,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历史上许多文学家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在教读苏教板第三单元“挚爱亲情”
为主题的文章,我便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品读朱自清《背影》和邹韬奋《我的母亲》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品读黄飞《甜甜的泥土》和川端康成《父母的心》两篇小小说立意的新奇和结尾的惊奇后,让学生模仿写作。许多平时害怕写作的同学听说可模仿课文,兴致很高,纷纷写下如《母亲的眼睛》、《父亲的背影》、《哥哥的口头禅》等文章,很有生活味道。我特意安排了一节课交流,小组评选出优秀作文。我惊奇地发现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竟然脱颖而出,当堂念了一些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让人动容,能牵动读者的心,把读者带入那“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许多同学从此次作文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三、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1、学习课文好例子。语文课文教学其实也是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可以这么说:课文是例子,是优秀范文,教师分析课文,特别是好词、好句、好段,写得如何好?好在哪里?这些是我们写作时知识的累积过程,而我们写作是运用知识、展示知识的过程。“文学作品是作者生命的律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能把课文割裂得支离破碎,使文章的整体美丧失殆尽。
2、鼓励积累。好词好句的积累,是进行写作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
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两年来,我要求学生进行“每日一抄”,即每天晚自习时由值日生在黑板上抄写一些与语文有关的知识,内容可以是名人名言、成语典故、写景状物、诗词歌赋乃至谜语笑话等,待至第二天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时,请同学口头介绍和评论。实践证明,通过“每日一抄”,同学们在写作、书法、口头表达等能力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另外,我还养成学生爱看爱积累“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的习惯。两年下来,同学们积累了厚厚的两本,他们高兴地说:“这是我们写作的宝!”
3、拓展想象,虚实映衬。即恰当牵线搭桥,在课文与作文之间,形成一种互补,把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在作文上,而作文中的刻画又促进了对课文的把握。例如《范进中举》一文中,有一片断写范进赶考前向胡屠户借钱被骂而返,我便要求发挥想象描写借钱经过。一学生写道:在肉案前,阴着脸的胡屠户面对战战兢兢的范进,突露出满脸笑容,范进正受宠若惊犯嘀咕之际,猛地发现身边站着要买肉的周府管家,胡屠户唯唯喏喏的忙了一阵,点头哈腰送走了周府管家,旋又板起了脸,破口大骂……令人在感叹学生构思之新时,不免想到,不是对胡屠户市侩性格的深入把握,能有这入木三分的描摹吗?
此外,我还布置了《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冷酷的坐车人外貌的想象描写、《天净沙·秋思》的散文改写,《桃花源记》的读写等。这些题目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行文中有极强的对文章参悟意识,有对主人公性格的把握和对命运的关切,有对环境再创造的细微体会,真正达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学生说:“我做梦都想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我们应该点燃他们创作的欲望。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佳作,编写作文专刊,取名为《萌芽》,用电脑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大家品读,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相信经过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他们应该会宁可写一篇文章,也不选择单做数学难题了!